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美学的理论概述
阅读关于生活美学的书籍,丰富理论知识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美学理论#
生活美学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研究的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生 活美学自车尔尼雪夫斯基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天下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易则通,通则活。休闲是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审美是人的理想生活方式。休闲和审 美是生活美学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它们共同指向了人自在自由的生命旨趣。以审美 的态度关照日常生活,不仅体现出了生命价值,更是能够超越本体向上延伸到更高 的境界中,以生活美学视域关照苏轼生活实践,能够将苏轼生活实践的美学表现系 统化。
生活美学在西方被称为“日常生活美学”。在日常生 活美学的理论中,早期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哲学、美学 的审美转向那里。随着后现代语境下“审美泛化”愈演愈烈,在学界出现了一种回 归“生活世界”的思想趋向即哲学、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由此生活美学应运而 生,日益成为美学界的研究热点。
生活美学是哲学回归生活的重要标志,探索的是美与生活的关系,以人类的日 常生活为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用辨证的方式来考察,不能单纯地认可美学高于生 活因此而否定生活,也不能脱离审美来看待生活,不能简单地将艺术审美与日常生 活划等号,从而降低审美的高度。因此生活美学是用审美视域关照日常生活的美学 概念。其内涵极其丰富,囊括了包括生活环境、生活实践、生活物品等具体内容。
通常意义的美学研究是针对于文艺作品的研究,自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在生活” 后,美学逐渐由艺术转向现实,日常生活的美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生活美学论题 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美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突破了日常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 之间的壁垒,将平凡的日常归入美学研究范围,从中体现出人的生命生活本质力量。
生活美学的理论建构离不开人的自然生活以及精神世界,车尔尼雪夫斯基从抽 象直观的意义出发,强调“活着”的生活,虽然对明确提出了“生活”的概念,但更多仍旧拘泥于生物学意义,将“生活”理解为最低级的生命形态,未对生活的内 在结构加以区分,也没有真正实现对于“生活美学”理论研究的转向。生活美学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审美要在生活中才得以体现, 生活美学这种回归生活的倾向一方面突破了艺术审美狭窄的界限,另一方面又为美 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也就是说,生活使美“成其为美”,因此生活美学的本质便 是生活性与审美性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美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个体平凡而普通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得 以生存和消费的基础,因此生活美学不能够脱离生活,必须要牢牢根植于生活的方 方面面,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活内容都可以被赋予生活美学,只有那些经过提炼升华 到审美体验的生活才能够成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以近两年走红的李子柒为例,单 纯的田园生活并不具有美感,但是通过拍摄、剪辑等艺术加工后呈现出最终短短十 几分钟的视频,却让观众产生了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 一语双关地写出了因言语落罪,以及对吃食的重视。原本平常的食物在苏轼笔下被 赋予美感,引人垂涎,这同样是生活具有审美性的表现。总而言之,生活的审美表 达便是将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蜕变为有着自由追求和审美体验的精神表达。
生活美学的审美基础来源于日常生活,以日常的生活内容为基础,以人的生活 行动为核心,发掘社会和个体的美学价值,超越传统美学观念仅关注艺术和精神世 界的研究,因而具有通俗性、整体性、普及性和超越性。
迈克 ·费瑟斯通 提出“ 日常生活审美化 ”有三种内涵,分别是现代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 当代社会中的符号和影像。沃尔夫冈 ·韦尔施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分成浅层和深层两 部分,认为无论是浅层审美化还是深层审美化都是审美走向生活的过程。
生活是“生”与“活”的集合,“生”是自然的,是生命本身的存在的状态, “活”则不自然,是个体生命通过努力存活的过程。每个人都要“生”,都是在追 求“活” ,“活 ”不仅需要满足个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生发出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活 ”地自在自由成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中 国人要的“生活美学”不是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的“生活”。中国的“生活 美学”所代表的东方传统,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讲求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生命价值和审美精神。
生活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可以说是将人们日常的生活过 程和审美活动之间建立联系甚至是统一起来的一种讨论。因此, 对于生活美学思想 的研究应先将其置于中国美学历程这个背景下,将日常生活的审美碎片统一整合起 来,抽象概括地展示着审美活动所体现的美学思想。
生活的核心是人,因此生活美的核心是人的美,包括人的各种实践活动所构成 的各种生活形式,例如学习生活、劳动生活、家庭生活等。以及由人所创造的社会 产品的美,例如用作交易的商品、实用与美观为一体的建筑物等。良好的社会风尚 和优美的社会环境,都是生活美的研究范围。
中国作为东方生活美学的典型代表,在生活美学理论、生活美学实践等方面有 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相较于西方生活美学理论较为完备的发展来说,东方生活美学 的理论仍在建构,理论体系应围绕着日常生活审美活动而展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 天,生活美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更为广泛,纵向研究挖掘从古至今哲学家和美学家 们的思想理论、人生实践,横向铺开探索总结社会主义社会中日常生活美学的应用 和展开。在人们日益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可以说生活美学与人的审美实践活动在 生活中的开展密不可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休闲已经融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 中,这也标志着国家精神文明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的跃升。在学术界,中国美学的 发展也逐渐出现了以休闲美学为主体的研究,将休闲文化现象引入到美学学科的研 究,一方面是美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突破,使其从传统的美学史思维跳脱而出, 与时代接壤,将社会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等纳入研究范围;另一方面是强调中国当 代美学有别于古代美学的典型特征,古代美学更多将思考放在人生意义、宇宙变化 等大命题中,较少关注生活中的休闲,虽然其休闲实践丰富多样,但却缺少理论性的思考和哲学式的反思。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与古代社会相比差异巨大,因此传 统美学的研究常会显得与当代社会的现实发展有所脱节,休闲进入研究视野,既是 对传统美学的发展,又是对中国美学的补充。
休闲美学常与生活美学并论,前者更多侧重于经济方面,而后者则更多关注生 活现象,生活美学和休闲美学相比,研究范围要更大,因此可以将休闲 美学纳入生活美学的研究中,休闲离不开生活,人在劳动中是能够生活的,可是要 体味休闲,则必须有着一定的闲暇时间和精力,因此论文将休闲美学放入生活美学 中,成为生活美学的休闲观念。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生活美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更为广泛,纵向研究挖掘了 从古至今哲学家和美学家们的思想理论以及人生实践,横向铺开探索社会主义社会 中日常生活美学的应用和展开。在人们日益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审美实践活动的展开与生活美学的指导密不可分。以生活美学和休闲美学的视域观照中国古代社会, 不难发现古代士人调节仕隐矛盾时重视休闲活动以及休闲审美的作用,虽然中国传 统美学并未在休闲、生活与审美之间建立起明晰的理论框架,但古人的生活实践却 极为明显地体现出生活审美的精神。以苏轼为例,作为北宋士人的典型代表,苏轼 的哲学思想和生活实践都蕴含着审美和休闲的精神追求,可以说苏轼的日常生活便 是一部审美和休闲指导生活实践的教科书。挖掘和分析苏轼诗文中的生活描写,有 助于丰富中国生活美学实践内容,与此同时苏轼美学中的生活休闲审美倾向对中国 生活美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举报/反馈
网址:关于生活美学的理论概述 https://klqsh.com/news/view/219602
相关内容
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概述及其教学实践2025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心理学概述
美食旅游的概念辨析——基于文献综述的思考
[概述]二、人际关系
《消费者行为学》第五章 自我概念、生活方式与态度理论.pptx
保险学概论
“文化活动”概述
“美好生活”概念:规范理念与实践理性
学生领导力培养概论
[概述](一)自我实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