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冒犯视为幽默,将庸俗视为主流!当下脱口秀舞台亟待整顿

发布时间:2025-08-19 22:52

看脱口秀节目,跟随主持人的幽默视角看待世界。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幽默视频#

曾经挺多人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就脱口秀了,演员在台上讲段子,笑料不断,包袱抖得挺自然,边看边觉得挺有趣。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看看还能找到点乐子,再细细品味,还能感受到一些关于人性和社会的黑色幽默。

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走进脱口秀剧场总会觉得像被当成笨蛋似的,那些笑点最后变得低级甚至令人反感。有时候,一些演员靠冒犯取乐,把粗俗当作特色,原本能让大家开心的脱口秀似乎再也找不到以前那样的味道了。

其实啊,现在的脱口秀看得让人觉得挺纠结的,曾经那种幽默风趣、能让人笑出声的感觉似乎渐渐少了些。说到底,也许是市场需求变了,趣味变得低俗化,部分表演为了博眼球,搞起了冒犯和粗俗。慢慢地,观众的期待也变了,喜欢那种轻松又带点深度的笑料,而不是一味追求刺激和出格的内容。

文中提到的所有内容都提供了可信的资料来源,已在文章的结尾和正文部分详细说明。

这分明是花钱找罪受!

我估摸着,大家都会有这种体验吧,在那些真正会讲笑话的人嘴里,哪怕是“踩到”了点,也能讲得妙趣横生,让人完全感受不到不快。不过,这一切都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冒犯”得够聪明才行。

如今,在“图一乐”的脱口秀舞台上,看到的多半变成了直白的仇恨和一股优越感。

一位脱口秀的女演员,原本站在台上应当像“单口相声”那样带给人快乐,结果一上台客气地就开始炫耀自己新认识的小男友,说来说去都是对方比她年轻整整十二岁,倒像是在分享“私人生活”。

其实这没啥问题,就算聊私事“动刀”也能变成甜蜜段子,只要讲得巧,不就挺有趣嘛,可她接下来那句话,听起来总让我觉得怪怪的,让人觉得别扭。

这个“小男友”在她嘴里,仿佛变成了战利品似的,她得意洋洋地说自己尝到了“小鲜肉”的快乐,甚至直接把比这个年龄大的人都说成是“嫌弃他们老”,说得还“上不了台面”。

你得知道啦,看脱口秀的基本上也是些中年男士,工作之余扔点小钱,找个地方乐一乐,结果心情不但没晴朗,还被演员说成“上不了台面”。

台下的观众脸色都变得铁青,谁能料到,自己掏钱买票,结果却是来看个陌生人指着鼻子骂人,这哪是脱口秀,简直就是花钱买气受!

接下来说的更是“重头戏”了,台上那人忽然转变话题,说自己养不起小男友,只能分手,听上去像是自我调侃,可一问才知道,这所谓的“供养”一个月才花两百块。

这段话基本没啥意义,不仅不好笑,还可能得罪人,连坐在旁边的鲁豫都忍不住出声点评:“这哪里是讲段子,简直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小人得志!”

原本以为这事儿在脱口秀舞台上只是少数现象,大部分人还能讲出个精彩的故事,结果看了几场演出后才知道,自己想的那套完全错得离谱!

难道有笑点和有营养注定对立?

要是觉得用地图炮式的攻击还能自以为挺搞笑,那真是脑袋有坑;可把舞台搞成“私人厕所”,那纯粹是让人倒胃口,恶心死人!

如今有人对“笑点”的理解好像变成一成不变了,无非就是那几样,要么是触碰底线,要么是靠边站,要么就是低级趣味。

在同一个舞台上,有位女演员竟然把自己上厕所的经历当成了段笑料,整整几分钟都在描述得津津有味。她说厕所多脏,自己又如何小心翼翼地“压水花”,那些生动的描写,像是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味道似的。

她讲的那些毫无美感、毫无笑点,甚至令人觉得恶心的细节,她自己却讲得兴致盎然。如果说上次鲁豫还能稍微控制点情绪,这次可就完全失控了,脸上的表情都快崩了。作为嘉宾的罗永浩看到这些,直接就说这事根本没必要占那么多时间。

这话说得确实没错,这些私密到近乎丑陋的画面除了让人反胃之外,实在没啥特别的地方可谈。而这些脱口秀演员显然还藏着“绝招”呢,既然找不到什么有趣的内容,那就索性拼命往“低级”上钻。

有些演出啊,都到让人搞不清楚到底是脱口秀,还是那种夜场的边缘表演了。

比如那个自封“脱口秀贵妇”的萧谦,真算得上个最典型的例子。她之前也算是走正路的演员,写段子还挺有点心思的,可是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她的风格突然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还能和网友们闲聊旅行的事儿,结果现在几乎九成时间都在秀身材。段子内容也越来越放肆,已经到了“少儿不宜”的地步。

更让人伤心的是,这似乎变成了行业里的风气,只要能吸引眼球、带来流量,很多脱口秀演员都愿意在段子上“下点猛料”——掺点低级笑话,或者做些擦边球的动作,台下的观众甚至拿着手机大喊起哄,那场景不知道的可能还以为走进了哪个夜场。

自己砸了饭碗,就别怪观众不来吃饭

要说也是嘛,要是创作者脑袋里空空如也,讲不出啥有点深度的东西,那最简单的办法就变成“快餐”式的表演,把低俗的段子当成主打,总有人喜欢看。毕竟这些东西最直观,最能刺激感官,也不用费脑筋。

可是,要把这些内容讲得既不恶心又有点技术含量,真不是那么容易。结果,观众为了看这些东西,不惜花钱买票,甚至抢票。到底看到的到底是精彩的内容、还是靠边的舞蹈秀,抑或只是让人觉得不堪入眼、听得难受的东西,谁也说不清楚。

遇到这些越发低俗的内容,总有人会发问:是不是该有人出面管一管?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事,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光靠外在的力量是不可能全部靠得住的。

要是行业里面的从业者自己没底线,只想着靠最便宜的方法快速赚快钱,那谁都帮不了,没得救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假如让这些“下三路段子”继续猛长,最终只会是劣币驱逐良币,没有别的结果。

观众心里肯定也有个衡量标准,要是花钱买来看这些东西,内容全都是无底线的冒犯、令人作呕的故事,甚至到分享私事,谁都不会怪他们不愿意出这笔钱,反倒会把整个行业都看得一清二楚,带上偏见。

举报/反馈

网址:将冒犯视为幽默,将庸俗视为主流!当下脱口秀舞台亟待整顿 https://klqsh.com/news/view/169181

相关内容

当交大博士遇上脱口秀舞台,谁说工科生不懂幽默?
“脱口秀演员被举报”:冒犯式喜剧的尺度在哪里?
脱口秀:当代青年的“嘴替”
冒犯的艺术还是越界的狂欢?脱口秀为何总在“冒犯”“翻车”间走钢丝
脱口秀互动中的风险与策略:从冒犯到争议性话题
腾讯视频《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荣膺第二十一届中国视频榜“年度综艺”大奖
脱口秀的三大争议
脱口秀线下表演“擦边”?“秀”的边界在哪儿
脱口秀幽默边界之思
什么是最好的脱口秀?—以尊重为基,以创新为脉,以文化为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