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晨练,15岁少年突然晕厥体温40℃
车内温度不宜过高,防止儿童因热晕厥。 #生活技巧# #驾驶安全技巧# #儿童乘车安全#
“患者15岁,晨跑后突发意识障碍,摔倒在地,呼之不应,被120救护车紧急送入医院,初步考虑为热射病、休克、窦性心动过速、肾功能不全……”近日,一场急救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展开。万幸,目前这名少年患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高温天晨练,15岁少年突然晕厥体温40℃
据该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赫留党介绍,患者高岩(化名),8月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他与父亲晨跑了40分钟后突然晕厥,全身滚烫伴大汗淋漓,待120急救人员抵达时患者已陷入昏迷,体温高达40℃,紧急给予其心电监护、冰袋降温及快速补液。随后被送入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确诊其为“劳力型热射病”,经急诊ICU积极救治,8月11日脱离了危险,目前转入急诊综合病房在继续观察、治疗。
赫留党介绍,临床上按照病情由轻到重,可分为热疹、热水肿、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和热射病几种。
热射病属于高温下的“人体锅炉爆炸”。当核心体温>40℃,人体散热机制全面崩溃,高温直接“煎炸”器官,如导致大脑意识模糊、抽搐、昏迷;呼吸方面致肺损伤、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凝血障碍及脓毒症;肌肉方面如横纹肌溶解致“酱油尿”;急性循环障碍、热射病性休克等,黄金救援时间仅30分钟,延误救治死亡率超50%。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常见于年老、年幼、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健康年轻人(如部队官兵、运动员、消防队员、建筑工人、晨跑/夜跑者、军训学生、球类爱好者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后出现不适症状,上述15岁患者就属于此类。还有一类隐匿风险群体,如服用影响排汗药物者,如某些感冒药、抗抑郁药;婴幼儿、孕妇、肥胖者、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为省电舍不得开空调的独居老人等。
热射病救治的关键原则:降温第一,转运第二
赫留党介绍,热射病的救治生命链由5个环节组成,即快速识别、现场急救、后送转运、医院救治、康复与返岗。
当出现以下“三要素”中任何一项,须立即进行救治。“烫”,皮肤灼热(早期大汗,后期可能无汗);“晕”,谵妄、抽搐、昏迷;“高”,体温计腋温>39℃,其中的一项都高度怀疑为热射病。
热射病的现场急救需要掌握“六步法”。脱,立即脱离热环境,火速转移至空调房/树荫下,脱掉衣物只剩内衣即可;泡,快速有效降温,冷水浸泡或喷洒凉水蒸发降温,冰袋裹薄布敷颈/腋/腹股沟,小心避免冻伤;测,准确测量体温,优先使用直肠温度计;补,快速补液,建立静脉通路,纠正缺水;通,管理气道,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气管插管,预防误吸;静,控制抽搐,镇静抗惊厥,减少躁动导致的额外产热。
热射病救治的关键原则要牢记,降温第一,转运第二。即使需要送医,也应持续降温,避免因转运延误诊治。
当然,预防重于治疗。预防中暑三重防线也需了解。时段防线,避免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外出,晨跑选择日出前,夜跑推迟至晚上9时后。身体防线,运动前1小时喝500毫升电解质水,运动过程中主动、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口渴再喝,随身携带冰毛巾降温,必须外出时物理防护不可少,如打太阳伞、戴太阳镜等。监测防线,运动时结对同行,智能手表设置高温报警(>38℃提醒);监测室温,合理使用空调或风扇,确保其环境安全凉爽;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提醒身边高危人群。
赫留党提醒,眼下“秋老虎”天气热射病这个“高温杀手”仍需谨防。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出现高热、意识不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全力进行物理降温,每一秒的延误,都在增加生命的风险。(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周作人 朱文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网址:高温天晨练,15岁少年突然晕厥体温40℃ https://klqsh.com/news/view/176230
相关内容
15岁少年晨跑突发昏迷体温达40℃!“秋老虎”天仍须防它长沙15岁男孩早起晨跑突发昏迷 送医时体温高达40°C
长沙15岁少年晨跑突发昏迷!高温运动警惕夺命“热射病”
晨跑 40 分钟,15 岁男孩昏迷入院!这个 “高温杀手” 就在你我身边
男孩晨跑后突发昏迷确诊热射病!
从防暑到养生,高温天生存指南来了!
马景涛高温下晕倒:敬业精神与身体健康的较量
暑假励志教育:夏天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小常识
三伏天“高温刺客”来袭!养生防暑牢记这6招,全家安康少生病
高温天气下,如何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