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是损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真凶”?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心理学#
原文作者:Helen Pearson
关于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与新技术有关的证据是否可靠,研究人员对此尚存争议。但他们能为家长提供一些明确的建议。

由于担心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一些当局出台了限制措施。图片来源:Pete Kiehart/Redux/eyevine
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聚焦当代孩子的新作《焦虑的一代》(2024),登顶《纽约时报》 畅销书排行榜。这部作品指出,儿童和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时间增多,而玩耍时间减少,这让孩子的大脑重连接,导致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去年,此书一经出版就跃居畅销书榜首,并保持至今。
西方国家的家长本就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忧心忡忡,这本书使其焦虑进一步加深。2024年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美国青少年几乎一直在线,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4%(见“一直在线”),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频繁使用YouTube等社交媒体。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Sarah Coyne表示,家长们对这些新技术感到困扰,因为“与父母辈的成长之路截然不同,新异陌生”。
尽管研究人员同意青少年受心理问题所困,但手机和社交媒体在这当中有多大责任,学界对此争议很大。一些科学家表示,既有研究未显示这些技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心理学家Candice Odgers对Haidt的结论提出批评,她说,“迄今为止的科研结果,未支持人们对社交媒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恐慌。”

资料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科学家认同,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可能对有些人有潜在的害处,例如,有人以屏幕时间取代睡眠等健康活动,还有人受网络帖子诱导做出自残行为。然而,这些工具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支持、建议、教育资源和朋友。Coyne说,影响“取决于个体自身、过往史、生理状况和背景”。
许多研究人员担心,家长和孩子仅关注Haidt的畅销书和主流媒体的警告,忽视了其他科学家更复杂的观点。与此同时,有些部门开始采取措施禁止手机入校,或限制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青少年医学医师Megan Moreno说:“家长和孩子听太多这种说法,而且很担心。”这引发了家庭内的争执——而且让家长不知如何是好。
令人担忧的趋势
无人否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个重大问题。研究表明,过去二十年,很多国家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1](见图“悲伤的流行”)。例如,针对美国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报告有抑郁症状的比例从2010 年的16%上升至2015年的21%,主要因于女孩中的增长;同期自杀率从每10万人5.4人增长至7人[2]。研究人员认为,该趋势可部分归因于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有所提高,但他们也在寻找其他原因。

来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Haidt在书中指出,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病率上升,与其普遍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iPhone于2007年推出)一致,他认为这削减了青少年用于真实社交、玩耍和睡眠的时间。他随后基于大量不同类型的研究提出,“童年时期的这一重大改变……是2010年代起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病率上升的首要原因”。Haidt强调,有证据表明,女童长时间使用社交媒体与抑郁和焦虑有关。 他对《自然》说:“每当你研究焦虑和抑郁,总会发现它们影响变得更大。”
但有研究人员对其部分观点提出质疑。Odgers的书评是尖锐的批评意见之一(见《自然》 628,29-30;2024)。她写道,Haidt关于数字技术导致心理疾病流行的论点“没有科学依据支撑”,认为Haidt将二者的相关性误判为因果关系。
这场争议的核心是大量复杂且往往相互矛盾的研究,研究人员对其解读各异。
许多科学家通过横向或纵向研究来探讨屏幕或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前者指收集某一时刻的数据,后者则长期追踪人们的状况。有些研究发现屏幕或社交媒体的使用存在益处,也有研究报告了危害。这类分析的一个重要局限是依赖参与者自我报告屏幕使用时间。这样获得的数据通常不准确,因为人们可能记不清楚或不好意思如实回答。Haidt承认:“我们都认为这种方式存在缺陷。”
为了解读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科学家做了大量综合分析多项研究的综述,但结果依然各不相同。一些研究者发现,这些技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较弱,影响有限。2020年,一篇综述对80多项研究进行分析[3],发现青少年使用数字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与其心理健康之间存在“负面但极小的”关联。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US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的文献综述[4]指出,“未支持社交媒体在人口层面上造成青少年健康水平改变的结论”。
Odgers等研究人员指出,在一些研究中,哪个在先也不明确——是使用社交媒体导致抑郁,还是抑郁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把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Odgers说:“我们可能把方向搞反了。”
让人暂时停用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的实验结果也很含糊。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健康领域研究人员Ruth Plackett说,对23项随机试验的一项系统综述[5]发现证据表明,停用社交媒体可以改善抑郁。然而另一些研究未发现效果。
基于这些证据,研究人员得出了不同的结论。Odgers等研究者担心,过度关注手机的危害,可能会使科学家和决策者忽略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其它重要但难以解决的因素,例如贫困、不平等、暴力、歧视和孤立。英国剑桥大学数字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者Amy Orben说:“有些年轻人身陷危机,部分原因可归于技术,但是,还有其他对心理健康有切实影响的因素,所获关注少得可怜。”
Haidt的看法不一样。他说,在基于粗略指标(如自我报告屏幕时间)的公共健康领域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的这种微弱影响并不罕见。他认为,当研究人员合并分析不同的结果时,例如综合分析男孩与女孩的数据,或者结合整体幸福感与抑郁症的量表结果时,这些影响往往会被掩盖。他说,在聚焦抑郁和焦虑的分析中,这种联系更为清晰。“因此情况令人沮丧,因为表明危害的证据是存在的。”
差异数据
许多科学家表示,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取决于使用者自身、家庭等环境因素,以及他们的在线行为。例如,2021年一项针对近400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28%的受访者在使用社交媒体(多为WhatsApp、Snapchat 和Instagram)后感觉更糟,26%感觉更好,45%不好不坏[6]。
该研究负责人、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传播学研究员Ine Beyens提出,上述结果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关注平均状况的研究发现影响微弱。她说:“将所有结果放在一起,最终会得到一个很小的影响。”
一些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对部分群体可能有益。Coyne研究跨性别和非二元性别青少年等少数群体,她说,“他们常能非常高效地利用手机,找到自己的社群和获得归属感。”[7]
研究人员和医生说,确实有小部分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的方式存在问题,然而如何定义和诊断所谓病理性使用还存在争议。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儿童研究所(Seattle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的儿科医生、研究员Dimitri Christakis认为:“除了睡觉,一个人每天干什么事持续八九个小时,都不应视为健康活动。”
对有些人,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会导向灾难性后果。例如,2022年9月,伦敦一名验尸官在调查中发现,14岁的Molly Russell“因患抑郁症和网络负面内容影响,死于自残行为”。调查提出,Russell在2017年11月自杀前,曾在Instagram和Pinterest平台上浏览过有关自残和自杀的内容。
在调查中,Instagram母公司Meta的代表为平台政策进行辩护,而Pinterest的代表则承认,Russell使用期间,该网站存在安全问题。针对调查结果,两家公司都给出网站改进措施。去年,Instagram推出“青少年账户”,限制其浏览内容。
Coyne说,这类悲剧令人痛心,很能理解家长会忧心类似事情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然而,她和其他科学家也指出,凭个例认为社交媒体对所有青少年而言都是巨大威胁,这种观点存在问题。Coyne说:“这种担心是真实的,但可能性极小。”
科学家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确定哪些青少年容易受到伤害。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育儿和技术领域研究者Jenny Radesky说:“我认为,资源匮乏、压力较大、存在情绪调节问题的孩子和家庭更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媒体的伤害。”
家长和青少年还担心更常见的网络危害。华盛顿智库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的一项调查发现,13至17岁青少年中,46%至少经历过一种形式的网络骚扰,如收到露骨的图片等。去年10 月,美国13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对TikTok提起诉讼,指控其平台具有成瘾性,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TikTok在一份声明中否认这些说法,称已为年轻人提供“可靠的保障”。
Odgers等研究人员呼吁大型科技公司采取更多行动保护青少年,例如降低应用程序的成瘾性。美国越来越多的州颁布法律,保障儿童在社交媒体上的安全。澳大利亚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禁止儿童使用社交媒体,但此类措施是否有效,目前尚无定论,相关研究也较为匮乏。
给家长的建议
关于电子屏幕使用的争论,让家长陷入困境:应该如何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界限?
Moreno介绍,2016年之前,位于伊利诺伊州的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曾给出简单的“二二”原则:两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屏幕,两岁以上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两小时。Moreno是该学会社交媒体与青少年健康专家中心的两位医学主任之一,她指出,随着人们由电视转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加之新研究不断涌现,学会已摒弃一刀切的建议。
新的建议是,家长应结合孩子的情况、家庭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孩子共同探讨适合自身的方式。为此,美国儿科学会提供了一些辅助工具,例如可根据家庭需求调整的媒体使用计划,并给出一些可能的建议,如在卧室或和吃饭时不用屏幕。
学会中心另一位医学主任Radesky认为,“稳固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沟通”,是帮助孩子合理使用电子屏幕、维护心理健康的关键。她说,家长仍然可以设定时间限制,但“也可以和家里青少年讨论:你希望每天花在Instagram上的时间是多少,三个小时?这是否让你感到充实?”
Odgers建议,与其为减少屏幕时间而与孩子争吵,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睡眠和锻炼是否充足、参与的活动是否丰富多样、与朋友相处是否融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他们对屏幕的使用时间也许是生活的合理组成。她说:“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感到困难,做不到其中一些,那么在这方面家长可以重新分配时间。”
Haidt提出,为了解决学术争议,应该开展更大规模的实验研究,例如比较那些禁用手机的学校与其它学校的情况。Orben也认为,许多国家限制在校内使用手机,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契机。她说,“这是一个自然实验,我们应对此开展研究。”
问题在于技术已然继续朝前发展。调查显示,美国青少年越来越多地使用聊天机器人等在线人工智能工具。因而,Orben希望研究人员即刻开始收集相关数据。 她说:“应当吸取的教训是:我们没能及时获取正确的证据。我们需要从中学习,准备好下一个技术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McGorry, P. D. et al. Lancet Psychiatry 11, 731–774 (2024).
2. Twenge, J. M., Joiner, T. E., Rogers, M. L. & Martin, G. N. Clin. Psychol. Sci. 6, 3–17 (2017).
3. Orben, A.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55, 407–414 (2020).
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Social Media and Adolescent Health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24).
5. Plackett, R., Blyth, A. & Schartau, P. J. Med. Internet Res. 25, e44922 (2023).
6. Beyens, I., Pouwels, J. L., van Driel, I. I., Keijsers, L. & Valkenburg, P. M. Commun. Res. 51, 691–716 (2021).
7. Coyne, S. M. et al. JAMA Netw. Open 6, e2324389 (2023).
原文以Do smartphones and social media really harm teens’ mental health?标题发表在2025年4月2日《自然》的新闻特写版块上
© nature
Doi:10.1038/d41586-025-00933-3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是损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真凶”? https://klqsh.com/news/view/164892
相关内容
如何减少成年人的手机和社交媒体使用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助手册
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心理健康提醒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自助书籍的守护力量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关于健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体系建设的建议
你的工作,正在损害“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演讲稿(精选6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保证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