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光影奔腾120年:从鹭江影事到“金鸡”唱响
从《肖申克的救赎》到《百年孤独》,电影书籍点评中找寻智慧。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读书分享乐趣# #电影书籍点评#
编者按:
百年光影掠过鹭江,从1905年鼓浪屿的首次银幕闪烁,到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星光璀璨,厦门与电影的牵手早已跨越两个甲子、融入城市气质肌理。从早期影院的中西合璧,到影视基地的蓬勃崛起;从本土影像的青涩探索到“厦门出品”的精品频出,一百多年光影流转间,不仅记录着与中国电影发展同步的前行步履,也镌刻着一座城市智慧闪烁的文化变迁史。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于11月11日至15日在厦门市举办,《闽人智慧·厦门系列》特别推出主题策划,邀读者一同领略厦门光影奔腾的120年。
当温暖的海风掠过
光影再次点亮鹭岛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大幕
再度在厦门拉开
从红毯上的星光熠熠到市井间的观影热潮
电影已融入厦门的城市气质和文化肌理
本期“闽人智慧”
邀您回望这场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光影之约

大厦之门 影业初兴
电影这一“新奇影戏”登陆厦门的时间,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5年12月30日,《汉文台湾日日新闻》记载了日本写真技师大石氏携放映设备旅居鼓浪屿并邀市民观影的新闻。这是目前可考的电影在厦门最早的文献记录。彼时的厦门作为东南沿海重要通商口岸,凭借“大厦之门”的开放姿态,成为西方新事物传入中国的重要窗口,电影便是借由这扇窗口登陆闽南大地。
早期电影放映多为露天形式,鼓浪屿的“番仔球埔”曾是热门放映地。一块白布挂起,机器转动光影流动,异国风情的短片让厦门人初次体验到“银幕奇观”。这种新奇的艺术形式迅速引发关注,精明的商家很快发现其商业价值。1907年,邵利杏在田仔墘(今南田巷)修建的中华茶园,不仅是厦门最早的专业戏曲演出场所,更成为厦门岛首个固定电影放映点,当时放映的《水浇园丁》等外国影片和中国风情纪录片,开启了厦门的银幕时代。
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上海和国外影片大量涌入,厦门影院迎来建设热潮。在仅5平方公里、十余万人口的城区内,陆续涌现出思明戏院、三春戏院、南星乐园等十余家影剧院,这种密度在当时中国城市中也十分少见。这些影院不仅是放映场所,也是深入百姓日常生活的中西文化交融平台,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厦门近代商业的繁荣。

思明南路上的“南星乐园”。图源:海峡问史
1927年动工、1929年落成的思明戏院,是厦门早期影院的代表。这座坐落于繁华地段的影院,首映影片为美国米高梅公司的无声歌舞片《华丽的巴特利》,西式建筑风格与东方观影习惯在此碰撞。而鼓浪屿作为“国际社区”,更是影院聚集之地,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有鹭江戏院、屿光戏院和延平戏院三家影院。其中1920年代建成的延平戏院独具特色,一层是闽南现代化菜市场,二层则用于说书、演艺和电影放映,堪称早期“商业综合体”。早在一个世纪前,厦门的市井生活与时尚文化早已共生交融。

鼓浪屿上的延平戏院。图源: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这些影院的运营充满商业智慧:新片上映前在报纸刊登广告、印制剧情说明书,还推出会员卡、抽奖赠礼等营销手段,甚至在正片前加演笑剧或短剧吸引观众。南星乐园的电影院更是引入电梯设备,成为厦门首个拥有电梯的影院,其硬件升级速度体现了百年前厦门商家令人惊叹的前瞻视野。
早期厦门电影业的兴起,离不开华侨资本的支持。作为著名侨乡,厦门籍华侨在海外积累资本后,纷纷返乡投资实业,电影放映业因其新奇性和市场潜力成为重要选择。华侨不仅带来资金,更带回了海外影院的影片资源、营销模式和最新放映技术。他们推动本地影院从露天放映向固定场所、专业设备的升级。同时,华侨通过海外网络引进更多元化的影片,让厦门观众得以接触到全球最新的流行文化。这种跨地域的文化传播,也助推了厦门形成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

1978年,思明电影院的电影票票根。图源:思明快报
特区窗口 影视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日渐重视,厦门电影制片厂应运而生。无论是鼓浪屿的琴岛雅韵、环岛路的碧海金沙,还是集美学村的嘉庚建筑,都通过影片被更多国人熟知。厦门电影制片厂的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厦门的城市变迁,也让闽南文化跨越地域界限,向更广的范围传播。

集美学村。图源:厦门晚报
20世纪80年代,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影视业迎来新机遇。原有影院经过翻新升级,设备不断更新,思明电影院等老牌影院依旧人气旺盛,同时一批新影院陆续建成,观影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明戏院的新旧对比。图源:紫日
彼时的厦门影院,每逢新片上映就排起长队,从国产故事片到进口译制片,不同类型的影片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小城春秋》等改编自福建题材的影片上映时,更是引发全城观影热潮。这部1981年金鸡奖创立时一炮而红的作品,让厦门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熟悉的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影院不仅是观影场所,更成为社交空间,情侣约会、家庭休闲、朋友相聚常以看电影为首选,银幕上的光影故事与台下的人生百态交织,构成厦门市井生活的温暖图景。
这一时期,厦门独特的海岛风光、中西合璧的建筑,吸引着外地剧组陆续前来。虽然此时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但这些零散的取景记录,为厦门日后成为“天然摄影棚”埋下了伏笔。

网址:闽人智慧|光影奔腾120年:从鹭江影事到“金鸡”唱响 https://klqsh.com/news/view/277470
相关内容
“金鸡”起舞,福建“影”响力尽情释放休将白发唱黄鸡:深层解读、人生智慧与现代启示
直击金鸡|影帝影后出炉 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
金鸡国产电影展|片单发布:百廿回眸,新程再启
萧敬腾四登春晚舞台,蛇年一首《我可以》唱出央视严选含金量!
宋佳(中国黑龙江籍影视演员)
电影《风云山林》:从江湖险路到革命征途
金鸡百花华表三足鼎立:中国电影三大奖如何影响你观影选择?
奔赴电影之城享受光影盛宴
唱歌软件添生活乐趣影响他人休息实不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