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
幽默的感知和理解因文化差异而异,需要跨文化交流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幽默心理学#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一、中西方幽默的溯源幽默(Humour)—词来源于拉丁文“ humor”,它在古希腊是一个生理学术语,是指“体液”。
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健康及不同的气质类型取决于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混比例。
气质学说在古希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影响甚大。
因此,“ humor”的原意是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比例所决定的人的思想上、体质、习惯上的倾向、气质、脾性、或一时的心里、情绪。
第一个把幽默引入美学领域的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本.琼生。
17 世纪末,幽默开始具备了现在的含义;18 世纪,以幽默为美学特征的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和以幽默为创作风格的文学家、艺术家已屡见不鲜。
当幽默作为美学范畴流行全球的时候,便成为一种智慧与美感的象征。
首次把幽默引入中国的是林语堂先生。
“幽默”虽然是外来词,但中国人民的幽默感却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的诸子寓言、民间笑话无不包含着幽深的哲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巧智奇思,成为民族幽默感的佐证,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汉代的东方朔、近代的林语堂先生、钱钟书先生和鲁迅先生等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幽默的智慧和精神。
二、中西方幽默的不同原因中西方幽默的不同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引起的。
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都是各自文化的投影。
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争,尚退不尚动”的思维定势。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定势及方式决定了幽默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如为了说帮一个人的愚蠢,便着重描写此人说话、做事是如何蠢,使人在读过后,能马上直观地得出结论。
而西方文化属于外倾型的海洋文化,主张创新。
因而西方人形成了重创造的思辨型思维。
跨文化言语幽默背后的文化内涵分析
跨文化言语幽默背后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闫海英[摘 要]用来表述幽默的语言比其他的语言形式更加口语化,充满了智慧。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深层文化。
排除语言障碍,造成言语幽默交际失败的主要因素在于对对方文化内涵没有足够的把握。
因此,本文以中美为例对跨文化言语幽默背后的文化内涵着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言语幽默 文化内涵 1、引言具体给幽默定义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
严格地说,这一定义出现相对晚些。
过去常从精神角度来讲,指的是性情气质。
《牛津简明词典》把它定义为“好开玩笑的;诙谐滑稽的,不那么明智和谐的”。
在中国最先提出“幽默”这一词的是林语堂先生,这个词语传神地把汉语的发音及其内在含义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对于幽默的研究虽然属于边缘学科,但是幽默作为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一番探究的。
若想了解一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对幽默一无所知是很难真正理解其文化的。
幽默是人际交往组成的一部分,根植于深层文化(Boskin,1997)。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言语幽默的失败除去语言理解的因素外,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没有对对方文化内涵的把握。
只有了解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才能跨越文化障碍,双方实现有效交流。
下面以中美两国为例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汉言语幽默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2、对待生存的态度Bo skin(1997)提出的“丛林主义”(jung le mo tif)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美国人对待生存的态度。
19世纪后期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人类社会竞争行为做出了合理解释,整个社会被看作是人与人互相竞争的丛林。
“丛林”精神深刻地印到了美国人的脑海里。
20世纪30年代围绕T ar za n和Jane这两个人物展开的喜剧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点:T ar zan retur ns fr om w or k a nd demands o f his dut iful com-panion,“Jane,I w ant a mart ini.”Jane is st artle.“A mar tini?”T ar zan raises his v oice,“Jane,I w ant a double mar tini.”A gain Jane ex presses sur pr ise and asks,“T ar za n,why do yo u want a double mart ini?”T ar zan lo oks int ent ly at her and sho uts,“Jane,it’s a jung le out t her e.”—F ro m Rebellio us L aught er从T ar zan想要多喝酒的借口中可以看出“丛林主义”对美国人的深刻影响。
跨文化视角中的中西言语幽默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幽默的定义幽默是什么?许多人无法说出幽默的准确定义,但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对幽默做出反应。
大部分人都会被逗乐,对好笑的事捧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幽默感”。
然而,不是所有的笑话都能引起同样的反应。
这里就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幽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
许多来自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等方面的专家都对幽默有不同的定义。
林语堂在1923年首先将英文humor 一词音译为幽默,他认为“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书面还是言语幽默,都能表达个人的观点及甚至是世界观.”(林语堂,1999)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的定义,幽默是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enjoy what is funny and make people laugh;the quality of causing amusement;即理解风趣以及逗乐他人的能力。
从社会学角度,Nash(1985)指出,幽默是对文化、认知、信仰、性格、艺术等方面的传承或扭曲,因此认为幽默不仅仅是生理或心理现象,它有具有社会与文化内涵。
幽默反映文化并且是文化的一部分。
每个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幽默很难传达到另一文化中。
理解幽默需要对文化深入的了解。
对比中西言语幽默旨在探讨其异同之处,并试图研究文化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可能对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有一定帮助。
2中西言语幽默的相似性尽管理解其他文化中的幽默有些难度,但幽默的言语仍然有着相同的功能。
幽默能娱乐大众。
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它可以释放人们的压力、增加人际关系。
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
Nash (1985)说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幽默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和蔼可亲的装饰;它是生活的一种复杂的才能,是一种进攻方式,一条防御战线,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斗争中的不平等的抗战,是一种弥补过失和重修旧好的方式,也是一种对于生活中那些随意的被破坏和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一切的一种妥协。
幽默的跨文化运用
choose some laugh-inducing events to attend. 11.Add an item to your daily to-do list: Find something
humorous.
12.When you run into friends or coworkers, ask them to tell you one funny thing that has happened to them in the past couple of weeks.
Sometimes when they sit together waiting for lunch, other colleagues would start joking. They would usually laugh at themselves, make fun of others or complain about something. Liu Yun fou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ir jokes and to get involved in their conversation. She was very frustrated. But she was thirsty for a friend to hang out after work.
The old man again replied, “God will save me.” So the boat left him again.
An hour later the water was up to the roof and a third rescue boat approached the old man, and tried to get him to come with them.
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应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应用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普遍,各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也大为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幽默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际工具,它可以消除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本文将从幽默的定义、跨文化交际中幽默的应用、跨文化交际中幽默应用的掌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幽默的定义幽默是一种涉及情感、文化的复杂现象,它是一门艺术,包含一定的技巧和规律。
通常,幽默是指我们通过发出或者解读某种信息时,达到了令人感到滑稽、有趣和娱乐的效果。
幽默可以是言语上的笑话、嬉闹,也可以是肢体动作上的表情、动作,还可以是形象的艺术表现等等。
总之,幽默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是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其表达方式有时会在不同文化中有所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中幽默的应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幽默的应用目的在于缓和紧张气氛,调节对话环境,帮助交流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幽默可以让人们更加放松地交流和沟通,而且有利于促进产生更多的友善感和亲和力,从而使得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举个例子,来自中国的Tom和来自英国的John在约会时交流起来会有些难度。
Tom不太懂英语,许多英语短语对他来说并不是很清楚,而John可能也不了解汉语的语音和语法规则。
这时,如果Tom能够灵活地运用幽默,比如讲一些有趣的笑话或者用一些夸张而有趣的手势,John也会非常愉快地尝试理解Tom所说的话。
这样,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就会缩小,交流也会更加顺畅自如。
三、跨文化交际中幽默应用的掌握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掌握一些幽默应用的技巧,避免产生错误理解或者误解。
以下是一些幽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了解对方的文化、语言、习惯和背景,从而尽量避免引起文化霸凌、误解和冒犯。
2、在使用幽默技巧时,要注意场合、对话对象、语气和表情的选择,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环境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传达幽默。
如何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
三段 论
Explaining humor!
• Syllogism • Enthymeme
3steps ECR
• A process of covert syllogism into enthymeme
关于三段论
Aristotle introduced two concepts that help us understand how we reason : enthymeme and syllogism.
The enthymeme
The center of Aristotle’s theory Deductive arguments Two parts : truncated syllogism shared values
The syllogism---logic syllogism---logic
A story to share with classmates
1、一个美国中将到外国的一个兵营参观。末 了,他在队前讲话。为了活跃气氛,他足足用 了10分钟,讲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笑的笑话。 轮到译员翻译了,他只用了三句话。在场的人 无不捧腹大笑起来。 这个将军觉得美滋滋的。事后问译员:“这样 长的笑话,你为什么三言两语使能说得清清楚 楚?” “是这样的,将军,”译员有礼貌地回答,“你 的笑话,我想并不那么容易使人领会其中的妙 处,所以我只对他们说:‘刚才这位将军讲了一 则妙趣横生的笑话,务请各位大笑一阵,以示 友好!”
Solving by asking questions!
Search for analogous humor context in the partner’s culture (a)Where do people seek romantic encounters? (b) who is the least desired in romantic encounters?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沟通案例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沟通案例引言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在跨文化交流中,除了语言之外,幽默沟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幽默可以帮助减轻紧张的氛围,促进沟通双方的互动,并且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促进理解和友谊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探讨幽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效果。
案例一:笑话的翻译一位英国人和一位中国人在一次商务会议上相识。
会议结束后,他们决定一起去喝咖啡。
在聊天的过程中,英国人讲了一个他认为非常有趣的笑话。
然而,在他用英语将笑话讲给中国人听后,中国人一脸茫然,完全没有反应。
英国人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释这个笑话,但中国人仍然无法理解。
最后,他们决定用翻译软件进行交流。
这次,中国人终于明白了英国人所说的笑话,并大笑不止。
原来,这个笑话在英文中使用了一个特定的俚语,而翻译软件并没有准确地将其转化成中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幽默的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是非常困难的。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幽默观念和俚语,因此对于幽默的翻译需要格外谨慎。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二:笑话的误解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们相聚一堂。
其中有一位美国代表在会场上讲了一个他认为非常有趣的笑话。
美国人大声笑出声,但其他国家的代表却一脸茫然。
原来,这个笑话涉及到美国本土的文化和背景知识,只有对美国文化比较了解的人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幽默。
对于其他国家的代表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他们无法理解这个笑话所包含的意思。
这个案例表明,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往往是建立在共享的文化背景之上的。
当幽默涉及到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它可能会被错误地理解或完全忽略。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幽默需要谨慎,并且需要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
案例三:文化差异的幽默在一次跨国公司的团队聚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们聚在一起分享彼此国家的特色和风俗。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喜剧则是体现文化差异和相似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通过对两个国家喜剧中的隐喻、谐音、双关语、口误、玩语言等幽默技巧的分析,揭示了中美文化差异对于言语幽默的影响。
研究发现,中美幽默文化具有相似之处,如对于搞笑、滑稽的追求;同时也存在很多差异,比如西方文化对于自嘲、讽刺的接受度较高,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文化底线和人格尊严。
论文的研究对于增进中美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情景喜剧;言语幽默;文化差异一、引言喜剧是舞台艺术中的一种,通过编辑和演员的表演,使观众在欢笑中得到愉悦和放松。
情景喜剧是喜剧中的一种,其特点是剧情简单,内容轻松,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语言上的幽默表现出人性的弱点,呈现出生活中的滑稽、搞笑之处。
情节的发展常常出乎观众的意料,因而形成了观众的狂喜。
言语幽默是情景喜剧中常见的一种幽默表现方式。
它以言语为手段,在双关语、谐音、隐喻、俚语等技巧上寻找玩笑的点。
并试图通过这些技巧,引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思维活跃,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本文将以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跨文化语用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中美两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对于言语幽默的影响,以及表现出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文化差异的深入分析,本文致力于进一步增进中美的跨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二、中美幽默文化的相似之处幽默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现象,因此在中美两个国家的幽默文化中存在一些相似的表现特点。
1. 对于搞笑、滑稽的欣赏搞笑和滑稽是情景喜剧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在中国著名的情景喜剧《欢乐喜剧人》中,观众们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这部喜剧的搞笑剪辑。
而在美国的情景喜剧中,像《老友记》、《生活大爆炸》这样的喜剧也是以讽刺、幽默为主要表现手段。
2. 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讽刺幽默常常被看作是社会对某种现象的讽刺和批评。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以《围城》译本为例
语言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以《围城》译本为例文/曹思思摘要:幽默与文化息息相关,而幽默文本在翻译时必须将文化考虑在内,本文以《围城》英译本为例,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幽默信息在译文中传递的效果。
译文中幽默信息的传递与本土文化的可读性密切相关。
文化可读性高,幽默信息传递效果理想,若可读性低则幽默信息传递效果不理想。
关键词:幽默;文化;《围城》英译一、幽默的内涵“幽默”为英语humor的音译词,最早出现于林语堂先生的《论幽默》中。
幽默的目的是使人笑,并表示出一种高超的、出乎意料的、风趣诙谐的审美情趣,其中不协调与矛盾是引人发笑的主要因素。
辞海对幽默的定义之一为“一种艺术手法。
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
通常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
在这种对立的同一中,见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1]。
换言之,幽默可怡情、可讽刺、可启智、还可以揭示人生真谛。
二、幽默、文化、翻译三者的关系幽默与文化息息相关,是文化的积淀和反映。
林语堂先生在《论幽默》写道:“无论哪一国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滋润的。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又日趋顽固。
”而汉语文化中幽默的特点在于其深层次言语的意境、幽默目的与审美感觉的繁复以及文化在趣味上的联想与发散。
幽默的情致神韵往往只有共享同一文化的群体成员才能心领神会。
若读者对某种文化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涉及幽默的领悟与欣赏时,很可能不知所云,幽默的功能便难以实现。
在满纸尽是幽默的语言文字当中,文化的烙印处处都有;在作者创造语言活动过程中,文化的踪迹时时可见。
三、具有显著文化特色的幽默在《围城》中的体现方式《围城》中幽默的精髓就在于小说的精言妙语。
对比中国和英国的语言文化,哪个更为重视幽默?
对比中国和英国的语言文化,哪个更为重视幽默?当谈到幽默这件事,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但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彼此的幽默和笑话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中国和英国的交往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将从两种文化的语言角度来对比,看看哪个国家对幽默的重视更高。
1. 中国文化:关注面子和情感表达中国文化一向注重“面子”,即意味着避免失面子或承认别人比自己强。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的国家,中国文化中也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幽默技巧。
比如“诙谐幽默”、“荤段子”、“双关语”、和“反讽”。
幽默的文化在中国也是非常丰富和受欢迎的。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会使用幽默的手法来减轻紧张的气氛、减轻某些不良情绪、或者打破沉默。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中国社会中,笑话和幽默应该避免涉及到敏感话题,特别是政治和宗教方面的笑话,因为这些话题的不当呈现可能会导致失望或争议。
2. 英国文化:重视自嘲和无厘头英国文化非常重视幽默,这表现在英国人过节时愿意相互交换笑话和打趣。
英国人喜欢讲自嘲的笑话,而这个文化价值观也体现在英国电影和喜剧作品上。
英国人也非常喜欢无厘头式的幽默,比如反义词幽默、虚构的故事等等。
因为幽默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英国人总是乐于接受和理解各种幽默和陈述方式,而且在与外国人交往中也经常会尝试将幽默的风格和文化传递给对方,希望双方能够真正沟通。
3. 两种文化的比较比较来看,中国和英国的幽默调调及使用方式是不同的。
在中国文化中,笑话和幽默主要基于语言和认知的互动,而英国文化则重视奇特或反常的表述。
但两种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幽默能有利于在交际中缓解紧张气氛,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
英国人喜欢通过讲笑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使幽默成为亲密关系中的一种交际工具。
结论总的来说,无法给出哪国文化对幽默的重视更高的明确答案。
因为这两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在笑话中表达幽默,这些方式可能因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认知差异而存在一定的差别。
网址:如何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 https://klqsh.com/news/view/164265
相关内容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pdf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的框架中理解幽默?
中外幽默的跨文化对比.doc
东西问丨梅卓琳:中国幽默文化有何独特之处?
淘气的美国:美式幽默文化解析
中式幽默文化与英式幽默文化比较研究
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跨文化差异探究.doc
“愚人”有度,幽默有方:论校园幽默文化的文明边界
幽默是一种文化
学习幽默:如何在生活中轻松运用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