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提前过完8种退休生活,我重返工作

发布时间:2025-09-23 18:32

退休金筹备应尽早开始,一般建议在工作年龄的30岁左右 #生活常识# #理财规划建议# #退休金筹备#

01 三十多岁的“过来人”

这些年“30多岁提前退休”、“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活出自我”等口号满天飞,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使网上那些人设是真的,但目前看到的也都只是刚刚步入提前退休生活,刚开了个头,是不是美化了没有走过的道路呢?

而我恰好已经过完了大家所能想到的各种退休生活,又重返工作了,应该还是有发言权的。

退休后的梦想是什么?很多人首先会说环游世界,我在毕业十年内游览了11个大洲大洋300多个城市(不算出差),这个目标是完成了; 然后呢?诗与远方。环游世界是远方,而诗歌方面,我作为土木专业、互联网工作者,创作了国家赛事主题歌,也算是有较深体验了; 还能做什么?有人说陪伴亲人,于是我连续14年带父母旅行超过100座城市; 除了亲情还有友情,我又把散落到5大洲50城的中学和大学同学全部拜访了一遍,见证了50种不同活法; 退休后调养下身体?我确实在没有工作的期间减肥了50斤,生理心理都有重启; 工作时我要负责多个部门,但作为一个i人(内倾型人格),独处是需要的,我又独自驾车6万里多次横穿中国、美国; 还能做什么?有人说做做公益吧,我也发起了一些公益项目,获得了另一种喜悦,甚至把这些年总结出来的破解焦虑、找到人生方向的方法论,自费拍摄成一部科幻公益片在央媒播放,数百万人观看……

所谓退休,本质究竟是在追求什么?这个标签真的那么重要吗?最后我重返的工作,却集齐了所有退休元素,成为第8种退休。接下来就分享这段独特的经历与思考。

02 见天地

诗和远方是很多人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共同梦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一开始我只是有一个小目标——想走完中国全部的省,但很快就实现了,于是扩大了目标,环游了各个大洲大洋300多个城市与地区。从零上50度酷热的沙漠到零下50度极寒的跳伞,既拍摄自然风景,出过一套自己拍摄的明信片搬上过荧幕,也了解人文风情,参观了600多家博物馆。看多了,和大多数人一样难免感觉大同小异,这不是一句“要细品每一个微小差别”的鸡汤就能解决的。

有一点要提醒,也有一些人出去两个星期就受不了了,时差、饮食习惯、旅途劳顿、水土不服,这些不是靠钱能完全解决的。

物理空间上的拓展是有限的,而精神世界是无限的。

业余时间我作曲编曲的作品,后来被选为国家主办的全国挑战杯主题歌《挑战》,也因此有了一群音乐圈的朋友。这个感性的经历,和我原来理性的土木专业、互联网运营工作形成鲜明的互补。

我后来并没有从事音乐工作,所以这些作品、这个“事”本身没那么重要,但在一起的这些“人”才是关键,后来经常在一起举行家庭音乐会,偶尔也搞一些公益演出,我并不专业,但特别喜欢这种氛围。

所以诗和远方本身,似乎并不是我追求的终极目的。

03 见众生

逐渐我发现,去哪不是最重要的,与谁同行更重要。所以我开始了血缘的亲情之旅、非血缘的友情之旅。

似乎提前悟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于是带着父母走过了100多座城市,其中自驾4万里,照片可以贴满一座墙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有次还带着外婆环游,她病危时,我把过去旅行的合影打印出来,在病房一张一张给她讲这些故事,感觉没有遗憾了。

又有感于毕业后同学天南海北,再也无法聚齐,所以我开启了一趟特殊的聚会,自己漂洋过海来看你拜访了全世界5大洲50城工作生活的中学与大学同窗,见证了这些中国人从国内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学校生长出来的50种不同活法。有快乐也有悲伤的故事,有人逆袭有人逝去。

有人说,短视频平台也能看到不同人的生活啊,但先不论人设真假,至少我们看到的只是碎片化片段,有的人把最光鲜的一面展示出来、也有人卖惨,你并不知道前因后果。更重要的是,“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那些人离自己比较远,而身边人发生的事才容易触动自己,情感的深深触动才是改变的动力,只是头脑中知道是没用的。所以,这些就在身边、知根知底、一路看着怎么走来的同学,完美符合了这些条件。

不少同学驻扎在神秘的非洲大陆去援助当地建设。在非洲东部,我见到了在那定居9年的同级队Y同学,他国内的妻子也跟着过去了。从没有想到过,我们会在这片土地相遇。

于是在非洲,托老同学的福,我享受到了“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待遇——火锅和卡啦OK设备都是他们从国内背过去的。更令人感动的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同学还请了两台警车荷枪实弹护送我。

在动乱的非洲西部,我拜访了另一位Z同学,在当地做金融工作,找了当地唯一一家中餐馆,那里蔬菜比龙虾要贵得多,我们还一起去了这个“大国”的国家博物馆——两层楼的一个小建筑。

在寒冷的欧洲西北部,已在当地组建家庭的N同学提前过上了“养老”生活,现在就能一眼望到头,他甚至觉得有些无聊;在温暖的南欧,中学同学在这里的学校任职,几年后把孩子也接过来了,生活多姿多彩。

也有悲伤的故事,有一位印象中风度翩翩的同窗C,因为给自己的压力太大,觉得人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在某一天,选择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多岁。还有曾经的学霸,背负了太多使命,已经需要接受精神治疗。

在北美东岸有人转行迈向“旷野”,在北美西岸有人在“轨道”上逆袭,在澳洲东部、澳洲西部,在亚洲的各个国家,这5大洲50个城市的中学和大学同学,如今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习俗、追求……这50种活法给了我很大触动和启发。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父母腿脚逐渐不便,同学也都看完了,我还能做什么?

04 见自己

前面似乎都是“向外求”,见天地之大,感受与他人的关系,其实还可以“向内求”。

第一种向内求,这个“内”是和他人相对的自己。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一口气减肥50斤回到了毕业时的样子;享受精神的独处,独自开车纵贯美国、横穿美国、环行中国,与自己对话。

但如果局限于第一种向内求的理解,似乎有点只关心自我的意思,哪管他人洪水滔天。

第二种向内求,是与外在物质相对的,活出自我不仅仅等于就是吃喝玩乐的消费吧。我发起了一些公益项目,主办了环保论坛,赞助并组织了纪录电影点映,为了在2021年特殊情况下赶赴一场公益演讲,一个人用两天半时间独自开车3000公里……

到这里,“退休”的各个维度事情似乎都比较深度地体验到了,如何呢?又能怎?

我突然发现,其实追求的并不是退休这个向别人展示的标签,而是背后一个个鲜活人生维度的体验与喜悦——亲情、友情、感性、理性、精神、健康、公益等等。如果只是标榜着“退休、财务自由”等标签,人生最终精力归零、金钱归零,但真正的体验和喜悦却没有,这不变成了表演给别人看,活在了别人的目光里吗?那样不和标榜的活出自我自相矛盾吗?

于是我总结出一套十余万字的人生探索理论体系——对立统一的人生八维坐标系,还自费拍摄了科幻公益片《8次重启人生》在央媒播放,数百万人观看。

宇宙二字,宇即空间,宙即时间,构成万物。

随着时间奔流向前,人生三大元素相互转化,有的人用精力去工作换金钱资源,有的人反过来花钱腾出时间精力,有的人用精力换得人生体验,有的人花钱买快乐,也有人牺牲快乐换钱。但到人生终点那一刻,你会发现前两者都归零,留下的只有体验——记忆中的喜悦和挥之不去的遗憾,一辈子其实就活几个瞬间。

那么有哪些人生空间可以去换得体验与喜悦呢?首先一分为二,以事为原点的事业圈、以人为原点的生活圈,两者既有对立面又内在统一,矛盾是动态转化的。

事业圈又一分为二,代表认知的纵坐标与代表实践的横坐标,也就是知行合一。认知又分为感性与理性两个维度相辅相成,实践又分为功利的商业与非功利的公益,利他即利己相互转化。

生活圈一分为二,与自己关系的纵坐标、与他人真情的横坐标。自我关系又分精神与肉体相互依存,与他人关系的亲情、爱情、友情相互支撑。

人生空间如此广阔,不必困在被他人定义的单一维度中,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

05 第8种退休生活——重返工作

想清楚了这一点,既然追求的本质是这人生八个维度的体验与喜悦,那么做任何事只要达到这个目的都一样,俗话说人生处处是修行,不必在乎外在的标签。

后来我把这套方法论改编成了一个体验从生到死完整人生的教育游戏形式——重启人生沙盘,这里不是为了打广告不展开介绍,而是为了说明这个新事业对我来说有个特点,汇聚了人生多个维度,换句话说起到了原来“退休生活”一样的作用,而且在我有限的精力下效率比原来还更高,一件事顶原来好几个维度:

商业维度:本身是一个创新的商业项目,可以获得持续收入; 公益维度:其中有很多公益板块,例如免费成长社区、公益活动等; 感性维度:主办大型艺术展; 理性维度:未来规划做AI平台; 友情维度:因为这件事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精神维度:通过这个开源模式的游戏又在反向迭代这套理论体系,升华精神。

所以一下来了六个维度的体验与喜悦,这不就是人生最终追求的吗?

最后,希望大家无论提前退休也好,还是不退休也罢,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人生体验与喜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宇宙没有壳”(ID:UniverseW8),作者:王际洲,36氪经授权发布。

网址:30多岁提前过完8种退休生活,我重返工作 https://klqsh.com/news/view/261545

相关内容

职工退休“三选一”!提前退、正点退、延长退,哪种最赚?
“30岁过上退休生活”:年轻人的局部退休火了!
退了休日子会更好?过来人忠告:退休生活达30年,过得比打工还难
退休返聘人员无故辞退合法吗
45岁后的生活规划:退休前的准备
退休后最好的8种生活方式
退休后的多种幸福生活方式
记录我的退休生活8:退休一年,我有了7大变化,对自己是真爱呀
什么时候开始规划退休生活最合适?55岁!重点考虑这三件事
55岁到79岁,如何过上充实快乐的退休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