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陈芋汐在新加坡世锦赛的跳水馆里,捧着自己的第三块金牌,紧紧抓住它,扑入教练怀中,泪如泉涌。这个一向冷静的上海女孩,在这个时刻忍不住彻底崩溃,哽咽着说道:“身边的人不再是小红了,我必须扛起所有责任。”这一刻,看台上的空气仿佛凝固——她说的“小红”是指全红婵,那位因伤未能参赛的广东女孩。两位跳水界的天才,在五年间一直被传言“不和”,而她们的真实情谊,就隐藏在这一声最简单却意义深远的昵称里。
一、从体操到跳水的命运转折
陈芋汐的运动生涯起点并非跳水,而是体操。2009年,年仅三岁的她被爷爷陈新熙带入上海虹口少体校的体操馆。那个时候,训练场上铺着进口的缓冲垫,衣柜里挂满了新款的阿迪达斯泳衣,作为体操世家的三代传人,她从小就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爷爷是体操国手,父亲是体操教练,而母亲则在体院从事运动康复工作。九岁那年,陈芋汐因左手腕骨折不得不暂停训练,医生警告她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但她坚持捆绑绷带继续练习。即便到了深夜,膝盖撞击跳板的声音依旧能回荡在训练场上。
与此同时,在广东湛江的小村庄,全红婵也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母亲车祸后的高额医药费让她家里负担沉重,而她在村口河沟捞鱼时被教练发现。从简陋的训练条件到艰难的自我挑战,全红婵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在2020年东京奥运选拔赛中爆发,13岁的她一举突破世界纪录,让陈芋汐对自己练习十年的动作感到震惊。
二、被卷入风暴的艰难岁月
东京奥运会时,全红婵摘下金牌的那一晚,陈芋汐的母亲一句话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婵宝没发育,所以压水花好。”陈芋汐瞬间成为了舆论的焦点,遭受了无数的嘲讽和指责。其实,背后是她个人的艰难时光:在2020年,她迅速增高10厘米,身体的剧变使她的动作轨迹发生了偏差,赛前还被诊断出心肌炎。她为了不让自己退赛,偷偷将止痛药藏在泳帽里,直到赛后因剧烈咳嗽才被队医带走。
全红婵也没能避免风暴的侵袭。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甚至连她穿的跳水鞋、表带等细节都成为被热议的对象。然而,背后的真相是,陈芋汐和全红婵的关系远比外界想象的要深厚。当全红婵不幸受伤时,她不仅从不离开,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给予安慰和支持,两人之间的友情开始在无声的互动中愈发坚固。
三、裂痕与修复的岁月
2023年亚运会成为了两人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陈芋汐因小小的差距错失金牌,内心痛苦万分。正是在那一刻,全红婵冲过来将她紧紧抱住,轻声安慰:“咱下次一起努力,赢回来!”这一句话成了陈芋汐继续前进的动力。之后,她保存了全红婵母亲对她的录音,那时全红婵妈妈用方言邀请她去家里吃白切鸡,关心的语气让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
然而,真正的裂痕出现在2024年末。当全红婵体重激增,跳水动作出现失误时,教练组决定将两人拆开。新的搭档让陈芋汐一度陷入压力,但她仍然坚持不懈,拼命训练。而全红婵也没有远离她,时常在评论区为她加油打气,尽管外界并没有完全理解她们之间的默契。
四、孤独中的坚持与勇气
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对陈芋汐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挑战。赛前夜,她的新搭档因紧张而呕吐不止,陈芋汐整夜陪伴在她身边,耐心讲解动作要领。在女双十米台的决赛中,她凭借顽强的个人能力追回了比分,最终带领团队夺得金牌。然而,最为煎熬的是单人赛。在全红婵缺席的情况下,网友的压力几乎让她喘不过气来。就在她准备起跳的那一刻,她回忆起四年前全红婵对她说的话:“摔了我会在你身后接住你。”她鼓起勇气,最终完美完成了跳水动作,收获了满分成绩。
五、无声的支持与坚强的背后
在赛后的混采区,当记者询问她担任一姐后的感受时,陈芋汐紧握着三枚金牌,声音颤抖:“去年巴黎失利时,我差点退役。”她没有说的是,当时全红婵偷偷翻墙进了她的宿舍,拍下了两人互戴的荔枝核手链:“敢退就绝交!”这条象征着她们深厚友情的手链,如今挂在她更衣柜最显眼的地方,提醒她不断前行。
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并肩,陈芋汐与全红婵之间的友情经历了时间与压力的考验。她们在跳水赛场上携手共进,在生活中彼此扶持。她们的故事不仅仅是竞技的成功,更是友情与坚持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每一位坚持追梦的人,都能勇敢前行,不畏艰难,收获属于自己的光辉时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