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普|地震来了咋办?常见场景的避险自救方法,关键时刻有用!

发布时间:2025-11-08 04:01

家庭应备有灭火器,了解其使用方法,关键时刻能自救。 #生活知识# #安全常识# #火源管理规定#

应急科普|地震来了咋办?常见场景的避险自救方法,关键时刻有用!

一、地震标准求生姿势

(一)伏地、遮挡、手抓牢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物品。

(二)蜷缩、闭口、护头颈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二、室内避险办法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如果盲目向外逃生,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更大,因此要根据所处环境采取科学方法避险。

(一)平房避险

地震时,可以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迅速逃到门外。逃生时,不要贪恋财物,并警惕从上方掉下来的碎片,动作灵敏地躲避。逃到门外后,要迅速向开阔处避险。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险,要注意远离窗户,以及书柜、衣橱等容易砸伤人的家具,并按照地震标准求生姿势避险。

(二)楼房避险

地震时,千万不要盲目向外跑甚至跳楼逃生,而是要立即暂避到洗手间、承重墙墙角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下面,并最好随手切断电源、关掉煤气。地震时门会因门框变形而打不开,因此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以预留逃生通道。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撤离时走楼梯,不要使用电梯。

三、室外避险方法

如果发生地震时正在室外,要根据所处地点,就近选择开阔地逃生,并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三)街道避险

要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转移到街心一带,并做到“三避开”:

1.避开楼房、有玻璃幕墙的建筑、水塔、立交桥、高烟囱、过街天桥等高大建筑物;

2.避开变压器、路灯、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或悬挂物;

3.避开窄道、危旧房、危墙、易燃易爆品创库等危险场所和危险物品。

(四)野外避险

要迅速向开阔、稳定地带转移,避免地震次生灾害威胁,并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五)山上避险

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是要躲到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悬崖峭壁,避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六)海边避险

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避免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袭击。

(七)河边、湖边避险

要尽快往地势高的地方转移,避免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水灾袭击。

(八)开车避险

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车停下,并待在车里。停车时要远离树木、高架桥、建筑、高压电缆、十字路口。震后迅速下车,撤离至安全地带。

四、公共场所避险方法

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千万不要慌乱逃生,以免因秩序混乱而发生踩踏,造成人员伤亡。要根据所处的环境,有组织地从多个出口快速疏散。

(九)电影院、体育馆避险

要沉着冷静,就地蹲下或躲到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并用皮包等物品保护头部。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拥乱挤。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十)商场、书店、展览馆避险

要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选择结实的柜台、柱子边或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物品护头。待地震平息后,有秩序地撤离。

(十一)学校避险

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迅速抱头、闭眼,躲到各自的课桌下,决不能乱跑或跳楼逃生。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避险。

(十二)办公楼避险

千万不要向外跑或跳楼逃生,要赶紧躲到办公桌下面,并按照地震标准求生姿势避险。震后迅速从楼梯撤离,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十三)工厂避险

千万不要慌忙乱跑,要立即关闭运转设备、切断电源,然后迅速躲到车床、机床及坚固的设备下避险。

五、被困自救方法

地震极易造成人员埋压,带来巨大的人员身亡。一般来说,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达99%,24小时内救活率为81%,48小时内救活率为53%,72小时内救活率为36%,时间越长,救活率越低。因此,要掌握必要的被困自救方法,以尽快脱险,获得更大的生存率。

(一)坚强镇定

被埋压在废墟下时,最重要的是不能精神崩溃,要保持坚强镇定,用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支撑,为整个自救过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除险自保

要用湿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造成窒息。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证有足够的空气,并寻找食物和水来维持生命。条件允许时,要尽量设法逃离险境,向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三)设法求救

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并设法爬出去。如果无法爬出,不要大喊大叫,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动静,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在呼救。呼救时可敲击铁管或墙壁,既节省体力,又能使声音传得更远。

六、常备地震应急包

地震应急包是用于应对地震的一种组合工具与应急物品的集合体,家中可常备一个地震应急包,以备不时之需。这个地震应急包,但愿一生不用,但只要用上一次,就能救自己或别人一生。

地震应急包要包含以下物品:

应急饮食类:纯净水、压缩干粮、食用罐头等。

通信照明类:收音机、应急哨、手电筒、蜡烛、火柴、应急灯等。

救护防护类:安全帽、防火毯、灭火器、救援逃生绳。应急医疗包等。

防灾生活类:帐篷、应急睡袋、保温应急毯、雨衣等。

来源:科普中国

由晋中市科协重新排版编辑

网址:应急科普|地震来了咋办?常见场景的避险自救方法,关键时刻有用! https://klqsh.com/news/view/275562

相关内容

地震来了怎么办?这些避险方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健康科普】八大常见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友谊科普】生活急救小常识 关键时刻能救命
应急科普:常见救护知识,关键时候能救命
地震避险自救常识
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
防震避险应急知识科普
应急科普丨家庭日常防震避险如何准备?
地震来了怎么办?4大场景紧急避震方法要掌握
居家地震避险和地震自救互救基本常识.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