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一习惯:什么是好书?如何阅读一本好书?
定期阅读计划,如每周一本好书,保持阅读习惯的连续性。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方法#
一、什么是好书?
我们说的读书,当然是指读好书。读滥书,还不如不读书。
那么,什么书才算是好书呢?
一本书到底好不好,一要经过人群的检验,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不少读者都说好,才是真的好;二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历经十年、数十年、上百年、上千年而未被湮灭的,才是真的好;三要经过你的检验,你在人群检验与时间检验的基础上,认为好的,就是你的好书。
要明白,是你在花钱买书,是你在花时间读书,一本书好不好,主要是指对你而言好不好,不是指书本身好不好。
总体而言,能让你享受到前述八大好处的书,就是好书;能让你常看不厌、常读常新的书,就是好书;能让你当做良师益友、护身长城的书,就是好书;能让你视为精神栖息地、智慧输送源、能量加油站的书,就是好书。
二、如何找到好书?
一般来说,找好书的最好办法是读好书,好书会提及好书,引用好书,推荐好书,如同顺藤摸瓜一样,读的书越多,就越是能找到好书。
还有一种靠谱的办法,就是找你信任的、敬重的、常读书的朋友,让其推荐。朋友相对了解你,可以更精准地推荐适合你读的书。
别轻易相信出版机构、书商推荐的那些书单,少读刚出版的畅销书,也不要迷信什么豆瓣评分。
三、如何阅读一本好书?
关于如何读书,呵呵,教导的谚语是多如牛毛,大都似是而非,实操的办法是少如凤尾,难得一见。
读一本书,可以粗读、泛读、精读、研读,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读,视书籍的类型、内容与读书人的目的而定。
一般来说,为了消遣娱乐而读书,可以采用粗读、泛读;为了学习进化而读书,就得采用精读、研读了。
粗读、泛读,就是览书、看书,特适合看文艺类、小说类、通俗历史与演义类的书。拿着书,想采用什么姿势就采用什么姿势看,想看哪里看哪里,想快则快看,想慢则慢看,鱼游大海,鸟飞碧空,怎么尽兴怎么来。这个再无需细说,基本上每个读书人都会,无需动脑筋,也不费精力。
我们平常所说的某某人喜欢看书,某某人有看书的习惯,大体上是指粗读、泛读的读书方式。
精读、研读,就得坐正了,就得动笔了,就得啃书、吃书了,相对就费劲些。对哲学类、思辨类、经济类、专业知识类、社科类的书籍,不精读、研读,无以取其精华。事实上,精读、研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只有这样的读书,才能一点一滴地升级认知、进化心智。
那么,具体怎么精读一本好书呢?
笔者结合古往今来诸多大牛的读书心法,总结出“3283”精读法,倍感有实效。
3--三要领定盘,明晰读书的宗旨、根本与大法
(1)宗旨--明了为何要读书:进德修业为读书之旨。
进德修业,是读书的宗旨,是读书的核心目的。通过读书,明明德,掌握基本的常识与规律,依道而行;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安身立命,造福社会。
(2)根本--明了以何种态度读何书: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
以志统心,以志帅意,以志驭气,以志领读,恭敬以待,虔诚以行,把读书当做践志、证志的长效行动,紧紧围绕志向选择读书的领域与内容,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定向阅读、学习、积累,是读书的根本。
(3)大法--明了如何读书: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
一本一本的读,一遍一遍的读,由浅入深,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惟精惟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所读的知识就慢慢地体系化了,认知就渐渐的升级了。
从知识结构的改善,到认知水平的升级,到心智德性的进化,到助推志向的实现,是一条循序渐进的路,急不得,快不得,怠不得,只能勿忘勿助,盈科而进,循序致精,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改变。
2--两遍式精读,将作者的书,读成自己的书
第一遍精读,融进去观赏,看作者都说了些什么,关注重心放在观点与知识点上。
第二遍精读,跳出来打量,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关注重心放在主旨、结构与论证逻辑上。
8--八步骤推进,具体落实精读过程
第一遍精读,按四个步骤推进:
(1)细看书籍的封面封底、序言、后拨,了解书籍的主旨大意与创作的初心与背景;
(2)细读书籍的目录与索引,了解书籍所涉及到的知识向度,所采用的章法架构;
(3)逐字逐句精读,一页一页观赏,乐游奇观,专注读完;
(4)一边精读,一边标注新颖的观点、知识点(你不知道的),以及自己的心得。
标注符号用B,标在对应观点、知识点(你不知道的)与心得的前面,心得可写在书籍对应观点的页边空白处。
这样,一本书读下来,你标记的B越多,意味着你融入的程度越深,意味着书籍对你的价值程度越高。
好记性不如烂头笔,精读必带笔,不拿笔,是假精读,不动笔,是伪精读,都是自己日哄自己。
第二遍精读,按四个步骤推进:
(5)分析每章的主旨、结构与论证逻辑,写结构笔记。
结构笔记,内容包括每一章的主旨讲什么,作者具体是怎么进行讲述论证的,理清作者的观点、意图、布局、支撑依据与论证方式。逐章分析,结构笔记写在书籍扉页后的空白页面(自己找),以便于复习查看。
(6)摘录你所标记的观点、知识点(你不知道的)与心得体会点,形成概念笔记。
概念笔记,摘录到书籍封底空白页(自己找),每条摘录都标明其所在页码,摘录按自然顺序排号,以便于查找、印证、复习。
(7)分析全书主旨、结构与论证逻辑,写总括笔记。
总括笔记,就是对全书的概括性总结。总括笔记,写在书籍的扉页或扉页后第一空白页,翻开书就能看到,以便于复习。
(8)关联书籍对比、检索、思考。
翻阅对书中观点也有阐述的其他书籍,对比阅读其阐述的角度与逻辑;对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以前读过的书籍有不一致的地方,予以核对;对书中提到的书籍予以检索查阅,决定是否要读。
3--三笔记析出,形成读书笔记
三笔记,就是读书笔记,包括上面所提到的结构笔记、概念笔记与总括笔记,是精读书所析出的具体成果,是今后定期复习的精要。
通过三笔记的整理与析出,才能真正把厚书读薄,把作者的书,读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技能体系。
概念笔记:就是汇总精读过程中,所标记的观点、知识点(你不知道的)与心得体会,将其统一汇总写在书籍封底前的空白页面,以便于查找、印证、复习。
结构笔记:就是汇总每一章的主旨结构与论证逻辑,包括每个章节的主旨讲什么,作者具体是怎么讲述论证的,厘清作者的观点、意图、布局、支撑依据与论证方式。结构笔记,写在书籍扉页后的相关空白页,以便于查阅、复习。
总括笔记:是精读的主要成果,写在书籍的扉页或扉页后第一空白页,内容包括六个要项,也就是回答六个问题:
1. 本书主旨讲什么?
2. 作者是怎么论证讲述的?
3. 作者在各章节提及了哪些观点、知识点?回答的方式是:“见封底前概念笔记”
4.各章主旨都说什么?作者是如何讲述论证主旨的?回答的方式是:“见扉页后结构笔记”
5. 作者的总观点对么?分观点都对么?
6. 读本书有何收益?
总而言之,读书之法,笨人用笨法,智人用智法,万人用万法,不一而论。
3283读书法,是旨在帮助那些真正想通过读书来提升进化自己的人,用相对短的时间、相对扎实的步骤,去粗取精,化繁为简,高效快速的汲取作者智慧,以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技能体系,积累进化。
举报/反馈
网址:至一习惯:什么是好书?如何阅读一本好书? https://klqsh.com/news/view/139241
相关内容
12个读书好习惯:让阅读不再辛苦,成为一种享受什么是好习惯 好习惯是什么
中国儿童基础阅读第一书:好宝宝好习惯故事
书单|养成好习惯,读这三本书就够了
至一习惯:至诚分享10本升级心智的好书,暖心益智补元气
《读懂一本书》:如何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爱玩好习惯》电子书在线阅读
一定要大量读书:这5本书,让你立刻养成好习惯
一年读完 200 多本书,我是如何轻松做到的?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