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藏家怕买假、卖家难证真、交易缺透明——艺术品市场的这些老难题,如今有了新解法。
浙报艺术融媒体推出的“电子艺术品身份证”已正式落地,既给每件作品建了不可篡改的“数字档案”实现全流程溯源,又能直接对接交易场景打通流通链路,正悄然改变艺术收藏的市场逻辑。
名家艺术品身份证展示
作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艺术产业板块的核心产品,这款电子身份证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标签”。它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从作品创作时就开始“记档案”:创作者身份、材质尺寸、构思草图、创作视频等信息全量录入,且一旦上传就无法篡改,藏家扫码就能看清作品从“诞生”到“流转”的每一步,真假难辨的问题从源头被破解。
2023年9月的《亚运Show杭州》刺绣专场拍卖会上,它已试过水:成交作品全带电子身份证,藏家通过身份证不仅能查创作细节,还能追溯过往交易记录。那场拍卖里,有“证”的作品成交周期比同类平均缩短近半——毕竟信息透明了,藏家不用反复鉴定,卖家不用费力自证,交易效率一下提了上来。
对藏家来说,“可溯源”是定心丸。区块链存证让信息造不了假,人工智能还能自动比对作品特征,哪怕是高仿品,也能通过笔触、材质的细微差异快速识别;对卖家和艺术家来说,“可交易”是真便利:身份证直接对接拍卖平台、艺术电商,作品信息随“证”同步,不用重复提交鉴定材料,甚至金融机构也认这张“证”——凭它能办艺术品质押,让作品流动性更强。
现在这张“证”还在扩功能:除了溯源和交易,还能帮艺术家做版权登记,给藏家推保养建议,连艺术机构做研究都能调阅里面的创作档案。说白了,它不只是张“身份证”,更像个打通创作、交易、服务的“数字枢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