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断舍离”,收获快活人生

发布时间:2025-09-09 03:37

《断舍离》- 倡导通过清理环境促进生活习惯的调整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习惯改善# #生活习惯改变书籍#

“父母心情不好,老公心情不好,领导心情也不好……要是他们的心情能变好的话,我的心情也能变得快活起来了”!

你看,我们就这样被别人的情绪左右着自己的心情,一时一刻都不得安宁,所以德国诗人、哲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因为不快活,有人心中充满怨恨,陷入无休无止的争吵;有人采取暴力伤人,走上害人害己的不归路;有人自暴自弃,看似无奈地选择轻生,简单地想着一了百了,但其实什么都了不了!

就如最近杭州25岁跳海自杀的摄影师,年纪轻轻就因为父母的不善待、人生的诸多遭遇想不开而选择了逃避。

那么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情况,收获快乐人生呢?

答案很简单,就三个字“断舍离”。

《断舍离》这本书主题是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从而获得快乐人生。该书告诉我们不仅要做物品的主人,还要做自己的主人。

先把物品这一次元收拾干净了,然后就能慢慢开启通往更深次元的通道。人就能渐渐地了解自己,也会逐渐喜欢上自己。书中把这种状态叫快活。

作者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从2000年起,山下英子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各大媒体竞相采访,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断舍离”的热潮。

除本书外,作者还著有《断舍离(心灵篇)》、《自在力》、《断舍离 让女人找回纯粹的自己》等畅销书。

1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断舍离?

说起收纳整理和大扫除,很多人都感觉一个头二个大,因为平时放东西杂乱无章,一收拾起来,工作量特别大,太麻烦了。

而断舍离其实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断舍离的机制就是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果断地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换成需要、合适、舒服。通过断和舍的实际行动来促进代谢,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获得快活的心情。

那如何做到断舍离呢?

一是坚决地断,和廉价塑料勺子、不穿的衣服等等现时不需要的东东坚决地说再也不见。

中国老年人都很节约,我妈这一辈就是这样,因为他们是过惯苦日子的,舍不得扔掉任何一件旧物件,总是秉着万一以后要用的思想。造成的后果是塑料袋、旧衣服、玻璃瓶之类的特别多。

一个夏天,我发现老家特别多小虫子,打开厨房柜子检查,妈呀,满满当当的一柜子塑料袋子,因为潮湿和不干净,散发着阵阵臭味......这下老妈只有让我都扔掉了。

我趁机对老家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断和舍”,丢掉了现在不用的塑料袋子和瓶瓶罐罐,只留下油盐酱醋这些必需品,这样厨房一下子清爽了很多,宽敞了很多,感觉空气都清新了点。

紧急着,对房间也进行了整理,发现以前我过年给她买的新衣服都被老妈塞箱子底下了,说舍不得穿。我只有给老妈下最后通牒了,要么现在穿,要么送人。

这样处理,旧物有了更合适的归处;收拾后的家特别清爽干净,留下的都是需要的合适的舒服的,又很容易拿取,老人家也很高兴。

二是果断地舍:舍弃没用的破烂儿,卖掉赠送物品和缩小喜好的范围。

没用的破烂儿,作者生动地形容成“干巴巴的火腿”。实质是“虽然还能用,但是一丁点儿也不想用”的东西,细分为:不用的东西、还在用的东西和充满回忆的东西。

说到底,堆积着的破烂儿就是“良心不安的聚集”、“担忧的聚集”。所以除掉这些废物、垃圾、灰尘,就能彻底除掉停滞运和腐败运。

卖掉赠送物品。在当今这个消费社会里,劝人买东西的商家可是做了相当高明的研究的。为了让人失去理性地大买特买,各种折扣、满多少减多少或者满多少送多少等等活动层出不穷。

而我们总是被这些折扣蒙蔽,看不清“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冲动之下买回家去,然后几乎就“束之高阁”了。其实这些赠送物品也是无用的东西,所以也要丢弃。

缩小喜好的范围。人之所以会产生“说不定以后能用得上呢”,其实还是不自信的表现。需要从现在这个时间轴来选择你需要的合适的舒服的物品,将来需要的不在考虑的范围,就这样适当缩小喜好的范围。

2

我们为什么要断舍离?因为通过断舍离,我们能去除自己的杂念、改变人际关系,带来意识、环境和气场的变化。

一是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杂念。相信很多女人都是这样,一到换季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衣服穿,可衣柜里明明已经塞满了衣服。这就是一种“说是有可却没有,说没有可是却有”的奇怪状态。

我们一到换季,就发现了自己到底有多少丢在衣柜里永远不会再穿的衣服,年复一年地放在柜子里,但再也没有穿的欲望。这其实不是留恋,而是一种执念。所以丢掉这些衣服,就等于是丢掉执念的行动。

二是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物品与自己的关系上,之后就能看到通过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接下来,还可以慢慢看清,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

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一旦通过断舍离提升了自我形象,那么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生活得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慢慢地,你就会感觉到,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三是动手实践,带来意识、环境和气场的变化。

断舍离前,对物品的数量和质量没有自觉,是垃圾场状态,气场等级腐败,人们也无法成为物品的主人。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把不需要和不舒服的东西统统扔掉。开始实践了,意识到物品的数量与质量,判断是否需要,直面对丢弃的迷惘。这时是仓库状态,杂乱,过多分类水平。气场等级停滞。

厨房里实行三分法:首先,大的分类为食材、烹调器材和餐具三类。其次,餐具分为盘子、容器和杯子三类;烹饪器具分为电器、水槽周边和炉子周边;食材分为冷冻室、蔬菜保鲜格和冷藏室;最后按形状大小或者实际用途等进行小分类。这样三分类后,物归其位,物尽其用。

空间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限量是五成、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空间只能放一成。

就这样,慢慢地收拾上升到中级,能快速判断物品是否必需,不会拿可惜当借口,习惯了果断与下狠心。这时状态住所可掌控,物品适量,气场等级达到新陈代谢。

重复进行彻底的七、五、一的总量限制收纳后,最后达到大师级,致力于精挑细选,物尽其用,物品的舍弃降到最小限度,与物品成为朋友,享受清爽和满足感。这时状态是自在空间,性能高,有美感,最低限度的能量,气场等级处于上升。

3

那通过断舍离,除了整洁有序的空间,我们还能收获什么呢?

实现脱离,学会选择,愉悦自己,愉悦别人,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一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

因为断舍离一直强调的主角是自己。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能轻松舒畅了。

二是锻炼了选择力。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并把东西或状况分成三类,有利于选择。因为阻碍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选项太多以至于无从选择,也就是“回避决定原则”。

这样一来,不仅更容易整理,而且也会让人更有干劲。而且,在选择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在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我自己想要做什么”的自主性也会大大提高。

三是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收获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觉。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完全可以通过表情、姿势等外在的表现看出来。不过,如果仅仅是读懂了,做出了判断,那么即便能够带来一些变化,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可是,在断舍离当中,首先要了解房间的“相”,然后通过“舍”和“断”这样的行为,就能使房间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就这样,通过仅占4%到15%的“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

改变环境就是“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并将一直堵在潜意识里的东西也一并被清理掉了,如“下水道变通畅了”,你就能放心地打开水龙头了。如此一来,潜意识里同意接受新的信息了,有用的信息才能流进大脑里。

就这样,人就能渐渐地了解自己,也会逐渐喜欢上自己。先让自己快活起来,然后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从收纳整理延伸到我们情绪、心灵的整理,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整理自己心情。先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再让与自己一同居住的家人也变得愉悦起来。进而带给同事、朋友甚至整个社会,大家的心情都愉悦起来,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

断舍离既然能带来这么多好处,那我们接下来就是要行动起来,就从住所、职场等近距离的环境开始施行断舍离,不断提升自我肯定感,让自己变得快活,从而让其他人也快活起来。

假如让这种愉悦的心情,拓展到每个地区、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甚至是整个地球,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世界啊!

举报/反馈

网址:通过“断舍离”,收获快活人生 https://klqsh.com/news/view/228839

相关内容

通过断舍离实现生活新境界
断舍离给生活做减法,断舍离的快乐
通过断舍离感受简单生活的美好
通过断舍离实现更轻松的生活方式
给生活做减法,“断舍离”让你重获轻松和快乐
抓好“断舍离”,生活更快乐
断舍离:人生最好的活法
生活要断舍离,人生也要断舍离
人生须懂“断舍离”
探索断舍离:让生活重获活力的艺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