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脱口秀,笑谈人间百态
看脱口秀节目能让人捧腹大笑 #生活乐趣# #娱乐#
自从桃厂和鹅厂的脱口秀“换乘恋爱”之后,硬糖君就有点为难了。
真的是一点都看不过来。这边一个节目分成上中下三部分,那边也不甘落后,有的甚至分成一二三四四部分。就算只看精简版,每部也要花上接近一部电影的时间。
二是,根本分不出谁是谁。在选题会上,我们连选手的名字都记不住,更别提区分他们的平台了。前者怪自己记性不好,后者则是犯了大忌。
正如邱瑞所说,以前总是害怕不能上节目,还得先通过海选。现在则不同了,“这个不行还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从演员的数量和演出市场来看,脱口秀行业确实有了巨大的扩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明显感觉到脱口秀的话题范围变小了,更多地转向了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思考越来越少,反而更多地在反复琢磨自己的情绪。
说穷,高寒的穷是从“养鸡王子”变成了卖假鞋的代言人,小四爷直接自称是“穷二代”,大国手则创造了“小确穷”这个词;说职场,火锅讲述自己在边境当警察时如何为居民捉猪抓鸭,侯智元则说他做外包时还得向领导借钱买电脑;说学历,小奇调侃中专生为了显得像中专生而边摇手边说话,Kid表示自己是普通本科,经常觉得自己被社会夹在中间,鸡翅则说“沉默是今晚二本生的常态”。
这确实挺有趣的,但一想起早期那个代表贫穷的何广智,在法律允许的地方拼搏,在地铁上看“继承法”,在理发店被生活的琐事困扰,就不禁让人感叹,世界变了,我们也跟着变了。
现在总觉得像是在参加一个特别的考试,有人在分发准考证:“你是参加‘穷途’科目的,去一号教室;接着是‘职场’科目的,你们稍后跟上;‘学历’科目的稍等通知;‘性别’科目的留在原地,需要进行二次审核。”
话题太窄了
脱口秀综艺从2017年8月11日在腾讯视频首播开始,已经经历了“八年抗战”。在2017到2020年的初期阶段,它的创作非常注重对外界事物的观察。
卡姆模仿黑车司机拉客的段子“沙河沙河走了走了”,生动描绘了城市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尤其是他撩起衣服露出肚子的部分,真是惟妙惟肖;杨蒙恩用“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来讽刺脱口秀行业迅速扩张后出现的虚名泛滥,这是所有新兴行业都会经历的泡沫阶段;何广智早期描绘地铁拥挤场景的“被挤得双脚悬空还能淡定刷手机”,则成了人们生活韧性的象征。
这些作品虽然有个人的观点,但主要还是在观察社会现象,所以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和理解。最近两年,脱口秀的焦点开始转向了更私人的话题。比如在暑期档的《喜剧之王单口季2》和《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中,表演者们大多是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在《喜剧之王单口季2》里,大老王分享了他对下班时间的一些想法。原来公司规定7点下班,但只有9点打车才能报销。8点59分打车,司机立刻接单,但要自己付钱。等到9点再打车,虽然要排队,但至少不用花钱。徐指导还讲了自己爷爷容易受骗的事,特别是那些在缅北发生的慈善骗局,爷爷几乎成了这些骗术的受害者。
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里,呼兰讲了一个关于自己36岁本命年的禁忌和民间习俗的故事,内容挺有意思的。锐锐则讲了一个城里女朋友想回农村生活的趣事,他无奈地说:“我辛辛苦苦30年从村里出来就是为了接你啊!”
这些观察非常细致,比如是8点59分打车好还是9点整打车好,假茅台的包装正面是设计图案背面是爷爷写的草书,还有属蛇的人和属鸡的人相冲,因为鸡可能会叼走蛇。
但如果太过于细腻,就像张爱玲说的,就像是在盯着自己的肚脐眼看。这些话题确实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毕竟现在很多人都感到疲惫,都在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当他们在外面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转向内心寻求答案。但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总是比对别人的更深入。虽然大家可能会说“没错,我也是这样”,但往往缺乏那种真正理解的深刻感受。
早期的脱口秀话题多样,思文曾分享自己与丈夫之间的趣事,用幽默的方式解读亲密关系。张博洋则调侃键盘侠,讽刺他们为什么不成为算盘侠,以此来揭示网络舆论的极端现象。杨笠开创了先河,她以尖锐的视角探讨了性别问题。相对柔和一些的内容有:“我常常沮丧地发现,那些比我强很多的女生,她们的男朋友我居然都不喜欢。”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么平凡却又那么自信。”
过去我们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多有关注,但现在更多讨论的是职场里的那些事、身材焦虑、家庭暴力、性别问题以及学历带来的困扰。这种从外部转向内部的转变,既是因为社会压力的影响,也是娱乐行业为了减少风险所采取的一种策略。
是随意聊天还是生存之道?
从关注“大世界”到聚焦“小自我”的变化不是无缘无故的。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脱口秀演员是为了捞取各种“话题红利”;另一方面,他们转向谈论更安全的小话题,或许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以前没人说这些话题,所以脱口秀才这么受欢迎。《喜剧之王单口季2》里,王越说痛经像“几个人抬腿撞树”,黄一瑾讲职场性骚扰,李酌妍反抗相貌霸凌。这些内容并不是事先安排好的,而是表达者们自然而然的想法。
当然,硬糖君并不认为早期的脱口秀就是最好的时代。想想看,八年前,男脱口秀演员竟然会用身材、胸部和性感的话题让旁边的柳岩感到不安。李诞眯着眼睛说:“柳岩是内娱里唯一一个看剪影就能认出的人。”王建国则说:“当别人看着柳岩的时候,她总能知道别人在看什么。”
气氛里透着股说不出的别扭,但大家都没开口。如果说包贝尔的婚礼是对柳岩的一次现实中的欺负,那么八年前《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就是对她精神上的侮辱。要是放在现在,这种针对女性的玩笑肯定不会出现,而且女演员们也会大胆站出来表达不满。现在脱口秀中涉及女性话题越来越多,杨笠功不可没。“以后我们就讲这个了”,这可以说是杨笠给脱口秀行业定下的一个“五年规划”。
步惊云说她要当一个大胆的女子,这其实是对“柳岩困境”的正面回答。女人即使大胆,也不会做出偷拍、偷内裤或者猥亵他人的行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步惊云的文字犀利且引人深思,表现得很不错。
很容易明白,脱口秀节目通常避免讨论政治话题,最多像孟川那样开玩笑说“山东两百年出一个美国总统”。就像线下脱口秀经常使用LGBT笑话,甚至无聊到展示腹肌,只为逗乐现场的同志观众。这样一来,性别话题就成了女性演员的安全地带。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加分,而且内容质量好自然会受到欢迎。
男人们喜欢谈论贫穷经历、投资故事、中学时代的回忆,以及从普通学校到重点大学的奋斗历程。有趣的是,这些话题中的男性往往感到比较脆弱,觉得被社会边缘化了。他们提到年轻时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或外貌问题而感到自卑,但实际上相比女演员们描述的少女时期,他们的处境还是要好一些。
硬糖君对热门话题并不反感,只是觉得这些话题配上的内容往往不够精彩。就像在“学哲学”这个领域里,有的大人物虽然号称讲的是哲学,但他们的内容却显得空洞,讲述的无非是些抽象的贫穷和抽象的爱情故事。由于这些故事听起来不真实,也就让人感觉不到真诚。
脱口秀现在就像同题作文一样成熟了。要想脱颖而出,就得像小奇一样。小奇用“中专生鱼妹(愚昧),是哪个平台的主播”来出奇制胜,用“中专生心态”来回味无穷。
个人伤痛的公开分享
高寒提到他希望脱口秀能回到大家都专注于讲笑话的那个时期。这句话似乎暗示现在脱口秀更注重其他方面,而不是笑话本身。这种观点与浙江宣传的文章《谨防脱口秀滑向性别对立的泥潭》有些相似。不过,硬糖君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如果想回到过去,那不妨自己尝试,但面对初出茅庐的何广智和斗志昂扬的呼兰,恐怕难以实现。
话说回来,同样是女性话题,我想双手双脚为房主任欢呼雀跃,却没法在小帕的故事里释放出来。当一个满身伤痕的人撕开自己的伤疤,轻描淡写地对我说“人生就像地狱”,屏幕前的我是很震惊的。当伤痛已经成为过去,迟来的安慰还有用吗?
今年,不少女脱口秀演员的表演内容,都以她们艰辛的成长经历为背景。硬糖君很高兴她们以智慧的方式分享这些故事,同时也为她们在成长道路上的坎坷感到心疼。小帕说:“弟弟没有自己的老婆要打吗”时,我的嘴巴不自觉上扬,但随后又陷入了道德的挣扎。刻舟求剑,我本非痴。朝花夕拾,暗流密布。根本没有什么轻舟已过万重山,连站在台上的本人都还在落剑之处。观众该不该笑,我不知道。
如今,脱口秀节目也成了人们分享伤痛故事、寻求心灵慰藉的地方。当房主任讲述自己的离婚经历时,台下的演员们都不禁流下了眼泪,屏幕上的评论区也充满了观众的共鸣:“这简直就是我妈妈的故事。”当个人的痛苦被大家共同感受和笑声中化解,那些原本私密的心灵创伤也就得到了一种公共的疗愈。
雷蒙德的“感觉结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种变化。当传统的宏大叙事不再有效时,个人开始通过讲述自己的小故事来寻找归属感。最近的节目里,经常可以看到中专生自嘲、哲学专业的人自我调侃、高学历者展示他们的文化衫、做题高手自我反省。这实际上是一种“反身性身份认同”,就是通过公开自己的尴尬经历,将其变成群体的荣誉标志。
说到底,无论是看世界还是关注自己,脱口秀其实就是在真实地展现这个世界的变化。就像现在许多电影都是小制作一样。不过,当我们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时,更要注重内容的质量,否则就变成了跟风凑热闹了。
同样是幽默风格,大国手的文字完整性就比不上鸟鸟,而“水滴chill”这种老梗,让人真想当场要求退票;那些讨论哲学话题的选手,动不动就提到“穷则思辨”,让人感到厌烦;中专梗用得太多,更像是给一群人贴标签,相比之下,小奇那种“我们不是坏孩子”的表演,才是真正戳中要害的。
“穷有多种表现形式”,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误导。毕竟,富人可能过着奢华的生活,而穷人则各有各的困境。如果我们用固定的看法去评判别人,时间长了反而会加深这些偏见,并且陷入单一的评价模式。特别要说的是,某些网络红人年复一年地嘲笑说唱歌手没文化,似乎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怎样通过欢笑重新连接我们和外界的世界,这还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问题。看虱子吃饭的样子确实挺好玩,但如果我们抬头望望,看到那华丽的衣裳,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举报/反馈
网址:八年脱口秀,笑谈人间百态 https://klqsh.com/news/view/189044
相关内容
脱口秀八年,从「世界」到「小我」脱口秀八年,从“世界”到“小我”
脱口秀里的社会百态,笑过之后细思极恐
“奥运脱口秀:笑谈赛场趣事,致敬运动精神”
脱口秀(清谈、谈话节目)
脱口秀文案中的各种笑点,你笑了吗?
5位脱口秀大咖爆丑闻!百万粉丝哗然:笑果变苦果?真相惊人!
美国脱口秀十大节目排行榜 搞笑的美国脱口秀综艺→榜中榜
长话短说|脱口秀中的笑与泪
“脱口秀”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