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苏轼一生最智慧的24首诗词,不读懂,不足以谈人生!

发布时间:2025-09-23 18:42

诗词中的生活智慧,如苏轼的'人生如梦'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文化生活哲学#

#我心中的文学天花板#

林语堂说:“苏轼的一生,是诗酒趁年华的浪漫,是笑对风雨的豁达,是寄情山水的洒脱,是珍惜当下的深情。他的诗词,如星河璀璨,照亮无数后来人的心房。”今日,且让我们一同走进苏轼的诗词世界,领略那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与无尽魅力。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此词开篇便以奇逸之笔,向青天发问,尽显豪迈之气。苏轼对月饮酒,思绪飘飞,既向往天宫的清冷高洁,又留恋人间的烟火温暖。下阕转至对人间离别的感慨,然其并未沉溺于悲伤,而是以豁达之态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将对亲人的思念与美好的祝愿推向极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此词意境空灵,情感真挚,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与对人间美好的执着追求,尽显苏轼的旷达胸怀。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风雨来袭,众人皆狼狈,唯有苏轼“莫听”“何妨”“谁怕”,泰然自若地在雨中吟啸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展现出他对物质的超脱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将其不畏坎坷、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词的下阕,“料峭春风”虽冷,但“山头斜照却相迎”,寓意着人生虽有风雨,但也总有希望与转机。最后“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轼历经风雨后的彻悟,他已超越了外界的风雨阴晴,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淡然。此词以景寓情,生动地诠释了苏轼的旷达超脱之智。

3.《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在密州出猎时,写下此词,尽显豪迈之气。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他左手牵黄犬,右臂擎苍鹰,率领千骑席卷平冈,何等威风凛凛。“亲射虎,看孙郎”,以孙权自比,展现出其壮志豪情。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进一步抒发其豪迈情怀,虽鬓发微霜,却毫不畏惧。“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巧用典故,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心愿。最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更是将其爱国之志与杀敌豪情推向高潮。此词气势磅礴,充满阳刚之美,体现了苏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情怀。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站在赤壁古战场,望着滔滔江水,感慨万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将历史的沧桑感与人生的短暂无常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同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接着,他遥想周瑜当年的英姿飒爽,“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与自己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不禁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然而,苏轼并未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而是以“一尊还酹江月”的洒脱之举,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敬畏与超脱。此词雄浑豪放,意境深远,蕴含着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5.《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此词描绘了苏轼夜饮归来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哲理。他醉而复醒,归家时已是三更,家童熟睡,敲门不应,于是他倚杖听江声。在这寂静的夜晚,苏轼开始反思人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对身不由己的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最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他渴望乘舟而去,在江海中度过余生,体现了苏轼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此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清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

6.《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被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此词。词中以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绘了一幅寂静的月夜图。“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将自己比作孤鸿,孤独地在世间徘徊。“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表现出孤鸿内心的惊恐与孤独。“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则进一步突出了孤鸿的高洁与坚守。此词借景抒情,以孤鸿自喻,表达了苏轼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和孤独寂寞的心境。

7.《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在这首词中感慨世事如梦,人生短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开篇便道出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人生的岁月在秋风中渐渐流逝。“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描绘了秋风萧瑟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岁月的流逝和容颜的老去。下阕“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以酒贱客少、月明云妨比喻自己的遭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最后“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在中秋佳节,苏轼独自一人,把酒北望,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凄凉。此词意境凄凉,情感深沉,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8.《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在游览蕲水清泉寺时,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乐观精神的词。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暮雨萧萧,子规啼鸣,充满了生机与宁静。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奇峰突起,苏轼以门前流水向西流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态度,认为人生不应因年老而消极悲观,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依然可以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最后“休将白发唱黄鸡”,劝诫人们不要在白发苍苍时感叹时光流逝,而要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此词语言明快,意境清新,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追求。

9.《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此词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景象,充满了伤春之情与人生感慨。“花褪残红青杏小”,描绘了春花凋零、青杏初结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面。“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绵渐少,芳草遍天涯,既有对春光消逝的惋惜,又有对广阔世界的豁达认知。下阕“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通过墙内外的景象对比,营造出一种微妙的情感氛围。最后“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抒发了行人的多情与佳人的无情之间的矛盾,寓意着人生中常常会遇到的美好与无奈。此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蕴含着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10.《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登上超然台,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自己的心境。“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春风轻柔,柳枝摇曳,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柔美。“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从台上俯瞰,春水、春花、烟雨笼罩的千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下阕“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寒食节后,苏轼酒醒后心生感慨。“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他劝自己不要总是思念故乡,而应尝试新的事物。最后“诗酒趁年华”,表达了要珍惜时光,在美好的年华里享受诗酒人生的豁达态度。此词情景交融,富有哲理,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超脱。

1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这首诗是苏轼游庐山时所作,以简洁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他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景象各不相同,从而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这不仅是对庐山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和世界的一种深刻洞察。人们往往因为身处其中,受到主观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此诗启示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超越自身的局限,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江晚景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通过桃花、江水、鸭子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鸭子在水中嬉戏,最先感受到江水的温暖,这一细节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此诗意境清新,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表达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在望湖楼饮酒时,恰逢暴雨骤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生动地描绘了暴雨来临和消散的过程。“黑云翻墨未遮山”,形容乌云如墨汁般翻滚,但尚未遮住山峦,形象地写出了暴雨来临前的压抑气氛。“白雨跳珠乱入船”,雨点如跳动的珍珠般纷纷落入船中,表现了雨势的迅猛。“卷地风来忽吹散”,一阵狂风卷地而来,将乌云吹散,雨势戛然而止。最后“望湖楼下水如天”,湖水如天空般平静湛蓝,展现出雨后的清新与宁静。此诗节奏明快,画面感极强,体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对瞬间变化的敏锐捕捉。

1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在西湖上饮酒赏景,写下了这两首赞美西湖的诗。其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同的景色。晴天时,湖水波光粼粼,美不胜收;雨天时,山色迷蒙,宛如仙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此诗以新颖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苏轼对西湖的热爱之情,也成为了描写西湖的千古名句。

15.《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和弟弟苏辙路过渑池,回忆起往昔,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以“飞鸿踏雪泥”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就像飞鸿在雪地上留下的爪印,偶然留下痕迹,但又匆匆飞走,不知去向何方。接着,苏轼回忆起渑池的旧事,“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更加深了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回忆起曾经的艰难困苦,却也成为了人生的宝贵经历。此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启示我们要珍惜当下,坦然面对人生的变化。

16.《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在东栏旁观赏梨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梨花的淡雅洁白和柳絮飞舞的景象,“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略带惆怅的画面。“惆怅东栏一株雪”,将梨花比作雪,突出了梨花的洁白与纯净,同时也表达了苏轼内心的惆怅之情。最后“人生看得几清明”,由梨花的盛开与凋零,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感慨人生能有几次像梨花盛开时那样的清明与美好。此诗意境清幽,情感含蓄,蕴含着对人生短暂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17.《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夜晚观赏海棠花的情景。“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春风吹拂,海棠花摇曳生姿,散发着迷人的光泽,香气在雾气中弥漫,月亮在廊檐下移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妙的氛围。“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担心海棠花在深夜睡去,于是点燃高烛,照亮那娇艳的花朵。此句看似写花,实则蕴含了苏轼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不舍,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热爱与留恋,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18.《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此诗是苏轼赠予好友刘景文之作。诗中以荷尽菊残开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在这衰败之中,却又凸显出菊花傲霜挺立的枝干,蕴含着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随后苏轼笔锋一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告诉友人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萧瑟,而要记住这收获的季节,橙黄橘绿之时同样充满生机与美好。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珍惜时光的人生智慧,鼓励人们在困境中要看到希望,保持积极的心态。

19.《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以“春宵一刻值千金”开篇,强调了春夜的珍贵美好。花儿散发着清香,月光洒下阴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描绘了楼台上传来的细细歌声和管乐声,以及秋千院落里的寂静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诗一方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另一方面也隐含了对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应追求有意义之事的劝诫,寓意着时光宝贵,不应虚度,要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要把握时光,充实自己。

20.《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与友人出郊寻春,回忆起去年的同日同游,写下此诗。“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描绘了他们寻春的急切心情。“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此句堪称经典,将人比作秋鸿,往来有信,而往事则如同春梦一般,消逝无痕,蕴含着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苏轼并未陷入消极,“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与友人共饮美酒,看到野老的温暖笑容,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最后“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1.《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琴与声音的关系,富有哲理。苏轼通过两个反问句,“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引发人们对事物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琴本身不会发声,手指单独也无法产生琴声,只有琴与手指相互配合,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正如人生中的许多事物,都需要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此诗告诉我们要以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

22.《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在这首词中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小船轻快地行驶在水面上,划破平静的湖面,惊起了鸿雁。“鱼翻藻鉴,鹭点烟汀”,鱼儿在水中翻腾,白鹭在沙洲上栖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词的下阕,“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描绘了两岸的山峦如画屏般重峦叠嶂。“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苏轼感慨严陵钓台的历史故事,认为君臣的功名不过是一场梦,如今都已化为虚空。最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他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山峦,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山水依旧长存,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永恒和人生短暂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超脱。

23.《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苏轼在这首词中对虚名微利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他认为人们为了微不足道的名利忙碌奔波是毫无意义的。“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豁达看法,认为世事皆有定数,不必过于计较强弱得失。“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苏轼劝自己要趁着身体未老,尽情享受生活,放纵自己的疏狂,在百年人生中尽情沉醉。下阕“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他思考人生中忧愁风雨占据了一半,何必为了琐事争论不休。最后“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苏轼庆幸自己能面对清风皓月,享受美好的自然景色,在江南的美景中,品味美酒,吟唱词曲,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脱。

24.《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出自《东坡乐府笺》)

夜骅品读:这首诗是苏轼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他将自己的心比作已燃成灰烬的木头,将身体比作没有系缆的小船,形象地表达了历经沧桑后的疲惫与超脱。然而,当他回顾自己的平生功业时,却出人意料地提到“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他被贬谪的地方。在常人看来,被贬是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但苏轼却在这些苦难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他在黄州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佳作,在惠州关心民生,在儋州传播文化。他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困境,将苦难化作人生的财富,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境界。

纵观苏轼的一生,他左手笔墨,右手诗酒,一路坎坷,一路高歌,以豁达与才情,书写了传奇的一生。他的诗词,如同一座宝藏,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魅力。他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愿我们都能如苏轼一般,在人生的风雨中,保持一颗豁达乐观的心,笑看风云变幻,领悟人生的智慧与美好!

举报/反馈

网址:品读苏轼一生最智慧的24首诗词,不读懂,不足以谈人生! https://klqsh.com/news/view/261562

相关内容

苏轼最著名的八首哲理诗词,蕴含人生大智慧
读懂苏轼,人生快乐
熬不下去的时候,读读苏轼这6首诗词!
10首最有哲理的宋词,深藏人生智慧,读懂受益终生!转发
苏轼最有哲理的30个诗词句子,字字是精华,句句藏智慧
享读|苏轼:最高级的人生哲学,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九句诗词,藏着中国人最好的人生观
北宋大词人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观,生生把逆境活成了诗和远方
四十五首哲理诗词,深藏智慧益一生
苏东坡的哲理诗词,启发人生大智慧,道破人间真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