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人生规划

发布时间:2025-08-25 07:44

战略规划中的伦理考虑 #生活技巧# #领导力技巧# #战略规划技巧#

人生的迷茫源于认识的不足、视野的狭隘和经验的局限,而克服局限性的一个方法,就是以战略为起点,用思想“登高望远”,进行一次人生的俯瞰。强调人生的战略性,关注人生发展中的心智成长、知识学习、人际关系构建、职业发展等关键领域,这就是岳川博先生写作《战略人生规划》一书的初衷。
本书希望能够为人生的发展找到一些重大命题的解决之道。比如,如何制定人生战略?如何发展职业?如何创业?如何发展社会关系?如何发展心智?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如何有选择地学习?如何寻找合格的人生导师?等等。而这一切的努力,是为了一个自然、和谐、健康、丰盛的美好人生。
什么是美好人生?美好人生不只是物质财富的丰盈,更是来自灵魂的充实和满足,是“物质上知足常乐,精神上自强不息”的统一体。立意于美好人生的终极追求,着眼于人生的战略性谋划,实践于人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对本书的最好诠释。

一、人生的战略思考
1.1、战略人生:从确立人生的定位和目标开始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有一段经典对话:
爱丽丝:我该走哪条路呢?
柴郡猫:这取决于你的目的地在哪里。
爱丽丝:我不清楚自己想去哪里!
柴郡猫:那样的话你选择哪条路都无所谓。
——刘易斯•卡路(Lewis Carroll,1872)

1944年, 15岁的美国少年约翰•戈达德在《一生的志愿》表格上填写了127个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骑上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写一本书……他在将近60岁时,实现了127项目标中的106项。
由此可见,尽早根据个人志趣确立人生目标,并围绕目标分配时间与精力,是实现人生战略的保障。

1.2、对人生战略的诠释
本书所说的“战略人生”,有“人道”的深层含义,它表示:站在人生的整体高度,审视和发展自我,发现社会的机遇,合理配置和扩张自身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创造人生的成功和幸福。人生战略包括四个方面:
(1)完整的人生观,即整体、系统和长远的人生观;
(2)对人生的战略远见;
(3)深刻的认识自我;
(4)直指人生的根本命题(人的心智发展、知识发展、职业发展、社会人际关系发展,等等)。

二、职业发展
不一样的舞台,影响甚至决定着舞者的命运。
什么是有利的职业环境?
(1)有利于成就的获得;
(2)有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能力的增强;
(4)有利于精神志趣的发挥。
以上四个“有利于”又根据不同人的价值观有不同的侧重。

2.1、职业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
职业是以个人的能力和贡献为基础,而非个人的学历和求职意愿为基础。
职业非“求”所得,而是“能”者得之。
为了发展职业所需要的“能”,就需要“修”。
“修”,就是在人生尽可能早的时期就确立职业的理想、定位和目标。这样,他为形成职业能力的时间就越长、越充分。
学习的目的从社会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都是围绕职业准备的。

2.2、职业发展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求职在求学前。
中策:求职与求学同步。
下策:求职在求学后。

2.3、职业的三重境界
责任心、事业心、使命感是职业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把职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
第二重境界:把职业看作是为亲友表达爱的方式,因此职业就是一种事业;
第三重境界:职业体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个人实现自己的生命追求和梦想。

2.4、寻找一个好的职业平台
在《史记》中,李斯对厕鼠和仓鼠的思考发人深省。
同样的人处在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作为。
如果没有合适的舞台,那么人就无法充分实现价值。乡野之中,才俊如云,但是大半都在很小的位置上浑浑噩噩终生,郁郁寡欢者大有人在。
如果想要施展大鹏的抱负,那么就要找到广阔的天空而不是麻雀栖息的屋檐。

2.5、好领导常常胜过好组织
人生的导师往往是自己的领导。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其改造下属的能力也必然是强大的。与一个真正优秀的领导共事,所学习的东西往往比其他方式更快、更直接、更有效。

三、社会关系
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看似没有什么差别的人,在社会上获得的成就、生活的质量、掌握财富的多寡却常常有重大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就是社会阶层。
社会关系系统的核心目标,就是构建一个不断提升的社会阶层,通过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帮助人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
关系经营的本质是经营人心,经营人心的要旨,是发现人心所向,为他人创造人生的价值点,这就是经营关系的核心哲学!在实现他人的需要和利益中,自己的目的才能有效达成。
爱是一切关系凝聚的核心。怎么才能爱人呢?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信赖与奉献;
(3)发自内心的真诚。

四、心智发展
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的人有如此巨大的差距?机遇和心智力量。
你心智的空间越大,你成长的空间和舞台就越大,你的自由度就越高,你生命的体验就越丰富,你的人生就越幸福。

4.1、什么筑就了你的心智空间
心智分为三个层面:
(1)个人的胸襟抱负;
(2)个人的信念与价值体系;
(3)个人的思想。

4.2、胸襟与理想使命
作为中国五经之首的《易经》,在其开篇即倡导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其重在志,也就是人的理想性。一个缺乏理想的人生,就如茫茫大海中失去方向的一叶扁舟,只能随波逐流,与世浮沉。理想是灯塔,能够引导那一叶扁舟,成功地到达彼岸。

4.3、思想力的发展
思想是什么?维特根斯坦说: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
思想如何发展?
(1)理论与实践交互激荡,多接触和处理复杂的事件;
(2)从广度上看,注重吸收多学科的营养,而不要将自己的知识局限在某个狭隘的专业上;
(3)检讨反思和总结;
(4)多与智者为伍;
(5)形成写作的习惯,将自己的思想进行梳理总结。

4.4、人生的信念与价值体系
内心如果无主,人生实际上就是荒凉的沙漠。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人终究会迷失在沙漠里。可以说人生悲剧的造成,要么来自贪婪,要么来自盲目。失去目标和方向的人生,即使活着也无异于行尸走肉。
《西游记》中,因为孙悟空取走了定海神针,整个大海不再安稳。在这个世界中,如果一个人没有他自己的信念,那么他也只好在这个浮华尘世中飘摇不定。

五、知识发展
知识的选择比具体知识的学习更为关键,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和丰满比知识的精细掌握更为重要。
人,首先是要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化人,然后才是一个专业人、科技人、工程人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涉及人文知识的学习与人文精神的修炼,它是超越科学学习的首要任务,个人唯有建立了自己一定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才能培育起良好的个人志趣、追求,才能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品性,才能实现与社会系统的有机融合。
文、史、哲的学习和修炼不仅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前提和需要,更是个人生命质量与幸福的需要。生命的质量与幸福本质上不是物质世界的丰富,而是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崇高,是精神的省察、思想的解放、意识的空明,是精神的丰盈与审美的意境,没有文、史、哲等人文修炼,很难达到精神世界的高度觉悟和关于幸福的丰富体验。

5.1、语言学知识
语言的深刻源于思想的深邃,语言的活泼源于思想的流畅,语言的精致源于思想的洗练,语言的优美源于思想的舒放,而语言的含糊不清代表着思想的逻辑混乱。语言的修炼是思想修炼的基本前提。

5.2、金融学知识
毫无疑问,普通民众所拥有的货币化财富是在不断地快速化贬值,存在银行的钱虽然有一定的利息,但这个利息远远赶不上钱贬值的速度。研究表明,自1977年世界货币体系最终与黄金脱钩之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迅速滑落。
一方面,人们不投资所积累的财富就会不断缩水,而缺乏投资能力的投资又经常为掠夺性的金融市场吞噬,真是左右为难。出路在于,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培养投资能力,有选择、有条件、有节制地进行金融投资。

5.3、哲学知识
哲学原意是“爱智慧”,也就是爱好智慧。而所谓的爱好智慧,就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勇气与精神,一种对事物本质问题的询问,这种深刻的询问往往导致伟大的发现。

5.4、历史知识
历史上朝代的不断更迭,大政方针也不断地变化,与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5.5、政治学、军事学知识
伟大的需求催生伟大的智慧,残酷的斗争也催生伟大的智慧。政治学和军事学,是为管理国家和保卫国家或个人生命安全的需求而产生,也是为生死存亡的残酷斗争而产生。因为这样的原因,政治学和军事学的智慧,在实践的意义上几乎站到了最高层。
如果缺乏政治的视野,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都可能找不到正确的答案。

5.6、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理论是构建在不完善的人性假设之上的,这注定了经济学只能部分地解释和指导我们这个社会。经济学有用,但经常因为理解狭隘和使用不当,又常常损害社会。

5.7、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中最重要的两门通用课程:《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
组织行为学: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涉及两个重大方面的均衡,企业内部的均衡以及企业对外的均衡。企业对内的均衡,就是指如何有效地对复杂而多变的人性进行管理,使之能够为企业贡献才智,同时又不能索取他超过企业对他应有报酬所做的贡献,而这,就是组织行为学要解决的问题。
战略管理:从哲学来认识世界,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的,它永远处于不断地运行和变化之中。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克服世界的不确定性,对外争夺资源、人才和市场,并为社会创造价值。战略管理,力图实现的是第二个均衡,即克服不确定性,保持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

5.8、宗教知识
宗教对于个人,是实现心灵救赎的重要工具。现实中的人们,追求功利,追求智慧,但人的精神世界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救赎。宗教是信仰的甘泉,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

5.9、科学知识
科技活动究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创造和探索的精神是科技学习和实践的根本。

知识发展是人生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知识的学习具有“后验性”,也就是说,许多知识、课程只有学习了才知道其价值是否适合自己,所以专业知识的选择对多数人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有更高知识价值“判断力”的人指导。这就是“人生导师”存在的意义。

六、批评
    岳川博先生在本书中旁征博引,引用了不少“历史典故”。但可惜的是,这些典故,要么与原文大相径庭,要么就是一些不足采信的稗官野史。这足以证明岳川博先生的治学态度不太严谨。尤其是后者,以一些虚构的民间故事作为“人生战略”的理论依据,令人失望。

七、蛇足
岳川博先生的《战略人生规划》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那就是越早了解自己,并根据自己的志趣选择人生方向,制定人生战略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但是,大部分人在30岁之前,根本谈不上“了解自己”,更谈不上“制定人生战略”,这对普通人的心智水平要求太高。
连孔子都是“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学了15年左右,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觉醒意识,这才找到人生的方向。你让普罗大众情何以堪?至于说寻找人生导师,更是大海捞针。
希望岳川博先生以后能够就本书写个续集,谈一谈三十岁之后才觉醒的人如何重新规划人生战略。

网址:战略人生规划 https://klqsh.com/news/view/183797

相关内容

人生需要规划人生规划过程(31页)
从志向到行动:人生规划的全面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的策略方向
人生规划,人生规划范文,我的人生规划,人生规划书
个人理财规划全攻略
人生需要有个规划
个人理财规划必备的六大策略与服务指南
人生规划主题演讲稿
年轻人如何规划人生?
人生规划思维导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