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学生,培养新式阅读习惯

发布时间:2025-09-17 09:52

阅读习惯的心理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心理学#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关系到大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阅读目的在于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

  求知、娱乐、应用等是大学生的重要阅读心理期待,带有正确价值观的导向阅读更能激发大学生的阅读效能和阅读获得感。

  在数字阅读成为流行趋势的今天,大学生群体如何逐步培养深度阅读的好习惯,全身心地阅读一本名著,仔细思考书中的深刻内涵,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乐趣,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大学生群体需要“深阅读”

  综合近10年来的全国部分高校情况看,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实行“读书工程专项学分”以来,学生的阅读量明显提高。

  各高职院校公开的图书馆数据显示,高职专业类图书借阅量大与院校的专业设置有关。小说是文学类图书流通量最大的类目,其中以言情小说、网络小说、新生代作者小说为主;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优秀作品以及外国文学名著流通量偏低。

  从读者借阅频次看,高频率借阅次数往往集中在少数读者中。通过对这些读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借阅的图书种类较广,借还书的时间也较有规律;其中类似于在读书协会的学生在此类读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数字阅读方面,小说传记类阅读量最大,这表明学生在电子阅读方面也倾向于文学类书籍,在阅读中存在一定的消遣、娱乐倾向;政治法律类借阅量最小。此外,相对于纸质书,经典名著类的数字阅读量较大,这也说明高校在必读经典书目导读、开展经典书目交流研讨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综合大学生群体对纸质书阅读与电子书阅读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学生群体在阅读上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和功利性倾向。而在高职大学生层面上,更为突出的特点是,愿意看“有用”“易懂”之书,阅读视角和水平不高。

  在讨论大学生群体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无法回避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普及性平台的事实。当前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以手机、电子书等网络为媒介的阅读,传统的以纸媒为主的阅读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阅读方式从精读、细读到泛读的改变,特别是以影像化为特征的电影、读图时代,学生的阅读观发生了变化。他们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实现对于知识的积累和意义的建构。

  走出浅阅读的“舒适区”

  身处移动互联时代,没有人能彻底远离数字阅读、碎片化阅读,高校大学生群体也不能例外。有观点将数字阅读等同于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其实,这是不全面的结论。事实上,数字阅读与深度阅读并不当然是一对矛盾体,阅读的深与浅,关键要看大学生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选择。

  积极拥抱数字阅读,让大学生群体走出浅阅读的“舒适区”,实现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平衡,让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依托与补充,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当下高校大学生阅读理念的必然选择。

  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各有特点,但两种形式并不冲突,关键在于二者如何结合,优势互补就会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全民阅读的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应当把数字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专家建议,根据所处场景和掌握知识程度的需要来选择阅读形式,对于一些需要纵向深入、仔细推敲、反复研究的内容最好选择纸质文本阅读;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横向对比,快速获取大量信息的,优先选择新媒体阅读。把传统阅读中批判性思考和历史分析能力,与新媒体阅读强大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解决当下大学生阅读瓶颈问题的方法是要形成正确的阅读文化,大力提倡积极有效的阅读。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阅读活动,形成校园阅读的制度机制,来打造校园阅读环境,形成校园阅读氛围。

  事实上,将社会力量引入高校,可以将大学生群体的阅读视野变得更为宽泛。高校可以通过筹办“书香校园”等读书活动,办好大学生读书日、读书月等校园阅读活动,吸引大学生参加,使阅读的积极作用普惠在校大学生;在世界读书日和其他读书活动中,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经典朗读、阅读征文等活动,来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举办评书荐书、阅读讲座等活动建立读者、作者、出版、媒介之间的联系,努力推进进大学生阅读活动,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式。

  必须承认在某种程度上,传统阅读满足了大学生对高级精神产品的需求,但是数字平台所具有的阅读方便、海量信息,多种媒介技术的应用使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因此,大学生群体需要努力在新媒体平台上养成精细化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大学生读者而言,数字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只是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获取信息的感觉不同。数字阅读方式和传统纸质媒体阅读方式,信息内容载体方面具有本质区别,但二者能够同时存在,所以选择纸质阅读还是屏幕阅读,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阅读内容的正确选择。

  稿件来源:新华网(作者:朱翊 夏炎)、书香中国

  审校:潘启雯

  编辑:梁萨如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走近大学生,培养新式阅读习惯 https://klqsh.com/news/view/249236

相关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
趣悦读:学生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用7篇)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终生阅读的习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