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知道为什么而活,便能生存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珍惜什么。'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人生经验分享#
筱晨原创第90篇
近日,湖南株洲三个年龄相加241岁的爷爷,合伙创业开饭店的故事火了!
“我们选择开饭店
不是为了谋生
而是为了生活……”
三位老人表示除了买房车旅游,他们还打算用存款和经营利润做点力所能及的献爱心活动,前几日,三位爷爷去了敬老院看望当地的五保户老人……
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生活,三位老人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为之动容。古稀之年,他们依然保持着顽强的风度,充满善意、充满希望地生活着,更让我们从心底感到无限的敬佩。
“为什么而活”,这个话题引起了我们深深地思考。
哲学家尼采说过,“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今天我们静读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一起尝试来寻找生命的意义。

01
生命的意义,如此重要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又是一名囚犯,是二战时期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受害者、幸存者、心理医生。不过,本书并不是一本回忆录,而是以一位精神病学家的角度,观察“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反应”的书籍。
看到以上介绍,估计你很难去翻开这本书,毕竟集中营的生活我们离得太远,而且精神病学科内容晦涩难懂,然而,正是这10万字的薄薄小书,细细品读后可以让我们感触到,生命的重量,是如此的沉重。
书中描述的是作者在集中营的切身经历,是种种无法想象的痛苦,是内心没有期限的煎熬,以及即将崩溃堕落的深渊。但幸运的是,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支持他活下来的并不是坚信他一定能走出来,而是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只有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足以增强人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内在力量。弗兰克说,“ 想活下去,你唯一的办法是,看上去能干活 ”。他把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精神反应分为三个阶段:惊恐的收容阶段、冷漠的适应阶段、怀疑与不相信的解放阶段,他通过每个阶段发生的具体事例向我们传递一种观点——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书中,作者分享到下面这个故事,让我感触深刻:
F-我的号长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和词作家,有一天,他告诉我说:“我跟你说点事,医生。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声音说,我可以许个愿,问任何我想知道的事,我都会得到答案。你猜我问了什么?我问他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你明白我的意思,医生。我就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解放。”
“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梦?”我问他。
“1945年2月。”他说。当时是3月初。
“那个声音怎么回答你的?”
他诡秘地耳语道:“3月30日。”
当F告诉我这个梦时,他充满了希望,确认梦里那个声音所说的是正确的。但随着日子的临近,我们根据得到的消息判断,战争极不可能在那个日子结束。3月29日,F突然病了,发高烧。3月30日,就是梦中声音告诉他战争将结束的那一天,他陷入了昏迷。第二天,他死了。从所有外表的症状看,他是死于伤寒。
如是说,那些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的人,将会一步步走向死亡。
所以,即便是极端环境下,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决定,而不是外界生活的影响。也正如弗兰克所说,“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环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02
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意义的过程
当我们知道生命意义的重要性,就希望能够找到它,但事实上,每个人在特定时刻都会拥有自己特殊的生命意义,关键是我们要有所追求。
弗兰克在书中提出了意义疗法,列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发现生命之意义:
第一种,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第二种,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个人;
第三种,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简而言之,第一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二种是体会亲情友情爱情的关系,第三种则是乐观积极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爱自己想爱的人,才不枉此生。然而,这个过程又谈何容易?但正因为不易,才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关于第一种方式,我们不难理解,做自己喜欢的事并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追寻的是成就,而不只是成功,过份地追寻成功最容易失去乐趣。我们选择有意义的工作,就是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而成就带来的愉悦更有助于得到潜力的释放,最终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当然,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关于第二种方式,书中介绍当作者在集中营身处绝境时,他心中一直思念着他的妻子,他用精神与妻子对话,这种力量鼓舞着他活下去,并坚持到了最后的解放时刻。
尽管他不知道妻子是否还活着,但是他告诉自己,'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他的肉体本身,爱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 因为爱活了下来,最终他坚定:爱是真正可以改变一些事物的。
第三种方式,当我们面对苦难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也要找到生命之意义,作者在书中分享这样的例子:
一名年迈的、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全科医生向我咨询,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她在两年前去世,他爱她胜过世上的一切)。
我怎么才能帮助他呢?我该告诉他些什么?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说别的,而是对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医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
“啊,”他说,“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
我马上回答:“你看医生,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他没再说话,摇了摇头,悄然离开了我的办公室。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比如牺牲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凡不能消灭我的苦难,都使我更强大”,叔本华的话其实很好地诠释了苦难的意义,苦难并非一无是处。
不过,作者强调“苦难”是“不可避免的苦难”,我们千万不能为了寻找意义,而主动寻找苦难,主动找罪受,实质上是一种“自虐”。
总之,有了上面三种方式,我们便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但别忘了,人们一直拥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因此,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任然取决与自己内心的决定,而不单单取决于环境。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目标,不断追逐,让生命更有深度,让生活更有意义。

03
听从自己的内心,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如何听从自己的内心呢?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不难发现,不是每个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
每个人都可以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其实说白了都离不开“奉献、责任、承担”。
不是吗?
年少时,奔着理想努力奔跑;为人父母,开始用整个生命教育孩子;年长了,承受心智上的得失因果。对我们来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有积极的一面,肩负责任有所创造,通过创造让自己活得有价值,如此,才能使每个当下的时刻都变得有意义。
作者说,要实现个人的意义,就必须超越主观的快乐,方法就是做某件“献身于他人的事”。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终极一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正是普通人的生活让我们在彼此的连接中互相成全,除了“奉献、责任、承担”,还有“挫败、成长和酸甜苦辣”,这样的体验没有人能取代。
所以,我们不应执着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积蓄更多的内在力量,聚集更丰富的资源,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让自己活成一束光,去影响更多的生命,这正是活出了我们生命的意义,也应是灵魂本身所追求的终极意义。
在本书最后一页写到:
有一次,有人请弗兰克尔用一句话概括他本人生命的意义。
他把回答写在一张纸上,让学生们猜他写下了什么。
经过安静的思考,一名学生的回答让弗兰克尔大吃一惊。
那名学生说,“ 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
“一字不差,”弗兰克尔说,“你说的正是我写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关于生命的意义,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面对人生的下半场,能够认真地去思考,我认为也是非常的有意义。
周国平说,生命本无意义,但是寻找它的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现阶段对于我个人而言,工作、读书、学习,去爱,去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当然,在这份努力中能够提高认知,并影响到更多的人,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生活的点滴都有它的意义,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们自己赋予自己的。
当然,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书的分享,仅仅在于我个人的理解,更直观地感受还希望书友们通过自己阅读来体验哦!
写在最后
湖南株洲的三个爷爷,不是为了谋生是为了生活,在有生之年,有追求、有梦想、有爱、有希望,他们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是真正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所以,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并保持一份鲜活,在庸常的生活中,就能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而当我们活出一份淋漓尽致,就能拓宽自己生命的长度和厚度。
愿我们一起在生活的点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读书,
教会了我思考
图片来源:筱晨拍摄

阅读 | 思考 | 生活 | 美好
静静地来,静静地去,
静静努力,静静收获,
切忌喧哗
我知道你在看哟,欢迎留言

网址:《活出生命的意义》: 知道为什么而活,便能生存 https://klqsh.com/news/view/232781
相关内容
经典《活出生命的意义》: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活出生命的意义》: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够承受一切
解读《活出生命的意义》3、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活着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 存在即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就来读这本书吧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读后感:寻求为什么而活,是动力,也是希望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