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pdf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生活常识# #社交技巧# #跨文化交际#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
一、中西方幽默的溯源
幽默(Humour)—词来源于拉丁文“humor”,它在古希腊是一
个生理学术语,是指“体液”。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健康及
不同的气质类型取决于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混比例。气质学说在古希腊、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影响甚大。因此,
“humor”的原意是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比例所决定的人的思想上、体
质、习惯上的倾向、气质、脾性、或一时的心里、情绪。第一个把幽默
引入美学领域的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本.琼生。17世纪末,幽默开始具
备了现在的含义;18世纪,以幽默为美学特征的戏剧、小说、诗歌、
散文和以幽默为创作风格的文学家、艺术家已屡见不鲜。当幽默作为美
学范畴流行全球的时候,便成为一种智慧与美感的象征。
首次把幽默引入中国的是林语堂先生。“幽默”虽然是外来词,
但中国人民的幽默感却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诸
子寓言、民间笑话无不包含着幽深的哲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劳动人
民的巧智奇思,成为民族幽默感的佐证,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汉代的
东方朔、近代的林语堂先生、钱钟书先生和鲁迅先生等的作品中都充满
了幽默的智慧和精神。
二、中西方幽默的不同原因
中西方幽默的不同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
诸多方面的不同引起的。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
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
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
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都是各自文化的投影。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
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争,尚退不尚动”
的思维定势。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
式。这种思维定势及方式决定了幽默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如为
了说帮一个人的愚蠢,便着重描写此人说话、做事是如何蠢,使人在读
过后,能马上直观地得出结论。而西方文化属于外倾型的海洋文化,主
张创新。因而西方人形成了
重创造的思辨型思维。在幽默中,就体现为利用克制陈述的表现手法,
让人们在阅读幽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理解曲言,来理解幽默本身。中
西方幽默在许多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但人们
对幽默的喜爱和认同却惊人的相似。
三、中西方幽默的跨文化对比的特征
总体说幽默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体现,
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幽默的诠释和运用也不相同。中西
方幽默在不同的文化体系的滋养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特征。西方
幽默的底蕴深厚,有句话可以将这种情况解释得淋漓尽致,那就
是,可以不做个优秀的人,但绝对不可以做个不懂幽默的人。西方幽默
大多充满智慧,含蓄而有思想,懂得自嘲,善于用自嘲的方法展示幽
默,同时博取对方的亲切感。相比而言,幽默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是比较
慢的。中国经历几千年封建体制,人的思想自我约束感很强,顾虑太
多,与人交往中更希望展示完美自我,难以自嘲。所以,幽默也是多为
针对第三方,简单而直接的多。因此,中西方幽默也就具有了不同的特
征。
1.幽默的内容和功用不同
a.主题
幽默是人类的一种审美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首先在
其主题和内容上折射出本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理念。中国受传统
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人们谈“性”色变,因此,东方传统幽默中性
主题是禁区。而西方幽默中这类主题却占很大比例。
b.社会功能幽默按其社会功能划分为:否定性幽默(属批判性
的,对生活中的缺点和反面现象加以否定)、肯定性幽默(对生活中的
优点和正面现象予以肯定)和纯幽默(既不包含肯定,也不包含否定,
它只是对日常现象进行富于情趣的反映)。
欧美各国的幽默中单纯娱乐性的纯幽默比重很大,这是幽默从萌
芽状态时起便形成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而中国幽默似乎肩负着更沉重的
网址: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pdf https://klqsh.com/news/view/164264
相关内容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pdf中外幽默的跨文化对比.doc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聚会对比分析
中式幽默文化与英式幽默文化比较研究
东西问丨梅卓琳:中国幽默文化有何独特之处?
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的框架中理解幽默?
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跨文化差异探究.doc
“愚人”有度,幽默有方:论校园幽默文化的文明边界
笑话的魅力:从古至今的幽默文化
淘气的美国:美式幽默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