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咖”成为贬义词?其实演员上综艺利大于弊

发布时间:2025-08-28 08:22

科技让网络综艺成为主流,如直播综艺和短视频节目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与娱乐#

这几年电视剧波折不断,综艺空前繁荣。

很多演员跑去综艺串场,甚至常驻,引起了不少争议。比如王鸥和邓伦都被网友们吐槽好好的演员成为了综艺咖。

红雷、邓超更是传为被综艺毁掉的好演员,因为有人表示看了他们的综艺就对他们的作品不能入戏了。

也有一些导演曾明确表示不看好经常上综艺的演员,比如冯小刚就说经常在电视上露脸会毁掉演员最宝贵的神秘感,对演技伤害大。

普遍认为演员参与综艺就是自降身价,不爱惜羽毛。所以一个演员带上“综艺咖”标签往往就自带贬义,被看作不务正业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其实,演员频繁参与综艺大多时候是身价“上涨”的表现!

现在的综艺,扑得悄无声息的不说,另外的大多分为两类,一类“谁红谁上”,一类“谁上谁(翻)红”,无论是哪种,都是艺人价值上升的表现。

所谓的演员成为综艺咖,不过是另外一类节目形式也发现他们的潜力从而递来橄榄枝而已。对于演员来说,工作机会翻倍,同样也能赚钱,就看人怎么选了。

比如前文提到的王鸥和邓伦。如果王鸥没有因为《伪装者》出圈,邓伦没有从《香蜜》爆红,可能那些综艺节目的制作人们也关注不到他们。

而他们参加了综艺之后,自然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们,除了商业价值提高,有些合适他们的角色也会找上门。本身算是一个良性循环。

其实邓伦被质疑成为综艺咖,并不是他这几年没作品,只是没出色的出品,但是他有出彩的综艺,一直活跃在大众的视野。相比那些爆红之后不参加综艺,作品也不再走红的演员境况要好得多。并且他也接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戏,即将进组。

保持热度才有挑选剧本的机会,不然严重点,可能就像王鸥解释自己频繁参加综艺时说的“如果你想做一个单纯的好演员,就是默默的只拍戏,你不出来曝光,不出来参加综艺,让观众能看到你,那很有可能会面临没有戏拍。”

带着类似目的的并不少,在《演员请就位》《我就是演员》这类节目里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演员吐露自己想要通过综艺曝光寻求职业机会的目的。

并且还有一些也明确表示,因为参加了节目,真的收到了更多剧本的。

赚得名,赚得利,还能赚到更多拍戏机会,何乐而不为?

至于说演员过度曝光影响入戏这点我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冯小刚导演等点名“批评”的黄渤和孙红雷。但看了他们的综艺再看他们的影视作品,我并不觉得出戏。

但可以肯定那些觉得出戏的人,如果曾经看过他们别的类型的角色也会影响对新角色入戏。

并且他们的演技也不是几个综艺可以伤害的,除非演的角色本身适配度就不及格。

相反,综艺里圈的流量是可以带到作品的,影响也是积极的。

当然,如果综艺表现很糟糕,还是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而且综艺里的不佳表现甚至能成为艺人们有画面的“黑料”。比如孟子义之前《一年级·毕业季》的表现被截取出来黑到现在还在被人鄙视。

综艺、尤其是真人秀,演员们的表现总是会别认为是发自内心,属于演员们本身的状态,所以出了黑料很难洗。

换个方向来看,综艺节目本身也需要演员,总得有人参加不是?

对于演员参与综艺你怎么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综艺咖”成为贬义词?其实演员上综艺利大于弊 https://klqsh.com/news/view/193127

相关内容

综艺咖音乐歌词
“综艺咖”的春天终于到了 困局随后
为什么演员都成了综艺咖?陈小纭和阚清子道出了演艺圈的无奈
综艺圈现四大霸屏神兽,综艺咖为何重新崛起被哄抢?
综艺咖,影视行业的“隐性资源”
综艺相关词语
娱乐圈明星为什么都喜欢上综艺节目?
沦为综艺咖的郑爽,连粉丝都看不下去了
综艺咖(Full DJ Version)
袁弘又真相了:演员上综艺就是为了曝光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