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
创建一个读书俱乐部,每月共读一本好书。 #生活乐趣# #社交互动#
读一本好书
——《听凭风雨来: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
文/李树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023年12月25日,我在衣者褚的公众号里看到前媒体人褚朝新写的文章:《老詹,你不能算没后台的人》。阅读完文章,这才对老詹(《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老詹,你不能算没后台的人》的结尾,褚朝新推荐了由三联韬奋书店推出的书名为《听凭风雨来: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的巨著。我觉得《听凭风雨来: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值得一读,所以,在微店里立即下单,购买了老詹签名版的新书。
我2024年1月5日收到《听凭风雨来: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首先,很喜欢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和封面上的八个字:“大命由天,小势可为”。因为,我这个小人物早已体验出这句八个字的真谛。
大命与小势是每一个人必须随时面对的一对矛盾,相信大命由天,你会在大的波折和打击面前坦然以对,决不纠结。信奉小势可为,你会在纷繁琐细的日常生活中毫不懈怠,自强不息,倘若能将大命与小势完美结合在一起,那么,你这一生也就不再有什么遗憾了。这就是高度,虽然我一直信奉这句格言,却没有老詹理解这么透彻。所以说,这书买对了,得认真读。
我一口气读完全书,感受颇深。虽说我们都是从事媒体记者、编辑到负责人,前脚搭后脚的事情(老詹是2010年退休,我是2008年入职),经历都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老詹他是插队知青,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他是恢复高考上的名牌大学(新闻专业),我却是成人大学里的(法学)。他入职的是国家级一类媒体,后调任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任总编辑。我先入职的是市级生活类的小报小刊,后来才跳槽到省级媒体;他高瞻远瞩写的是社会发展的命脉,我是关注民生,在为百姓鼓与呼,不被人待见。
但,出生卑微的我却和老詹有一个共同点,采写、办报刊、写公众号。 说起办报,詹国枢的办报理念“三板斧”是,第一、把收入搞上去,第二、把报纸办精彩,第三、是让发行量翻番。
我们2012年元月份接收《三秦都市报·陕北特刊》的。办刊理念是:第一把报纸办活办好,第二是把发行量铺开覆盖延安榆林两市,第三才是创收。这就是小刊和大报的区别。
说起《陕北特刊》,我、谷培生、史向宏的确付出很多(谷培生主编,我和史向宏是副主编)。这份刊物是2011年9月份创刊(原名称是《陕北风尚》),办了一个季度后我们接手办刊的前提是要换刊头(换名称),经过一上午洽谈最终社委会确定换成《三秦都市报·陕北特刊》。
一份自主发行的刊物,想打开局面实属不易,没发行量,自己拿上报纸,送机关、单位,对接宣传部,我与谷主编亲自下基层采访写稿,填充版面。编辑版面也是个苦活,文字图片多了要删减,少了润色填补。版面既要好看又要新颖,这样才有人看。不然你给别人发报纸,人家扫一眼,直接拒绝或接过来又随手丢掉了。经过一年努力报纸办活了,发行面铺开了,也有了广告收入了,可投资方却开始刁难了,借用詹国枢老师的一句话:对领导有礼貌,换位思考。摊上一个坏领导,一是忍耐,等待大领导来换他,二是跳槽,炒他的鱿鱼。我们就激流勇退,都辞职不干了。人家从日报,电视台挖来退居二线的总编辑和副台长,以为可以坐地盈利了 ,结果是我们把刊物办活了,他们却把报纸办停了。
2010年3月5日詹国枢一个人做了的“现场直播”,当初他的身份是政协委员兼现场记者,从代表委员进会场到总理做报告,全程做了现场报道。我是2015还是16年具体时间因为换手机记不清来,分局搞的媒体记者进警营活动,我当初的身份是记者兼警务监督员,每看一警队训练营,拍张照写一句话发一条朋友圈。等参观完了,一篇现场新闻就出来了,当时我发一条,副政委就第一个点赞,这吃饭时说李哥你这“快手法”做的是现场播报呀!我回答说这你就知道为什么你刚上任宣传处长开车接记者参加活动的原因了吧!大家相视而笑。就因为我发稿快都惹的同行们的不满,说和你参加活动,新闻都让你抢了,他们报社有规定,不能转载,你这人让他们没法弄了。我一笑而过。当初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这是创新呢,可詹国枢老师早我了五六年就已经做过了。
老詹是退休后开了公众号“老詹聊发小年狂”,后来老詹琢磨研究公众平台的规律,又改名称“码字工匠老詹”,围绕写作而开展,与粉丝互动沟通当作乐事,文章被人需求是幸福。所以阅读量大。 我是2011年才在华商论坛注册“镜头说事”“一路追踪”“一追到底”等,后来又注册一点资讯,百家号,最后才注册了微信公众号,选择了“镜头说事”这个名称。我发公众号只是记录,没深入研究,全当玩了。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吧!没好好经营,所以阅读量不大。
品读《听凭风雨来,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后,感触很深的是,老詹有个好妻子杨乔,从他们认识结婚,到上学、进京。都是他老婆杨乔在默默支撑着他的家。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两地分居,唯一的沟通渠道就是书信来往,这也许是给双方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吧!
杨乔跟随丈夫老詹后来进京工作,为让丈夫一心工作而牺牲自己,默默无闻地做了一辈子拆信封的工作。从书里描述可以看出,他们这一男一女是相扶互补的。也应了那句: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拙荆美文确确实实是好文美文,写出了杨乔的朴实为人,对领导、对老师、对邻居的怀念和人生感悟。可读性极强。还有老詹的,中篇:观点集粹。道出了写作秘诀。值得写作者认真读,细细品。放下《听凭风雨来,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我联想到我即将付梓的书《侠骨柔情》(陕西人民出版社已审核完毕,即将付梓)。当然,我比不上老詹,我的《侠骨柔情》也比不上《听凭风雨来,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可是,谁的谁不痛爱,您说是吗?——《侠骨柔情》面世时,当邀友把盏,倾听意见!祝福老詹,祝福自己——祝福天下写真情、说真话的好人!
2024年1月11日下午。
举报/反馈
网址:读一本好书 https://klqsh.com/news/view/257665
相关内容
阅读一本好书读一本励志好书读后感
每月至少读一本好书
读一本好书心得体会
至一习惯:什么是好书?如何阅读一本好书?
人民日报荐读30本好书,读一本,悟一生
多读一本好书,多看一个世界!
40本适合周末阅读的好书,一起读书吧!
创业者最好读一读的八本书
值得一读再读的6本绝佳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