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探索积极心理学,赋予人生更多意义

发布时间:2025-08-24 12:52

研究星座神话,赋予生活更多意义 #生活乐趣# #大自然探索#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社科学院前任院长,以及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彭凯平教授,一直致力于探索积极心理学,并赋予人生更多意义。他的《幸福的种子》一书,为我们解读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电影中,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直接触及了心理学的核心议题:自我认同和人生意义。影片中的冒险旅程不仅是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启示。它鼓励我们深入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从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积极心理学与教练领域有着天然的契合。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健康的、资源丰富的,并具备成长动机。而教练的角色正是帮助他人提升自我觉察,强化并运用自身优势,以实现有价值的目标。积极心理学为教练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他人提升幸福感。

以110米栏运动员刘翔为例,他的成功背后离不开教练孙海平的指导。尽管孙教练的运动天赋并不及刘翔,但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以及开阔的视野,为刘翔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支持。这充分证明了教练的价值并不在于其个人能力的高低,而在于他们能否给予对方有价值的反馈、建议以及心理支持。

除了体育领域,教练的角色在其他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人生教练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并实现人生的目标;高管教练则助力企业高管提升领导力并更好地分析企业目标;关系教练则专注于指导他人提升人际关系或恋爱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练并非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他们的工作是基于成长取向,旨在助力那些追求自我提升和远大目标的人们。以身体为例,健身教练通过指导适当的锻炼方法,助你塑造更健康的体魄;而医生则专注于解决问题,针对身体病症提供治疗。

在积极心理教练领域,罗伯特·比斯瓦斯-迪纳堪称佼佼者。他被誉为积极心理学的“印第安纳·琼斯”,曾深入非洲土著社区进行田野研究。面对重重困难,他巧妙运用当地习俗,成功完成研究使命。其著作《积极心理教练》更是提出了正面诊断的重要理念,强调发掘和利用个体身上的积极资源。

此外,积极心理学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马丁·塞利格曼等学者主张通过提升正面心理来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发展出“积极心理治疗”的方法。该方法包含14种策略,旨在帮助来访者积累“积极资源”,从而有效改善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项对比实验显示,接受积极心理治疗的来访者在抑郁指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明显优于接受传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积极心理学在心理治疗领域的独特价值和有效性。
除了积极心理疗法外,积极心理学家还探索并实践了其他心理疗法。其中,希望疗法以积极的视角引导人们探索并实现目标,而幸福疗法则着重于通过积极的信念促进个体的最优功能。

希望疗法,由斯耐德等积极心理学家提出,基于“希望理论”发展而来。该方法强调希望作为一种目标导向的积极思维策略,包含目标思维、动力思维与路径思维三个核心部分。治疗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帮助来访者深入理解希望的内涵,以积极视角回顾自身经历,关注所获成就,并形成明确的目标;其次,协助来访者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路径,特别是在面临挑战时如何克服困难。

幸福疗法则是基于著名的“Ryff心理幸福感多维度模型”建立的心理干预策略。它包含三个阶段:初期,引导来访者体验到最佳幸福感的情境;中期,鼓励来访者识别那些可能导致幸福感中断的想法和信念;末期,深入讨论和修正影响来访者幸福感维度的想法和信念。幸福疗法在中后期阶段尤为有效,不仅适用于个体治疗,也可用于团体辅导。

尽管心理学提供了众多有效的心理疗法来帮助人们,但我们也应认识到,人自身具备一定的自我疗愈能力。这种能力,作为一种进化的积极选择,在面对困境时能帮助我们自我恢复和成长。例如,中国大学生中抑郁症的高发病率(高达24%)背后,也透露出许多年轻人能够依靠自我力量走出抑郁症的阴影。一项研究显示,许多抑郁症患者在经过三个月的自我调整后能够实现自我痊愈。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如何在家庭中发挥作用,助力我们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优势教养,这一理念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沃特斯教授在《优势开关》一书中提出。她强调,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应该打开“优势开关”,专注于发挥孩子的优势,而非仅仅着眼于修补缺点。这些优势不仅包括品格、能力,还涵盖兴趣和天赋等。

具体而言,实施优势教养的方法包括:

首先,细心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和潜力所在。

其次,运用成长型思维来培养孩子的优势。父母应相信,通过努力和持续的练习,孩子能够不断提升并超越自我。同时,父母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展现自己的优势,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实施过程中,父母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这不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鼓励,更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引导和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专注力等关键能力。

二是不断调整和提升难度。父母要为孩子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帮助他们逐步达成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同时,父母还要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孩子反复练习,从而实现能力的持续提升。

此外,自主教养也是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养中的另一重要应用。研究发现,某些中国父母可能忽视对孩子自主感的培养,甚至可能无意中采用一些阻碍其发展的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否认孩子的感受、压制他们的思考、激发不必要的焦虑等。这些行为可能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避免过度控制和干预。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往往受到他们自身认知的限制。许多父母可能并不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深远影响,或者过于心急,期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预设轨迹成长。美国心理学家高普尼克教授曾以木匠和园丁为喻,强调父母应像园丁一样,允许孩子自由成长,而非像木匠那样过度干预。这样,孩子才能以本来面目示人,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培养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能否洞察孩子内心的需求。父母需要引导孩子认清自我,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这样,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在成长动力,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功。

此外,积极心理学在组织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工作重塑和欣赏式探询是两大关键领域。工作重塑是指员工通过重新设计工作角色和任务,以获得更高的工作意义感和满意度。而欣赏式探询则侧重于发现和分享组织的积极方面,以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发展。这两个理念都强调了积极心态和正面反馈的重要性,对于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和组织的整体绩效具有显著效果。
比如,在医院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清洁工人在患者需要帮助时,会主动伸出援手,尽管这并非他们的工作职责。这种行为虽然可能违反医院的规定,甚至面临处罚,但他们依然选择这样做。这背后的原因,一位清洁工人的话给出了答案:“这不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这是我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善良和乐于助人是自己的本色,看到患者需要帮助时,自然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并非工作要求所致。

清洁工人的这种行为,其实正是工作重塑的生动体现。他们不仅把工作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更是将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视之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对工作的全新理解和投入,无疑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工作重塑包含三个关键要点:首先是对任务的重新定义,这涉及到任务的数量、类型、性质以及边界等多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将个人兴趣、优势与工作目标相结合,从而提升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其次,是改变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不仅仅意味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符合个人的兴趣和需求。

最后,是对工作看法的转变。工作并非是一系列孤立的、繁琐的任务的简单堆砌,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充满意义的整体。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视角,人们能够看到与工作相关的更广阔的图景、目标和深远的意义。
假如一位行政助理每天面临繁重的工作,她该如何进行工作重塑呢?首先,她需要列出所有工作,并根据其耗时和耗力程度进行分类。接着,她可以依据个人动机、优势和兴趣,对这些工作进行重新组合。关键在于理解自己的角色,即“我是谁”。行政助理不仅是一堆工作的执行者,更是一个将各项工作连接起来的角色。她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并以此全新定义自己的工作。通常,行政助理的角色包括连接者和支持者。作为连接者,她需要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利用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将人和事紧密相连;而作为支持者,她需要成为值得信赖的依靠,以帮助他人和注重细节为动机,发挥自己的优势。
近年来,研究显示工作重塑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此外,积极心理学在组织中的应用还包括欣赏式探询。该方法由凯斯西储大学的戴维教授提出,旨在关注事物好的一面,发挥优势并促进其正面变化。戴维教授提出了“4D模型”,包括发现、梦想、设计和命运四个阶段。这一方法强调关注未来而非过去,更重视问题解决方案的建构,以及从积极正向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
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先生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深意在于鼓励我们发掘并展现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同时欣赏并助力他人,共同缔造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无限美好前景的未来。

《幸福的种子》一书,汇聚了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教授近30年的研究成果。它引领我们以更开放、积极和正向的视角来审视心理学,拓宽我们的视野。通过本书,我们将深入探索心理学的奥秘,全面了解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从而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洞悉生命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将激发我们内心的积极天性,塑造更积极的自我,让我们惊喜地发现生活是如此充实而美好。

此外,大渔大师课《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视频课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彭凯平教授将首次系统提出ACE积极能力模型,并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我们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他将从心理学和科学的角度解答工作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打破我们对积极心理学和幸福的误解,助我们走向积极、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举报/反馈

网址:彭凯平:探索积极心理学,赋予人生更多意义 https://klqsh.com/news/view/181241

相关内容

彭凯平: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彭凯平:积极心理学带给每个人的无限美好前景
专访彭凯平:积极心理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彭凯平积极心理学书单,助你心花怒放
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收获成长 ——访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
心理学家彭凯平:情绪价值到底是什么?
彭凯平: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收获成长
探索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书籍推荐
积极心理学的书籍推荐与心灵探索
《心理新青年》对话彭凯平教授:认识情绪,拥抱情绪,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