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人——儒家人生哲学思辨

发布时间:2025-08-21 04:22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生活知识# #历史#

《何以为人——儒家人生哲学思辨》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超撰写的哲学著作,2022年由中西书局出版 [1-4]。本书基于儒学传统,针对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生存困惑与价值观问题,探讨儒家智慧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全书以“何以为人”为核心命题,系统梳理儒家人生哲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2] [4]。通过辨析人性本质、人生目的及道德实践方式,结合《诗经》《礼记》等经典诠释,分析善恶分野、公私德关系等议题,提出“自然与当然一体”“知行合一”等哲学主张 [2-3]。作者将儒家哲理与现实生活案例相结合,旨在引导读者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应对现代人生困境的思维方式 [2] [4]。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儒学作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其创新发展离不开历史层面的积累,更离不开对日常生活年久日深的渗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本书以儒家学说为依据,立足现代人的生存焦虑,阐述了人应该怎样活以及人生意义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儒家哲学的核心是人生哲学。何以为人,是儒家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作者以细致的考辩和大胆的推论,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气质的人生哲学。通过独具视角、清晰条理的儒学阐释,贯通儒家睿智的人生哲理,诠释宏观人生发展的点滴现实思考。透过浸润心灵的先贤哲思,帮助读者理解儒家的人生智慧,思考基本的人生问题,汇聚成化解人生难题的精微内在动力。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于超,山东莱西人,教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团队成员,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获得者。

图书目录

播报

编辑

第一章 我从哪儿来?我是谁?

第一节 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二节 拨开人性说的迷雾

第三节 人生只做一件事

第四节 做人的担当与荣耀

第五节 做人的逻辑:自然与当然一体

第二章 我该去哪儿?

第一节 人生何曾有目的

第二节 人生就是人生的目的

第三节 孰是善,孰是恶?

第四节 善与恶从未共存

第五节 私德与公德从未分离

第三章 学做人,就是要有人样儿

第一节 《诗》在眼前,不在远方

第二节 合“礼”生活,过得有理有情

第三节 与天地共鸣共舞

第四节 儿童故事有大道

第四章 学做人,就须走在人道上

第一节 “纵然”批判:生来是人,未必成人

第二节 感通要义:以诚相待,共情共生

第三节 返本复始:回归自然,不改初衷

第四节 持守中道:根正源清,不偏不倚

第五节 知行合一:情真意切,言实行笃

第六节 “勉然”批判:勉为其难,成不了人

附一 儒士人生的典范——纪念黄济先生诞辰100周年

附二 记黄济先生的“勤”“俭”与“不为人先”

参考文献

后记 [1]

网址:何以为人——儒家人生哲学思辨 https://klqsh.com/news/view/172971

相关内容

儒道人生哲学
开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
儒释道人生哲理书
刘先银经典点说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根植于“内在的生命情感”和“心灵的修养”
【任文利】生活、哲学与信念——评黄玉顺的“生活儒学”
中国人生哲学:日常的生活哲学!
著名哲学家傅佩荣人生哲学课出书了,《哲学与人生》为读者开启爱智之门
中学生思辨读本: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
《哲学与人生》告诉你学哲学的目的,以及如何追求哲学真理
哲学思索生活,生活是哲学思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