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从日常生活获得乐趣和幸福?——《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5-07-28 11:32

幸福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幸福心理学家#

思考的过程是最愉快的时间

人要获得幸福必须靠自己。靠自己是指确定获取幸福的主体是自己,在确认自己为行动主体之后,就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浮现在眼前:靠自己获取的幸福具体是什么?

乐趣和幸福是一种忘我的心流状态,而非物质结果

金钱、地位、名声、美女,这些是社会公认的幸福承载物,得到这些就是得到幸福。但是这些概念可靠吗?

社会需要利用规则来组织和驯服人。遵循规则的人获得奖励,违反规则的人收到惩罚。社会利用金钱等奖励物,引导人按照规则行事。对结果奖励的强调,使人也过分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最后形成这样的局面,人不断忍耐痛苦的过程,只为获得短暂的最后的奖励结果,而幸福感也只能停留在奖励获得的短暂时间内。

但是如此一来,人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在为获得最后奖励结果的痛苦和自我压抑过程中。

如何从这个状态中解脱出来?

心理学家米哈里认为人唯有达到心流状态,才能享受人生。心流状态是一种因为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而达到忘我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时间会变得飞快,自我被忘记,人的心中只有目前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人朝着一个目标做纯粹的努力,享受的是努力的过程,目标达成后的奖励不是主体关心的问题。

人一旦有了这种状态也就进入一种内心愉悦、平静的幸福状态。这种状态虽然听起来很神秘,但是并不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

大部分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这种状态。比如有的人在学生时期做数学题,花费1个小时解出一道题目。这1个小时,当事人感觉时间飞快,过程中思维处于一种高度集中,忘我的状态。事情结束后也有一种充足的获得感。这就是心流状态。相似的状态还发生在舞蹈家跳舞的时候、棋手下棋的时候,甚至玩某个游戏的时候。

心流一种内心的秩序状态

集中注意力+完成目标=心流状态

这些经历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的目标上,即注意力+目标的双重组合。

注意力是指在意识收集的大量资讯中,筛选与目标相关的资讯,做理解、评估最后做出决定。但是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意识收集了大量的资讯,但是注意力只能处理其中部分资讯。如此一来,如果人需要实现是达成目标,就必须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对准目标,将注意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全部汇聚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得到最多的资源,也将被最快的攻克。

所以训练注意力的关键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意识关闭与目标无关的信息,只将注意力集中的目标方向上。

人在不断实现目标过程中,不断训练集中注意力能力。最后能实现一旦有目标产生,注意力可以随时接受调动,以最短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人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意味着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感觉。这套训练和控制的方式包含五个部分:

(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例如一个学习打网球的人。打网球是一个总目标,可以接到自己打的球,可以和初级选手对战,可以和中级选手对战等是这个总目标下的分进度目标。在这一些系列挑目标的过程中,他需要做的是匹配技巧和难度。当技巧和难度匹配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心流。当技巧落后于的难度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当技巧高于难度的时候,容易产生厌倦。

例如图中是小明的目标实现图:A1是技巧和难度平衡的状态,A2是技巧落大于难度,A3是技巧落后于难度,A4是经过训练后技巧和难度重新达到匹配状态。

心流体验发展图

摆脱自我为中心,密切关注环境才能发现新目标

所以人生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找新的目标,不断磨练自己,才能一直处于心流的幸福状态。

这里就有一个关键问题产生,日常工作中,人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目标?

人所处的日常生活,进行的日常工作,并不是像舞蹈家、音乐家、运动员一样,有一个目标明确的行动方向,并且这些任务的本身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人终其一生都探索不尽,自然心流带来的乐趣也是无穷尽的。

但是日常的工作很有可能是枯燥、单调和机械的。人的技巧大于工作需要的难度,人容易产生厌倦。

与世界连接才能发现新目标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自己主动去从环境中找到其他目标。

哲学家罗素诉说自己的经验:“我渐渐学会对自己和自己的缺点漠不关心,我渐渐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外界事物上,例如,世界的状况、各式各样的知识和我喜欢的人。”

从对自我的关心中解脱出来,密切关注环境中的细节,并从中发掘可以跟他们有限的能力搭配的行动机会;然后制订出一个现实状况所能容许的目标,通过所得到的回馈,密切注意一切进展。只要一实现目标,他们就提高赌注,为自己部署更复杂的挑战。

《心流》一书中曾提到德国物理学家“海因茨·莱布尼茨”发明的手指游戏。由于教授经常需要参与无聊的会议,会议过程中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他就发明一种手指游戏来记录时间,聚焦注意力。

他先从右手的大拇指开始敲击桌面,然后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接着换到左手小拇指,无名指逐次到大拇指。敲击完左手之后再来到右手。再加上半拍或休止符,一共有888种组合。这套组合重复三次,就是2664次,共计耗时12分钟。教授以次来计算时间,并在会议中用此来计算时间,思考物理问题,打发无聊的会议时间。

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才能激发注意力的潜力

类似的案例还有中央电视台曾经举办的挑战类节目,有一个小姑娘挑战人工计时。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姑娘在心中计时,计到10分钟时喊停,如果与实际时间相吻合,就成功。验证的钟表是按秒计算的,也就是说姑娘心中的时间也必须精确的到秒。结果是,她成功做到默算到秒。

拥有这一能力是因为,她在步行去学校的路上没有其他事可做,就想起在心中记住时间,一点一点,越练习越准确。于是,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也能自己计时。

心流是一种调整复杂性目标的游戏,人在不断挑战过程中自身也变得原来越深刻。而密切关注周边生活的细节,自己从平常生活中设计复杂性目标,可以化无聊为乐趣。

网址:人如何从日常生活获得乐趣和幸福?——《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https://klqsh.com/news/view/88159

相关内容

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pptx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书心得
如何利用心流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乐趣,提升幸福感
最优体验心理学——《心流》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
心流理论是心灵的最优体验.pdf
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心流:科学地掌控注意力,获得幸福密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