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适合焦虑症患者参加的线上社交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3 00:42

该热线是针对焦虑症患者的求助渠道 #生活技巧# #心理调适技巧# #焦虑咨询热线#

以下是一些适合焦虑症患者参加的线上社交活动:

1. 线上主题派对:例如睡衣趴、好物共享等主题活动。参与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和兴趣爱好。

2. 线上交流沙龙:围绕特定话题展开讨论,如“内卷、躺平与焦虑”等。患者可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经历,从中获得启发和支持。

3. 线上兴趣小组: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如读书、电影、手工制作等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心得、互相鼓励。

4. 线上互助会:比如抑郁症、焦虑症互助会。大家可以相互沟通,交流生活和病情,给予彼此帮助和支持。

5. 线上志愿者活动:通过网络参与一些志愿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提升自我价值感。

6. 线上冥想或放松课程:与其他参与者一起学习和练习冥想、放松等技巧,缓解焦虑情绪。

7. 线上游戏活动:例如一些轻松的互动游戏,增加乐趣的同时也能促进交流。

8. 线上心理治疗小组: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等活动,学习应对焦虑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线上社交活动,焦虑症患者可以在相对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中,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逐渐缓解社交焦虑。但需注意,线上活动不能完全替代现实中的社交,如果症状严重,仍需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

例如,乐之惠曾邀请八位来自项目各个阶段的互惠生一起举行线上 party,大家一起做游戏,相互认识了解,分享互惠经验。还有人组织过“内卷、躺平与焦虑”的线上交流沙龙,活动中大家围绕相关话题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困惑,互相启发。另外,豆瓣小组、知乎专栏等平台上也有关于抑郁症、焦虑症互助会的招募信息,会定期举办线上沟通活动,包括视频、语音、文字聊天等方式,成员们可以交流生活和病情。

如果你对某个具体的线上社交活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搜索相关信息并参与其中。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逐步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焦虑症。

以下是一些成功缓解焦虑情绪的线上活动案例:

1.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在线呵护您的心灵”多学科专家互联网医院线上义诊活动:2022年5月1日,该中心汇集了普通精神科、心境障碍科、临床心理科、中医科、物质依赖与成瘾、儿少科、老年科等15个科室,67名高级职称医生同时线上坐诊。在6小时内完成了近1000人次的诊询,为存在心理健康困扰的人群提供了在线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例如,申码“黄码”的孕妈妈陈女士因产检问题感到焦虑,通过与蒋文晖医生的线上交流,她学习到通过呼吸训练缓解焦虑、听音乐舒缓放松的方法,情绪得到了改善。还有一直睡不好觉的刘阿婆,通过互联网医院向专家咨询睡眠药物调整问题,专家耐心细致地回答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后,阿婆放下了心理负担。

2. 徐汇区民政局的“安心伴1+1+1”线上心理关怀服务:疫情期间,通过开展线上公益讲座、线上亲子活动、线上个案服务等举措,舒缓了困难家庭的紧张、焦虑情绪。其中,线上公益讲座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如艺术小组、共享电影等,帮助困难家庭用艺术减压、疗愈,告诉大家可尝试调整作息、参加线上活动等方法减少焦虑、放松身心;线上亲子活动建立亲子打卡微信群,推出每日亲子打卡,鼓励亲子互动,一段时间后老师分享亲子沟通小技巧,朋辈群体交流鼓励,缓解焦虑;线上个案服务中,工作人员对有焦虑情绪的小嘉进行多次心理疏导,平复其情绪,使其认识到社区措施对自身安全的保障作用。

3.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线上公益艺术减压沙龙活动:2020年2月7日,为缓解师生因疫情宅家可能导致的焦虑情绪,该学院举办了“艺术之光 共克时艰”线上公益艺术减压系列沙龙活动。活动开始前参与者记录的初始心情指数平均分为6.52,在指导老师分享音乐、交流校园生活、欣赏美术创意作品等环节后,结束时参与者记录的心情指数平均分为9.2,比活动前高了2.68,有效地释放了压力、舒缓了压抑情绪。

4.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的第二次线上班会课:2022年2月20日晚,该校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线上班会课。班主任围绕抗疫故事、心理小游戏、居家生活指导、居家学习分享等方面展开交流。如学生分享身边的抗疫故事,班主任带领学生一起学做“动物操”“拍拍操”来舒缓情绪,传授心理调适秘籍,还有家长参与经验分享等,缓解了家长和学生的居家生活焦虑,丰富了学生的居家生活

5. 某高校的“心匠在线”心理讲座:该校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于2022年11月邀请心理健康专家,以线上形式举办了两期“心匠在线”心理讲座。讲座主题包括“疫情居家学习下的直面焦虑”和“积极情绪的力量”,详细讲解了疫情下常见心理反应、自我心理健康程度评估方法、自我调试方法、可使用的心理援助资源等内容,并带领师生体验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制作控制愤怒情绪的“灭火器”等,累计2200余名师生观看直播,点赞量2.3万余次,400余名师生参与互动反馈,为疫情防控下师生调节心理健康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6. 锡林浩特市的多种线上文化活动:疫情期间,为防止疫情蔓延,锡林浩特市实施小区封闭管理等防疫策略,市民大多居家减少外出,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当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头条号等载体开设文化专栏,组织发起了《宅家厨艺大pk》作品征集线上活动,开展《客厅音乐节》线上直播活动,设置《文以聚力战疫时艰》《声“疫”力量》文艺专栏等。其中,《宅家厨艺大pk》吸引群众参与,共收到200多张涉及各类美食的照片,公示获奖作品90余幅;《客厅音乐节》直播期间观看人数达9000余人;刊载文艺作品50余篇(首)。这些活动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减缓了受众的紧张、焦虑情绪。

7. 李达中学的“告别焦虑,有效陪伴”心理讲座线上直播活动:为帮助学生调控情绪,引导家长缓解孩子的焦虑、紧张等情绪,2022年6月,李达中学邀请了全校学生家长观看“告别焦虑,有效陪伴”线上直播心理讲座。直播讲师为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昕灿,她分析了焦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如何理性处理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等,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为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之路上提供了支撑。

8. 绿色智慧环境学院的“避免过度焦虑”线上心理知识宣传活动:2022年5月25日,该学院开展线上活动,讲师围绕回想焦虑情境、反思错误认知、重新面对困境等方面进行讲解,强调应活在当下,为目标制定计划等,并提出多看书、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宣泄等提高抗焦虑能力的方式,还针对如何克服焦虑提出五个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模式,培养理性平和健康的心态。

9. 国际教育学院的“云相聚 共成长 健康与我同行”线上心理团体辅导活动:2020年3月27日,学工办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海英通过qq视频会议对全院“心灵使者”进行第一次线上团体辅导培训;3月28日至4月1日,全院所有在校生班级在“心灵使者”的带领下通过腾讯会议、钉钉、qq等网络平台组织开展线上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同学们通过放松训练缓解压力,分享自身感受及情绪变化,该活动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让同学们的防疫压力得到释放,也增进了同学间及亲子间的交流。此外,学院从4月份起陆续组织开展“与心相约、‘疫’同相伴”系列心理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及情绪困扰,增强心理素质。

网址:有哪些适合焦虑症患者参加的线上社交活动? https://klqsh.com/news/view/179065

相关内容

焦虑症患者的日常护理技巧
郑州抑郁医院:抑郁症患者的社交活动建议,打破孤独,重拾快乐
社交生活焦虑心理
白癜风患者如何选择社交活动?
社交活动有哪些可以参加
哪些书籍有助于抑郁症患者自愈
有焦虑情绪的普通人和焦虑症患者必读之书
拯救“低头族”的你,颈椎病患者适合做哪些运动
有效参与线上活动与社交媒体互动
郑州精神:社交焦虑影响你的社交生活了吗?试试这些方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