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才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校长说不会阅读的都是潜在的差生

发布时间:2025-09-19 06:54

网络小说的阅读量是阅读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趋势分析#

前天读初一的小侄儿和我说,这个寒假苦不堪言啊。原来他的数学和英语在年级都名列前茅,就是语文拖后腿的,期末才考了70多分,他妈妈一怒之下寒假专门给他报了语文一对一。经过一个寒假的修整和恶补,他偷偷说更不想学语文了。难怪有话说,“初中掉下的成绩,可能都是小学欠下的阅读账”。

一 阅读的重要性

对中小学生来说,“大量阅读”,不再是课余的锦上添花了,而是到了必修课的地位。

1.新教改以来,语文越来越成为拉分王,要想学好语文,阅读就成了绕不开的路障。

2.新教改以来提倡的大语文综合能力,也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阅读不过关的会连语文试卷都读不完。

3.任何其他学科都需要文字的分析理解能力,这些都需要提高阅读能力。可以说阅读是学习其他各科必要的基础环节。

二 大量阅读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1.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阅读本身。

2.青少年时期进行大量阅读,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综合学习能力更不在话下。

3.为了应试,新教改要求阅读面广泛,只读四大名著肯定应付不了中高考。而且试卷的文字数量也较前有所增加,不阅读和不会阅读的学生可能试卷都读不完。

三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1,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包含保持阅读的习惯,以及阅读过程中的习惯。保持阅读习惯,每天固定阅读时间,而不是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能把阅读当成习惯的学习。阅读过程中的习惯,是指能够专注阅读,集中注意力来阅读,高效阅读。

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以书为伴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又一本的书,循环不间断的读书过程才能培养出来。阅读又是需要耐心和专注力的,养成专注读书的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可以说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

2,如何制定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包括家长给孩子制定的阅读计划,也包括家长给孩子计划阅读的阅读计划,这样才能系统持续地给孩子提供对应的阅读书本,并督促阅读。学生的自觉性普遍不高,不会向家长主动要求阅读,所以就需要家长的持续输出和监督作用。扩展视野、积累知识、提升素养是孩子一生都要坚持的事。家长们多下功夫,有选择地为孩子挑选适合的书目,尤其要利用好假期时间,给孩子补补阅读。可试着规定每周读完1-3本,每天早晚定时阅读2个小时,也可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过一段时间可根据完成的情况作些调整。关于阅读计划的制定,家长可咨询学校老师的意见。

3,如何鼓励孩子坚持阅读。

对于阅读来说,量大于质,量比质重要,只有阅读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量变能带来质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锻炼促使肌肉生长,同理大量阅读也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能更高效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大量阅读需要孩子的阅读兴趣来保障。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每周带孩子一趟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让孩子自己挑选图书,读书的兴趣会大大增强;或者在周末带孩子去户外,置身大自然中阅读;也可以在家庭中举行读书会,进行阅读比赛等方式;家庭的餐桌文化经常以读书为话题,父母有计划地安排讨论名著人物……听说犹太人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的榜样力量也很重要,尽力营造阅读型家庭氛围,让孩子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总结来说,做为重要学习能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上面三个条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持续持续性和连贯性;阅读量的累计,没有量的累积,就没有质的提升。

写作和阅读,一旦形成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阅读和写作能力,不仅是表达自己的方式,更是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文末附几个阅读小建议:

● 课本推荐的必读经典,提倡做批注、写点评。

● 优秀文学作品,挑选喜爱的词句或片断做摘抄。

● 科普类作品做读书卡片,搜集关键信息。

● 优美的诗词作品,可以进行仿写训练。

举报/反馈

网址:阅读才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校长说不会阅读的都是潜在的差生 https://klqsh.com/news/view/254414

相关内容

阅读才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校长说不会阅读的都是潜在的差生
阅读是一种学习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从“学习阅读”到“阅读学习”
苏霍姆宁斯基说:学会阅读就学会学习!阅读包含的八种思维活动
从学习阅读到阅读学习:让学生有好书读、会读好书
阅读学习心得体会
阅读与学习阅读 (2)
阅读的重要性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阅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