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䱇篇》曹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曹植诗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生活知识# #文学名著#
鰕䱇篇
鰕䱇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 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 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 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植(179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操的儿子。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查看更多
莎啦啦SARA
去完善
译文
小鱼儿在水沟里游荡,不晓得到大江大海的浩渺。 小鸟们在树枝间跳跃玩耍,怎么能理解大雁飞翔的辽阔呢? 世上的人啊,你们真的是明智的吗?真正的大德是无可比拟的。 驾驭马车登上五岳之峰,然后再看那些小山丘吧。 向下看路过的世人,他们追求的只是名利。 我们要以高尚的目标来关爱国家,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整个天下。 抚摸宝剑,发出雷电般的声响,勇者的豪情激荡着天地。 而那些只会在岸边哀号的人,又怎能知道真正的勇士心中的壮志与忧虑呢?
莎啦啦SARA
去完善
释义
《鰕䱇篇》:这是一首以虾、鱼、燕、雀等动物为象征的诗篇,通过描绘它们的活动,表达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鰕䱇游潢潦,不知江海流:虾、鱼在水中游荡,它们并不了解江海的广阔。这两句诗句意味着在平凡生活中的人们很难理解高远的理想和抱负。 2.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燕子和麻雀在屋檐下嬉戏,怎么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高远飞行呢?这两句比喻平凡的人难以理解非凡者的远大志向。 3.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世上的人们如果能认清这个道理,那才是真正聪明有德的人,无人能比。 4. 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先要努力攀登五岳这样的高山,然后再去看待那些小的丘陵。这里表示要先追求伟大的理想,再关注琐碎的小事。 5.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低头看看路上的人,他们只知道追求权势利益。 6. 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仇恨那些高层的人士,怀念君主家的仁政,关心九州的和谐。 7.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抚摸着剑,心中激荡着豪情壮志。 8. 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而那些随波逐流的人们,怎能了解真正的勇士心中的忧虑?
莎啦啦SARA
去完善
赏析
《鰕䱇篇》以奇特的比喻展现出世人的渺小无知和伟大胸怀的强烈对比。开篇描绘了鱼虾不知江河之广,燕雀不识鸿鹄之志的画面,用以象征世间之人盲目追求名利,无法理解真正的理想和抱负。诗人认为那些“大德”之士,如能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并立志攀登人生的巅峰,便能明白自身的渺小和世界的广大。 接下来诗中写到世俗之人只关心势力地位,而真正的英雄则时刻心系国家,他们的抱负在于征服自我,实现个人价值。这种理想超越了狭隘的私欲,达到了更崇高的境界。结尾提到虽然许多人都在水中漂浮,哀声连连,但真正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却在默默地承受着壮士的忧愁,他们并不被人所知,却拥有能撼动天下的力量。
莎啦啦SAR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鰕䱇篇》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220年至226年之间,正值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纷争时期。曹植作为曹操的第三子,具有较高的文学天赋和政治抱负。然而在当时政治斗争中,曹植因为文采斐然而受到猜忌,最终未能继承父业,成为一代帝王。 在创作《鰕䱇篇》的时期,曹植的生活颇有些波折。他在父亲去世后被迫离开故土,辗转来到魏国的新都城邺城,期望得到新的任命和重用。然而在邺城期间,曹植并未受到重用,反而因才能出众而遭人排挤。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使他倍感压抑,只能借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无奈。 此外,这一时期的曹魏政权虽然逐渐稳固,但仍面临着诸多内外挑战。南有蜀汉和东吴两个政权的威胁,北有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这使得曹魏政权需要不断地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内稳定。而这些因素无疑对曹植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莎啦啦SARA
去完善
网址:《鰕䱇篇》曹植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曹植诗 https://klqsh.com/news/view/182237
相关内容
鰕䱇篇原文、翻译及赏析《鰕䱇篇·[魏]曹植》原文与赏析
《鰕䱇篇·曹植》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鰕?篇》
【书摘】谈曹植的《七步诗》
以前觉得曹丕绝情,让曹植七步做诗,后来明白了…
屈原《离骚》原文、赏析及翻译
《游仙诗(其二)·晋·郭璞》原文与赏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崔琰真惨,支持曹丕,却把侄女嫁给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