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首次,南沙永暑礁发现儒艮!王敏幹分析:这条“美人鱼”从何而来?
对某些人来说,食物过敏可能会在成年后首次出现。 #生活知识# #饮食生活# #食物过敏#
本文约2400字,阅读约5分钟
2025年8月20日,据新华社报道,在南沙群岛永暑礁海域传来儒艮的消息。科研人员在近岸水域持续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的踪迹,并通过影像资料加以确认。这是我国科研团队在南沙群岛以及南海中部海域近30年来首次获取儒艮活体的科学影像记录。
据报道,2025年7月8日,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的巡视人员首次在岛礁西南海域发现一头浮出水面换气的大型海洋动物。随后一个月内,科研团队多次在该海域观察到它的活动,并在8月初成功近距离记录下相关影像。经中科院专家鉴定,确认这正是曾在中国大陆沿海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儒艮。
儒艮被称作“美人鱼”,是海牛目中唯一现存的海洋物种,属于极度濒危群体。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浅海区域,依赖海草为食。儒艮的摄食不仅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能够促进海草床的更新,从而维护海洋栖息地的健康与生物多样性。
对此,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小编对卡塔尔海湾区鲸鲨保护中心执行主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海牛目专家组委员王敏幹教授(Prof.John MK Wong)进行了专访。

专访儒艮专家王敏幹教授:
南沙发现的“美人鱼”究竟从何而来?
海潮天下:王教授,科研人员在永暑礁海域观测到的这头儒艮,您确认过相关资料了吗?
王敏幹:是的,我看过视频和照片,可以确认那是一头儒艮。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没有背鳍,身体呈棕色,头顶有一对鼻孔,这些都是典型的儒艮特征。
海潮天下:儒艮在中国大陆沿海早已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沙?
王敏幹: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永暑礁周边并没有已知的海草床,而儒艮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主要依赖海草为生。在历史资料中,除了上世纪90年代一位香港渔民声称在南沙一带捕到过儒艮(后来因为知道是保护动物就放生了),并没有官方或确凿的记录。所以,这头儒艮极有可能是被洋流带到这里的。它可能来自越南沿海、印尼,甚至菲律宾巴拉望等地。南海的洋流复杂,的确有可能把个体带到永暑礁附近。
海潮天下:那么,它现在的状态如何?是否健康?
王敏幹:从影像来看,它浮在水面下方休息,时而抬头换气。但它背部的骨骼线条比较明显,这说明,它很可能并不是一个营养状态很好的个体。一般健康的儒艮背部是圆润的,看不到明显的脊骨。这头可能因为长时间没有找到食物、而处于饥饿状态。它可能在风暴中与群体分离,或者被洋流带离原本的栖息地。
海潮天下:科研人员提到,它只呼吸了一次。这说明它紧张吗?
王敏幹:不一定。儒艮的呼吸节律本身比较慢,通常会在水下待较长时间再上来呼吸。从画面看,它并不像处于非常紧急的困境。倒是需要关注它的长期状态:如果附近真的缺乏海草床,它可能难以长期停留。
海潮天下:您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儒艮在南海周边的分布情况?
王敏幹:其实在越南的北部湾沿海,以及从中国的海南、广西一直到越南,再往南延伸到马来半岛、新加坡、印尼,都有儒艮的分布记录。菲律宾的巴拉望也有种群。南海和东南亚沿岸的海草床,是它们重要的栖息地。只不过在中国大陆近海,长期以来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海潮天下:也就是说,这次在永暑礁的发现,更可能是一次“漂流”事件,而非稳定的栖息?
王敏幹:对,可以这样理解。它很可能是随洋流来到这里的个体,并不代表永暑礁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儒艮栖息环境。不过,这一发现依然非常重要,它提醒我们南海洋流的作用,以及儒艮在区域性迁徙中的可能路径。
海潮天下:您觉得这次发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王敏幹: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重新意识到南海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虽然儒艮不一定会在永暑礁定居,但它的出现说明这个海域可能在生态联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海草床、珊瑚礁和海龟等关键物种,让南海生态恢复它应有的完整性。
▼ 海潮天下·往期相关报道:
一头儒艮,每天到底要啃多少海草?若重回中国海域,海草床管饱吗?
小儒艮“海洋”救援记:迷途搁浅的宝宝(第1天)

受访专家 | 王敏幹(John MK Wong)
编辑 | 海潮君
日期 | 2025年8月20日
ABOUT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敏幹(John MK Wong)教授是一位资深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专家和儒艮专家,现任卡塔尔海湾区鲸鲨保护中心执行主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海牛目专家组委员。他是香港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的创始人及主席,也是中国海洋哺乳动物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曾担任香港渔农处郊野及海岸公园委员会主席、香港海洋哺乳类动物保护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科学院极地科学委员会顾问。1998年,时任香港海洋保护协会主席的王敏幹基于调研,向北京环保局和广西海洋局及渔政部门提交了关于广西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议书,强调了儒艮作为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保护紧迫性,并建议采取加强栖息地保护与监测、防止非法捕捞、加强公众教育与参与等一系列综合措施。2001年,他和王丕烈教授在世界保护区委员会东亚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国儒艮现状及保护策略》的学术报告,为中国儒艮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于2001年6月向北京环保部门提交了《儒艮保护区考察工作報告》。过去40年来,他也曾到过日本琉球及我国沿海各省份包括台湾省研究儒艮, 搜集儒艮标本资料。
2022年,卡塔尔发生多起儒艮幼崽搁浅事件,王敏幹作为拥有该物种经验的海洋生物学家,被委托负责照顾搁浅的儒艮幼崽,他还详细记录了三头搁浅儒艮的救助过程和结果,这对于未来中国的海洋动物救助、以及儒艮重引入和种群复苏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此外,王敏幹还是联合国环境署《全球儒艮状况评估》(2002,2024)的共同作者。

网址:30年来首次,南沙永暑礁发现儒艮!王敏幹分析:这条“美人鱼”从何而来? https://klqsh.com/news/view/184149
相关内容
永暑礁频现“美人鱼”,生态岛礁建设再添惊喜「旅行指南」涠洲岛探险:一次穿越火山、沙滩与珊瑚的奇妙旅程!
牙齿为何会敏感?原来是远古鱼“遗传”
周末可心游|河北发布3条避暑旅游线路,避暑旅游有了“诗意选择”
2025年影视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雁回时》破30000《沙尘暴》开分8.1背后,长剧集正在分成两条路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追寻学习乐趣,成就自我价值
《儒林外史》里的儒道互补
快乐从哪里来作文(精选30篇)
超200场活动等你来快乐打卡 长沙2025长沙暑期促消费活动火辣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