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社交吗?你这叫瞎忙活!
看到妈妈在厨房忙碌,儿子问:你这是在变魔术吗?妈妈:对啊,这是‘炒饭变没’!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笑料连连#
“社交”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我敢断言,99%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它。因为我深知,有太多人被世俗的误解所误导,对社交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我希望通过这篇专栏,为大家澄清社交的大多数核心认知。

01 社交的必要性
在我小时候,父亲常常在我口袋里塞满零食和糖果,嘱咐我在学校分给小朋友们,以此来结交朋友。那时候的我虽然懵懂,但也隐约意识到,社交也许就是用东西去收买人心,通过给予来获取友谊,并且朋友多了,自己也就不容易被欺负了。
然而,随着我逐渐长大,我开始感到羞愧于这种以利益为目的的社交行为。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友谊被描绘得十分纯粹和高尚,而我竟然怀揣着“不道德”的目的去结交朋友,这让我感到非常羞耻。
但是,生活的现实和环境的压力迫使我必须融入这个“假装成熟”的社会。于是,我开始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哪怕只是说过一两句话的人,下次见面也要装出熟络的样子。
我学会了说一些违心的客套话,似乎这样才能被称为老练、会做人。尽管我并不清楚这种“会做人”到底有什么用处,但我想,多个能说得上话的人总比多个对头要好。而且,既然大家都这么做,那它总归是有其存在的意义吧。
然而,随着经历和思考的深入,我逐渐明白了社交的本质。于是,到现在,我几乎不再进行无效的社交活动。请注意,我说的是“几乎不再”,而不是“完全不再”。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我愿意长期投入精力的社交关系非常有限,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有人可能会问,平时不走动,当你需要朋友帮忙的时候,怎么会有人帮你呢?其实,一个人真正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刻并不多。这里需要再次强调一下,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刻并不多,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事实上,我们无法单凭自己完成所有事情,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然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好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因为朋友的帮助,而是因为我们愿意用金钱或其他资源去交换所需。
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攀附人际关系来获取帮助。只要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内深耕细作,积累足够多的可交换资源,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当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社交时,通常是为了追求一些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比如某些与金钱无关的快乐。如果与金钱有关,那么通过短期社交进行资源交换就足够了。
02 社交的内核关系
短期社交的等价交换原则可能看起来与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观念相悖,因为它过于强调利益化。但实际上,这是对“礼尚往来”的一种误解。
礼尚往来本质上就是一种等价交换,只是人们喜欢用更美好的言辞来掩饰这种等价交换的本质,将其描绘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行为。
然而,这种高尚并不存在,因为“礼”必须是对等的。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在参加婚礼时只送200元回礼给送了1000元的人,看看对方以后会对你持何种态度。
无论言辞多么华丽,都无法改变社交等价交换的核心原则。很多人之所以喜欢用“人情”来模糊这种等价交换的关系,是因为他们想要占便宜。因为人情是按“个”来计算的,谁更狡猾,谁就能在这场游戏中获利更多。
低价值的一方总是倾向于打人情牌,希望能够通过人情关系获取更多利益。而高价值的一方则更倾向于等价交换,因为他们不想被占便宜。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去拜访一些领导或有权势的人时,他们总会让你在离开时带走些什么东西,以表示彼此之间的交往是平等且无拖欠的。
经过长期的博弈和演变,“不小心”被占便宜的一方肯定会感到不满和疏远。因此,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往往比较脆弱且难以持久。如今,人们都更加倾向于只与资源相近的人进行交往。这样无论是出于利益还是人情的考虑,都能确保相对的安全和稳定。
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并加以扩展和改进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其他领域的问题。
比如人情社交这样的小九九其实就可以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和预测。长期来看人情社交肯定会达到一种平等相交的纳什均衡状态。因此不思提升自我交换能力而单纯依赖喝酒吃肉去套近乎显然是一种愚蠢的决定。
因为别人不是傻子不会因为你请他喝了几顿酒吃了几顿饭就轻易被你打动并愿意为你办事。除非你愿意付出尊严的代价去换取一个可能的机会但这样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下次就很难再奏效了因为面子是要耗尽的。
看吧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哪怕你某次运气好通过打人情牌成功达到了目的那也只是昙花一现不可持续因为人情这种东西消耗一点就少一点总有一天会耗尽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利益往往效率极低成本极高得不偿失。
03 社交的两个账户
很多人在进行社交活动时都是盲目的他们只知道“出门靠朋友”却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种盲目性导致他们在社交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要摆脱这种无谓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状态就必须明确自己每一次社交活动的目的和目标。你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参加这次社交活动?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只有明确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交活动并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
社交活动其实可以分为两个账户:消费账户和工作账户。消费账户主要用于享受社交带来的乐趣和快乐比如和朋友聚会、聊天、娱乐等;
而工作账户则主要用于实现特定的目标或利益交换比如拓展业务关系、寻求合作伙伴、筹集资金等。每个人在进行社交活动时都会同时使用这两个账户但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然而很多人在进行社交活动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两个账户的存在和区别。他们往往只是盲目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结果往往是在消费账户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在工作账户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每一次社交活动的目的和目标并合理地分配时间和资源到两个账户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社交活动并获得更多的回报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一个观念:社交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和经营。如果我们想要通过社交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交换价值并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交这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中获得成功和成长。
04 社交的个人定位
在了解了社交的必要性、内核关系以及两个账户之后,我们需要对自己在社交中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发展需求来确定自己在社交中的角色和策略。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来拓展自己影响力的人来说,努力向平台化靠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需要将重心放在理顺资源之间的交易价值以及可应用范围上,通过搭建一个有效的资源交换平台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需要将一部分精力用于提升自己的交换价值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资源。但这种自我提升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更多更高价值的可交换资源以做大自己的平台。
然而对于那些更倾向于专注个人发展的人来说孤独地深耕自己的领域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他们需要尽量减少无效的社交活动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对于他们来说社交并不是工作重心而应该只保留在必要时刻进行的高效交换上。他们的目标是通过精益求精的努力在某一领域内达到卓越水平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贾跃亭就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的专注者例子。他在资本市场上游刃有余但其实他的社交比例非常小。然而他对于社交的理解却非常深刻并能够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极大的魄力。据说如果他认为某位朋友值得交往并夸奖了他的新车他会毫不吝啬地将车送给这位朋友。这种慷慨和大度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他在社交中的高效和精准。
当我们对自己在社交中的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我们就能更加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策略和方式。这将大大提升我们的时间使用效率并让我们在社交这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满足。
举报/反馈
网址:你是在社交吗?你这叫瞎忙活! https://klqsh.com/news/view/288802
相关内容
你还在瞎理财吗?看看这份攻略吧社交聚会你真的需要吗?
人老了,别再瞎忙!这3个关键点,让你的晚年幸福无忧
热衷社交的你,你的社交活动真的有效吗?
生活中你会优化自己的社交圈吗
不懂得这些家居清洁常识 你就是在瞎搞!
2015最受欢迎社交生活APP集结 你有吗?
你明白社交的重要性吗?
比拆盲盒还刺激的社交圈,你到底在为谁浪费时间?
忙碌生活也要练习瑜伽,这些好处你知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