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方人物周刊采访郭德纲,了解干货满满的德云社内幕
小知识内容14: 看到月亮就想起了李白,看到星星就想起了郭德纲。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幽默短故事#
我们从南方人物周刊对郭德纲的采访中,可以了解老郭的心路历程,他对德云社演员发展的看法,他对龙字科考生的期待,以及他对德云社演员的要求。
具体内容,请听鹏哥我一一解析
采访背景
首先是这段采访的背景,是在录制德云团综《德云斗笑社》的时候,郭德纲原本的意思,并不是《德云斗笑社》这种大型的综艺节目,更多的只是想展现德云社演员们不同于常人的日常,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但是综合考量,有讨论,也有妥协,最终成就了《德云斗笑社》。
一,郭德纲发展相声的两个阶段。
第1个阶段,郭德纲三进北京,最后才在北京扎住脚跟,但是生活潦倒,郭德纲做编剧,贴补相声,郭德纲一边说相声,一边琢磨相声的发展,这一段,算是郭德纲一脚扎在泥里,拼命挣扎阶段。
这一阶段郭德纲的收获就是,相声并不像是某些前辈说的那样,观众只喜欢传统而不喜欢创新,同时,观众对相声时间的接受度,远远大于某些人所说的12分钟,可以达到四五十分钟。
郭德纲说相声,量大给足,经常返场,估计也是郭德纲在这个阶段获得的心得。
第2个阶段,2003-2004年,天桥剧场初创,郭德纲结束颠沛流离,要开始大展拳脚的时候。
这个时候,也是郭德纲正式要求于谦加入德云社的时候,于谦的加入,让郭德纲如虎添翼,两个人开始“白头偕老”。
二,共同挣钱。
郭德纲主要讲相声跟其他曲艺项目的和区别,钱挣不完,大家共同发展,一起挣钱。
尽管听相声的人群在变,有些人不听了,但是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听相声的行列,相声永远初心不改。
很多人说,郭德纲现在的相声没有以前好了,这是事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就像饭店,必须不断改变菜式,以迎合大众的口味,为了生存,迎合年轻人,这也是德云社发展的必然。
有句话叫啥来着,叫作:与时俱进。
三,关于相声演员的长能耐。
德云社演员上《德云斗笑社》大名单,是郭德纲亲自定的,说没有标准,其实标准有几点,1,是会玩;2,有知名度;3,是平台认可,;4,观众喜欢。
最根本的,老郭没有说出来,是他认为的可造之材,比如勤奋的张九南,比如有潜力的何九华,还有尚九熙,周九良等等。
其他的岳云鹏自成一档,现在主要是人物是做垫脚石,替师兄弟们撑台面,剩下的孟鹤堂开窍,张鹤伦稳定发展,阎鹤祥凭借单口也是自成一系列。
关于综艺的问题,如果徒弟有脾气,一句话走人,现在的德云社,不惯坏脾气。这说明老郭不妥协了,经过某些事件,他的心硬了。
另外关于张云雷和秦霄贤,他们有现在,都是水到渠成,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过程。
四,关于龙字科的发展。
郭德纲有长久的规划,招了四五百人,许多年后,能留下四五十人,他都认为非常正常。
相声的门槛在门里面,宽进严出,这是一个成长淘汰的过程,德云社有成熟的系统,淘汰,培养,淘汰,培养,最终打磨成才。
郭德纲这里面有一句话特有意思:原来比较相信每个人都善良,后来自从不相信了之后,我们就没有吃过亏。
所谓的吃过亏,就是当年的曹云金,何云伟等人出走德云社的过往。
以前的德云社比较混乱,靠感情维系,造成了某些人不自知;现在的德云社公司化运作,拿合同说话,有理有据。
五,关于相声演员的神秘感,这是职业的需要。
郭德纲提到秦霄贤的蹿升,也是因缘际会,说白了,德云社需要新人冒头,“霄”字科的秦霄贤把握住了机会。
德云社不让演员直播卖货,不让演员加小群,为了让相声演员曝出神秘感,能够保持吸引力。
当然,抛头露面,拍电影,上综艺的岳云鹏,已经超越了普通相声演员的境界。
总的来说,南方人物周刊对郭德纲的采访,干货满满,我们也了解了老郭的心路历程,对德云社演员们的看法。
没别的,支持吧。
举报/反馈
网址:看南方人物周刊采访郭德纲,了解干货满满的德云社内幕 https://klqsh.com/news/view/191352
相关内容
德云社别再端着了!被官媒“认可”的曹云金,给郭德纲提了个醒狐狸尾巴藏不住,乱成“一锅粥“的德云社,撕下了郭德纲的体面
郭德纲徒弟开撕!曹云金隔空补刀,郭麒麟难救“一锅粥”德云社
郭德纲回应不让德云社人员直播带货:浪费时间
解读曹云金专访,相声从业者要尊重行业,和郭德纲不是敌人
德云社是累赘?郭麒麟拒绝郭德纲继承家产,背后的真实目的太明显
郭德纲回应德云社消息带货争议:相声演员应专注本行
郭德纲:德云社早晚都是郭麒麟的,不要老看宫斗剧,反正就是他的
郭德纲2025首次消息,礼物满天飞!澄清1大谣言!全是为了相声!
郭德纲回应德云社带货!疑波及杨议与曹云金,高情商回应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