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发布时间:2025-09-23 14:12

持续学习:无论是专业还是兴趣,持续学习保持好奇心。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生爱说好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力不强,对一切感到新鲜有趣,他们的行为往往从兴趣出发,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支配。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从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了自信,乐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 学生 兴趣 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多年的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学生既不会听课,也不会思考,似乎老师的讲解与他们无关。任凭老师怎样卖力地讲,学生还是自己玩自己的,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我觉得重要的一点便是学生缺乏一种动力——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数学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实践证明,兴趣是儿童有效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先导,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起点,是学生求知的最佳伙伴。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因而,在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注意采取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渴望和爱好。

一、让学生在微笑中度过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乐章,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具体外在表现,他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面对一张微笑的面孔,学生会感到喜悦、感到轻松、感到老师的关切,从而也感到这节课的愉悦。那么,孩子会从内心发出激情的呼唤:我喜欢某老师、爱上某老师的课!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微笑凝结着一种爱,许多老师都会遇上这种情况:课堂上学生不专心听讲,说小话、玩小东西······一旦老师发现,给予提示,再送上一个微笑,学生就会立马改正。这比指责、批评要强一百倍,指责批评会弄得两败俱伤。微笑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呵响学生的心门。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凡事批评当先,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畏惧也引发到所教课程的厌恶,更不要说有学习兴趣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知识,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因而,我们一定要把宽容的美德、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富的知识以及端正的教育思想通过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微笑中度过每一节课。

二、教学中多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人们从事任何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产生一种追求,想继续取得成功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学习也是如此,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帮助他取得一点成绩,并给以鼓励和支持,使他转苦为乐,这就会造成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

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它能学生成功的乐趣。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当学生身上闪现出向上的亮点时,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手势,都能够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与智慧的源泉。因而,作为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亮点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让鼓励和表扬成为一种引导,给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为了鼓励和表扬学生,我在班上开辟了“闪光角”,认真展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学生极微小的进步,如一次习作进步,一次独立思考,一次拾金不昧,一次主动认错,一次放声高歌等等,都一一展示,做到日日表扬,周周小记。让受表扬者感受到被教师和同学关注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让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当他们的表现和付出得到认可与欣赏,得到老师的及时鼓励和表扬时,稚嫩的心田也会因此而颤动。因而学生内心会产生一种愉快、高兴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和创造的智慧就彰显出来,学生的这种体验,可以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想象力也极丰富。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和兴趣。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固然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兴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爱好。教学时,我经常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 “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上“3、30、300”,然后提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心想:300、30、3这些大小不等的数字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深思.最后他们得出了“3元=30角=300分“”3米=30分米=300厘米”等结果.此时教师顺势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们一听好奇心更强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都争先恐后地说“:3元和3.0元、3.00元相等.”教师继续追问“:2、2.0、2.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并出示课题“小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课始,就很有目的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见,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

四、开展动手操作,引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则更短。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间隔一段时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动手操作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动手操作练习。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动手操作,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知识。比如在教授厘米、毫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厘米有多长吗?我们自己哪些身体部位是一厘米长呢?让我们试试量一下自己的身体部位吧,”此时,学生们一定兴趣十足,忙着在自己身上比划。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量一量自己中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们此时就会恍然大悟。这样通过动手量一量的过程接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兴趣

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首先问学生:你过生日分过蛋糕吗?“分过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学生尝试解答。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先让学生观看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景短片,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出发,再通过实验“ 取两个大小同样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 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从而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从细微处入手,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训练,不拘一时一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使教学事半功倍。

举报/反馈

网址:论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https://klqsh.com/news/view/261225

相关内容

顾明远: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科学论文 发挥学科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理论: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内驱力是关键,学生不想学,不主动学,一定不出成绩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学习兴趣作文
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激发内在动机与学习兴趣的策略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