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带来的是莲海学校2018级1班刘旭尧同学的《小水滴旅行记》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假期里,我去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济南,也登上了“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万里长城。但是我和爸爸一起去粘知了这件事,却成为了我最难忘的经历。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太阳炙烤着大地,我和爸爸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树上的知了一声一声地叫着:“知了——,知了——……”吵得人心烦,让人睡不着。我一骨碌爬起来,对爸爸说:“爸爸,我们去粘知了吧!”爸爸看到我一脸期待的样子,点了点头答应了。于是,我们准备了放知了的瓶子、粘知了的木棍和一块胶,来到村边的小树林里。在一棵知了最多的树下,爸爸拿起木棍,细心地在树叶间寻找。很快爸爸就发现了一只知了,然后迅速接近知了,成功地将它捉住。我在一旁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于是,我也开始学着在树叶间寻找,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只知了。然而,当我的木棍靠近知了的时候,它却飞走了。爸爸耐心地提醒我:“开始要慢下来,找到准确的时机再快速下手。”我又一次在树叶中寻找,看到一片叶子上有只知了,我屏息凝视,小心地把木棍靠近它,还好,它没有发现我,我把握好时机,迅速将木棍粘了上去,哇!成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瓶子里,开心地跳起来!
随后,爸爸提议和我比赛,看谁能捉到更多的知了,我欣然接受了挑战。我仔细寻找树上的知了,又捉住了一只,高兴地喊道:“我又捉到一只!”然而,当我回头一看时,发现爸爸已经捉到了三只,这样下去可不行,我意识到自己必输无疑。
于是,我思考着,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我摇晃着附近几棵树叶多的树,让所有的知了都飞到一棵树叶较少的树上,这时候省去了寻找的时间,我只需要瞅准时机粘就行了。最终,我以三十只的成绩击败了爸爸二十五只。我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笑声回荡在小树林里……
通过粘知了这件事,我学会了坚持,明白了智慧的重要性,也增进了我和爸爸之间的默契,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与爸爸一起捉知了的过程,展示了作者的智慧和坚持,表达了与爸爸之间的默契与亲密。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爸爸是一个乐观而机智的人,而作者展示了自己的聪明和决心。通过对捉知了游戏的生动描写,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整篇文章过程紧凑、条理清晰,修辞手法运用合理,语言简洁明了。(徐丽红莲海学校2018级1班语文教师)
来源:小学教研室
编辑:毛汝敏 责编:于明 终审:刘晖
如果您对以下问题有疑问
请扫码与科长微信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