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架桥,文明互鉴——中法电影人共话未来
将电影中的美食文化介绍给家人,增进共同话题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烹饪乐趣# #电影娱乐时光#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中法影像对话沙龙2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活动汇聚中法两国电影界导演、学者、制片人等,围绕电影的历史传承与未来创新展开深度交流。
据了解,2025北京文化论坛特别策划主题为“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的系列活动,此次“中法影像对话沙龙”正是该系列活动的重要板块之一。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军民表示,电影是跨越时空的“世界语言”,承载着文明对话与文化沟通的重要使命。法国作为世界电影诞生地,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中国作为电影创作与消费大国,市场广阔、人才辈出,中法两国在电影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说,“当我18岁进入电影学院时,新浪潮已经变成了‘旧浪潮’。”他认为,技术变革催生了新浪潮,但后期陷入了同质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这一代的电影创作者必将引领起新的创作浪潮。”
“法国电影新浪潮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种保持作者风格的姿态,其启发性在于将电影从重视故事逐渐转变为更重视挖掘人物与人物内心世界。”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说。
在全球电影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法电影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创作共鸣等方面迎来全新机遇。导演卡门·卓别林分享了带着女儿观看查理·卓别林经典影片的故事,“她一开始因为是黑白的不想看,但看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看进去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电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这种情感的共通性,在卡门·卓别林观看其他国家电影时同样会产生,语言在情感与爱的面前不再是一种壁垒。
从创作的角度如何实现这一共通性?曾创作过《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薛晓路导演给出了她的回答。在她看来,只要找到具备共通价值的情感,就可以跨越地域、文化、历史的隔阂。
除了创作上的共鸣,AI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电影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杰罗姆·赛杜-百代基金会主席佩内洛普·里布-赛杜从修复和保护珍贵电影遗产的角度阐述了AI的独特价值。“过去的老片修复工作,往往只能修复破损影像,而AI技术诞生后,可以对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缺失进行再造补充,让前后片段连贯起来。”
以传承为笔,以创新为墨,光影艺术在时代浪潮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记者孙尉轩、杨淑君)
网址:光影架桥,文明互鉴——中法电影人共话未来 https://klqsh.com/news/view/266492
相关内容
文明互鉴,光影交汇——“北京电影之夜——北京电影推介会”在开罗举办“魅力浦东电影之夜”举行 光影搭建文明互鉴桥梁
“短片看中国·光影鉴未来”——中南电视创作赏析观摩会在南非举办
中法电影人对话,回顾百年光影探讨创新表达|2025北京文化论坛
中外学子共织非遗纽带 海南黎安试验区共享课程架起文明互鉴与思政育人之桥
传播中华文化 促进文明互鉴
百廿光影耀中法,银幕流光启新章—— 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盛大开幕
2024微博电影之夜圆满落幕 影人齐聚共创电影未来
中英影视业从业者:跨国影视制作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电影作品的四大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