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心理学
心理学小知识:每日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提升自我理解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每日生活新鲜事# #每日新鲜事推送#
你是不是那种一天没干啥就想找点乐子给自己来点小奖励的人?如果你是,那么恭喜你正式被确诊为奖励型人格。
周一:开启新的一周,奖励自己,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周二:“早八”的课真是让人头疼,不过没关系,奖励自己,一杯奶茶、一块蛋糕,学习更有劲!
周三:上课偶尔摸摸鱼,追追剧,但别忘了奖励自己。美食和快乐兼得,心里那叫一个美!
周四:课上勇敢发言,给自己加个油,自信心也跟着噌噌往上涨!
周五:终于熬到周五了,怎能不犒劳一下自己。
其实,以上的行为,都隐藏着一种独特的性格特质——奖励型人格。
奖励型人格指通过自我奖励来激励、肯定和提升自己。他们可能将日常生活中的小成就视为值得庆祝的时刻,并用奖励来肯定自己的努力,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动力。
形成奖励型人格特质的原因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奖励型人格擅长通过设定奖励来鞭策自己,从而激励自己达成任务或目标。这奖励,就如同训练小马时所用的诱人胡萝卜,只需轻轻一晃,便能激发小马奔跑的动力。而那些拥有奖励型人格特质的小伙伴们,就像是深谙此道的驯马高手,他们总能巧妙地为自己设定奖励,就像精心为小马准备胡萝卜一样,以此激励自己勇往直前,不断攻克难关,最终达成既定目标。
积极心理学认为
个体的幸福感主要源自于亲身经历的积极事件与美好时刻的深刻体验。而对于那些拥有奖励型人格的朋友们来说,他们擅长通过设定奖励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每一个小成就,以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因此,每当这些奖励型人格的小伙伴们用奖励来纪念这些美好时刻时,幸福感自然就满满当当。
虽然奖励型人格听起来挺酷的,但也要注意,过度依赖奖励,会让自我驱动力偷偷溜走。一旦奖励没了,自身可能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怎样才能正确使用奖励机制?快来学习——
设定明确的目标
在奖励自己之前,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的,比如期末复习计划,保证自己顺利过关;也可以是长期的,比如考研、出国深造,为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达成目标后,再给自己来点奖励,这样既不会觉得无聊,又能增强成就感,让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奖励方式个性化
奖励方式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喜欢音乐,那就奖励自己一张演唱会门票;热爱阅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要记得,奖励要适度,别太过头。让奖励成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负担。
学会延迟满足
要学会控制自己。面对诱惑时,要培养自制力,耐心等待那个属于你的奖励。在等待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自己能做得更好,不妨把奖励升级一下,给自己更大的动力。比如,原本计划吃顿美食,但成绩提升显著,那就来场短途旅行,既享受成就感又增长见识。
定期反思与调整
定期反思奖励机制。它真的激励了你吗?对你的学业有帮助吗?通过反思,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奖励机制,尝试新的奖励方式、频率或者设定更明确的目标,让奖励机制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奖励自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但也要注意适度,在自我激励中寻找成长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既享受生活的美好,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期专栏作者
王心旋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心理中心教师
工作室简介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丁笑生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丁笑生工作室紧紧围绕“筑牢安全防火墙”这一核心问题,推进全方位心理育人格局。一是强化个体咨询、案例研讨与个案督导,提升心理问题处置能力。二是强化科学实证研究,以科研促进心理咨询理论技术。三是强化活动创新,包括讲座、培训、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心理教育实效。
网址:一点心理学 https://klqsh.com/news/view/183109
相关内容
如何学点心理学——关于非专业人士学心理学的一点建议怎样学习心理学?给非专业人士学习心理学的一点建议
每天一点积极心理学7
每人都该学点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快乐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快乐心理学【全本
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指导:心理学概论
每天学点心理学/励志文库
《每天学点成功心理学》
学点色彩心理学 让生活多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