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守护健康校园,共同防控“两热”

发布时间:2025-09-14 00:12

家庭健康饮食计划,共同守护健康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烹饪乐趣# #亲子活动乐章#

开学季,为筑牢校园健康防线,

让我们携手了解疾病知识、

落实防控措施,

共同守护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吧。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均可由

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

危害人类健康

但症状各有特点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登革热典型症状

01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02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

03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04

皮疹: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红疹,多在发病后3~6天出现

05

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06

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

01

发热:通常最先出现,持续1~7天

02

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2~3天,多为斑丘疹,皮疹可出现在四肢或全身,一般3~5天消退

03

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脚踝和指趾等小关节,通常1周内好转,少数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04

可能伴有皮疹、头痛、乏力、恶心等症状

预防蚊虫叮咬

清除蚊虫孳生容器和积水

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

它们的活动和繁殖有明显特点

也为我们的防控提供了方向

活动时间有规律

伊蚊多在白天叮咬人,尤其在上午7~10点、下午4~7点这两个时段最为活跃,课间休息、户外体育课、校园值日时,都是蚊虫叮咬的高发场景。

孳生环境离不开水

伊蚊喜欢在小型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校园里的防撞轮胎、水养植物,植物园的储水桶,绿化带中的闲置垃圾容器以及室内的花盆托盘积水、饮水机接水槽等,都是它们的 “育儿房”。只要有1~2厘米深的积水,蚊虫就能完成产卵、孵化的生命周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需要特别留意卫生间的马桶积水

以及室外闲置容器孳生蚊虫

防控“双热”

关键在防蚊,核心是清积水

全校师生需共同行动

从身边环境整治

个人防护两方面入手

织密校园防控网

减少蚊虫孳生

降低成蚊密度

学校后勤部门定期对校园绿化带、操场周边、排水沟、垃圾站等区域进行清理,清除垃圾和容器。同学们也要积极配合:不随意丢弃塑料瓶、零食包装袋,避免形成小型积水。

发现校园内有长期未清理的积水、蚊虫密集区域,及时向班主任或后勤部门反馈,做校园防控的“监督员”。

学校定期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清除容易孳生蚊虫的积水,对不能清除的积水投放灭蚊蚴缓释药物,使用热烟雾机、超低容量喷雾器灭杀成蚊。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做好个人防护

避免蚊虫叮咬

课间休息、体育课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在树荫下、草丛旁、积水区域附近长时间停留。

室外活动时,可使用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在出门前、课间涂抹一次,尤其注意脚踝、手腕、颈部等蚊虫易叮咬部位。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加强健康监测

出现症状早报告

若出现发热(体温≥38℃)、全身酸痛、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无论是否有蚊虫叮咬史,都要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或辅导员报告,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活动轨迹(如是否去过疫情高发地区、是否参与过户外集体活动)。

生病期间避免带病上学,居家休息时做好个人隔离,防止家人和同学被蚊虫叮咬后感染。/健康科普

来 源 | 佛山疾控传染病防制科

图 源 | 壹图网

编 辑 | 胡 蝶

声 明 |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浙里健教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开学季,守护健康校园,共同防控“两热”》

阅读原文

网址:开学季,守护健康校园,共同防控“两热” https://klqsh.com/news/view/240074

相关内容

共同守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
疫情防控指南:科学防护与健康生活
【防疫小贴士】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健康指南→
疫情防控健康课件小学.pptx
AI预警+人工辅导:校园心理健康破解新法
志愿服务进校园 共筑青少年健康防线
返校复学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指南
重庆中小学幼儿园,2025秋季开学时间定了!
夏日防晒全攻略:守护肌肤健康
王占仁:共筑大学生心理安全防线 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