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位诗人学者追寻苏东坡海南诗路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富含人生哲理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9月25日至28日,海南东坡诗路行暨中国驻校诗人二十年回顾活动在海口、儋州两地举办。近四十位诗人、作家、学者、评论家采访了海口苏公祠、澄迈驿遗址、罗驿村东坡路、龙门激浪、东坡书院、桄榔庵遗址、东坡井等人文景点,追寻苏东坡的海南诗路。
9月26日下午,在海口举办的中国驻校诗人二十年回顾座谈会上,《诗刊》社副主编王冰介绍到,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与《诗刊》社联合设立“驻校诗人”制度,诗人江非成为首位驻校诗人。该制度建立了诗坛与高校之间的有效联系,为青年诗人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活跃了校园诗歌文化氛围,已成为中国诗歌界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巨川认为,22年的中国驻校诗人制度已经成为青年诗人与诗歌教育、诗学批评、诗坛前沿深度联系的纽带和场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21世纪诗歌创作与批评主体性的重构与变革。因此,在首师大诗歌中心驻校诗人制度实施20年的历史契机中,对中国驻校诗人制度、对青年诗人创作以及当代诗歌发展的影响,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展望,是推动当下诗歌发展的一件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大事件。
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王士强从数据上进行分析,发现到目前为止的22位驻校诗人,11男11女,恰好平衡,地域上来自山东、云南、江西、辽宁等12个省份,比较广泛,南方、北方也基本持平。驻校诗人平均年龄37.6岁,正是年富力强、非常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年龄。22位驻校诗人全部参加过诗刊社“青春诗会”,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系统,说明这些青年诗人的创作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诗坛的公认。
9月27日下午,在儋州东坡书院举办的东坡文化传承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研讨会上,评论家、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阮忠指出,东坡文化传承是我们当下的任务,他“博观约取”读书法之“博”“八面受敌”读书法之专、“抄书”读书法之笨,为他在历史上自我成就奠定了基石。东坡出仕,宦海浮沉下人生理想的失落,不影响他在诗文创作和经学研究上始终不渝地坚持。他热情地拥抱世界,处世宽厚、善良、旷达,即使在流贬中,始终把自己放平为普通人,和三州百姓和睦相处,化艰难为愉悦,使他深受人们的爱戴。这些启示今天的人们要能够像东坡那样选择正确的成就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善于处理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
本次活动由《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海南省作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活动旨在深入挖掘东坡文化,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施进程,促进海南文化建设和优秀文旅资源活化利用,推动新时代中国诗歌事业繁荣发展。
摄/符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李涛
网址:近四十位诗人学者追寻苏东坡海南诗路 https://klqsh.com/news/view/268507
相关内容
苏东坡的哲理诗词,启发人生大智慧,道破人间真谛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苏东坡巧对辽使者
《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出版 带读者“读东坡,见自己”
苏东坡10首诗词,豁达胸襟,乐观人生
第27届苏轼学术会惠州举行 专家学者共话东坡寓惠文化
苏轼:豪放派词人的宗师,乌台诗案贬黄州修“东坡”自耕
苏东坡的书法与人生:从十六乐事窥见的哲学奥义
向苏东坡学习什么? “市民读书汇”解锁苏东坡家庭故事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文豪界“美食博主”苏东坡如何用诗词讲述宋代饮食文化?齐东方教授眉山讲“吃”|东坡大家讲
清诗|苏俊:历代诗词对联选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