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导师乱象:闹剧背后,谁在裸泳?
家人们,最近我偶然翻到某选秀后台花絮,那场面,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位出道仅仅半年的 “导师”,对着唱了二十年歌的前辈,居然开始 “指点江山”:“你这个转音太刻意,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镜头扫过前辈嘴角那抹抽搐的微笑,我突然就悟了 —— 现在的选秀节目哪是什么选新人,分明是给咱观众上演大型喜剧现场,荒诞得让人直摇头。
一、当导师门槛:低到超乎想象
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国内上线的 32 档选秀综艺里,有 21 档的导师阵容中出现了 “出道不满三年” 的面孔。这是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刚拿到驾照的新手,连复杂路况都没咋经历过,就直接被请去当驾校总教练,教别人怎么开车,这能教出啥好学生?
某说唱节目更是让人惊掉下巴,一位 00 后导师,自己的代表作都凑不齐三首,在说唱领域根基尚浅,却对着在地下说唱圈摸爬滚打多年、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厚功底的老将点评:“你的 flow 太陈旧了。” 这就像一个刚学会拿笔写字的小孩,对书法大师说人家的字体不够新颖,简直是贻笑大方。
想起我家楼下开了十年的修车铺,老板收徒弟那可是相当严格,得先观察三个月基本功,看看这徒弟有没有踏实劲儿、有没有学习的悟性,觉得靠谱了才肯收。再看看选秀圈这操作,新人速成,快速上岗当导师,简直把 “速成” 玩成了 “速朽”,根基不稳,口碑自然也难以长久。
还有次我刷到某爱豆导师点评国家队歌手,说人家 “咬字太清晰,少了点朦胧美”。这话说得,简直让人怀疑这导师的音乐审美是不是出了问题。弹幕里飘过一句 “建议去听风声”,真是神评论,直接把我笑到打鸣,这导师的点评就跟闹着玩似的,毫无专业性可言。
二、毒舌幌子下:尽显没教养本质
柯以敏当年那句 “滚吧”,那可是火出了圈,火爆程度超乎想象,我妈这种平常不咋看选秀节目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后来我翻到完整视频,那位感冒的选手,上台前就已经很礼貌地鞠躬道歉三次,态度极其诚恳,可柯以敏呢?她翘着二郎腿,一脸不耐烦地打断人家,那姿态,像极了小区里看谁都不顺眼、整天就爱挑刺儿的广场舞领队,丝毫没有一点导师该有的风度。
更过分的是她点评胖选手那段,言语之刻薄,让人听不下去。当时我家挑食的猫正吃饭呢,听到她这话,都停下了干饭,仿佛也被这毫无底线的言论惊到了。动物都知道不能随意攻击别人的外貌,可某些导师却把人身攻击当成了显示自己个性的手段,还美其名曰 “毒舌”,实则是没教养的表现。
相关数据显示,2015 - 2024 年间,选秀节目中出现 “人身攻击类点评” 的次数上涨了 230%,但观众好感度却下跌了 67%。这就好比楼下的老王,总爱挑邻居毛病,今天说张家窗帘颜色土气,明天嫌李家孩子太吵,时间长了,大家见了他都绕着走。选秀节目里的导师要是总这么干,观众自然也会对节目失去兴趣,不再买账。
三、杨坤的 “迷惑言论”:挑战大众认知
2023 年某音乐论坛做过一个投票,“最让人迷惑的导师言论” 里,杨坤那句 “刘德华不是歌手” 以 42% 的得票率断层第一,可见大众对他这话有多不认可。要知道,刘德华的演唱会影音碟在我家电视柜里摆了三层,我爸这种平时对流行文化不太感冒的老顽固,都会哼几句《冰雨》,刘德华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可杨坤呢,他自己近五年的新歌播放量,加起来还没刘德华一首老歌在抖音上作为 BGM 的使用量高。这就像小区门口开面馆的老板,自己面馆生意不咋地,口味也一般,却对着隔壁开了三十年、口碑爆棚的老字号面馆说:“你这面不正宗,得按我的配方来。” 结果人家老字号每天顾客排长队,他的店却三天两头换招牌,经营惨淡。
有次我刷到刀郎演唱会现场视频,数万人跟着刀郎合唱《西海情歌》,那场面,震撼人心。弹幕里有人刷 “杨坤老师快来点评下这算不算音乐”,看到这弹幕,我直接笑到打鸣。杨坤之前贬低刀郎的音乐,说刀郎的歌算不上音乐,可事实摆在眼前,刀郎的音乐深受大众喜爱,他的这番言论显得如此荒谬可笑。
四、孟美岐与周传雄:辈分错乱引争议
2022 年《天赐的声音》那期节目,我奶看完直拍大腿,一脸疑惑地说:“这姑娘看着比我孙女还小,怎么就给唱《黄昏》的当评委了?” 确实,周传雄出道的时候,孟美岐还在读幼儿园呢,这场景,就像我家小区刚上初二的小屁孩,啥知识储备都还不够,却对着退休教授讲 “微积分得这么学”,简直是天方夜谭,让人难以接受。
后来看后台采访,孟美岐说 “我是从市场角度给出建议”。这话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可仔细一琢磨,就不对劲了。这就好比菜市场大妈,虽然知道年轻人爱喝奶茶,但你能请她去指导米其林大厨做甜品吗?显然不行。孟美岐在音乐专业造诣上和周传雄相差甚远,却以市场角度来点评,实在难以服众。数据显示,那期节目播出后,“孟美岐 导师资格” 的话题阅读量破 20 亿,其中 83% 的评论都是 “看不懂但大受震撼”,大家都对这种不合理的导师安排感到震惊和困惑。
五、严浩翔当说唱导师:引发圈内众怒
《新说唱》请严浩翔当导师那年,我弟这个说唱迷,气得差点砸了电视。他给我科普:“这哥们儿连 battle(即兴对唱)都没玩过,那些选手拿过的地下比赛冠军能从客厅摆到阳台,他根本没资格当导师。” 结果节目里,严浩翔对着一位玩了十五年说唱的前辈说 “你的韵脚太简单”,这不是班门弄斧嘛。当晚 rapper 圈就出了五首 Diss(diss 指用歌曲攻击、批评某人)曲,火力全开地吐槽严浩翔,这些 Diss 曲比节目正片还精彩,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家对严浩翔当导师的不满。
这就好比小区篮球赛请了个刚学会拍球的小孩当裁判,还让他点评 NBA 退役球员的投篮姿势,完全是乱来。后来看节目组发的导师考核视频,严浩翔示范的那段 flow(说唱中的节奏和韵律),被网友扒出来和三年前某地下 rapper 的作品相似度 90%,这抄袭嫌疑可太大了,尴尬得我脚趾都能抠出三室一厅,他这业务能力实在是难以胜任导师一职。
六、流量至上:专业被弃如敝履
某平台做过调查,选秀节目选导师时,“粉丝活跃度” 占比 68%,“专业领域成就” 仅占 23%。这是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就相当于医院招医生,不先看医生的医术水平、临床经验,而是先看他小红书粉丝多不多,粉丝多就录用,再考虑会不会做手术。这简直是本末倒置,后果不堪设想。
去年某舞蹈节目请了位流量爱豆当导师,这爱豆在示范动作时,那动作不标准就算了,还差点闪到腰,那场面,尴尬得不行。弹幕里飘过一句 “建议先去报个健身班”,观众的吐槽那是毫不留情。这导师连基本的舞蹈动作都做不好,怎么去指导选手呢?
想起我家附近的老字号包子铺,老板儿子非要搞网红直播,心思全放在怎么涨粉上,结果包子馅调得越来越咸,味道大不如前,老主顾都被气跑了。现在的选秀节目也一样,为了蹭流量把专业丢在一边,就像用 LV 包来装大蒜,看着好像挺高大上,实际上完全不搭,失去了选秀节目原本选拔优秀人才、弘扬专业艺术的意义。数据显示,近三年选秀节目平均收视率下降了 41%,但 “导师争议” 上热搜的次数却上涨了 178%,这明显是赔本赚吆喝,节目口碑和质量双双下滑。
七、导师的正确打开方式:德艺双馨
我爷爷是老木匠,他收徒弟有个规矩:先劈三年柴,再学三年刨,最后才敢碰墨斗。为啥呢?因为他知道,木工手艺讲究根基扎实,没有长时间的打磨,根本没法出师。反观现在的选秀导师,很多自己还没搞明白 “气声唱法” 和 “漏气” 的区别,就敢站在台上教别人唱歌。去年某声乐节目,一位导师把 “混声” 说成 “混音”,被选手当场纠正,那场面,尴尬得要死,比我家猫打翻鱼缸还让人不知所措,这导师的专业水平实在堪忧。
真正的导师该什么样?看看隔壁《国家宝藏》里的文物修复专家就知道了。他们讲解文物修复知识时,眼里有光,满满的热爱和专业;示范修复动作时,手上有准,一招一式尽显功底;批评徒弟时,嘴里有度,既指出问题,又能给予鼓励。就像小区里教太极的张大爷,自己能打一套行云流水的陈氏太极,动作标准又好看;教初学者时,耐心得像哄孙子,一点点纠正动作,这才叫 “传道授业”,才是真正的导师该有的样子。
八、观众不傻:装 X 终会翻车
柯以敏后来参加商演,出场费从 30 万降到 5 万都没人请,曾经的 “毒舌导师” 如今无人问津,人气一落千丈。杨坤的演唱会门票打折到三位数,上座率还不到一半,曾经的 “乐坛判官” 如今也难以吸引观众买票入场。那些靠流量当导师的爱豆,新专辑销量连前一百都挤不进,市场用数据给他们的不专业狠狠打脸。数据不会说谎,2024 年观众对 “选秀导师” 的信任度评分只有 38 分,比三年前下降了 52 分,观众对这些不靠谱导师的失望显而易见。
就像小区里那个总吹牛 “认识大领导” 的老李,刚开始还有人信他几句,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他就会耍嘴皮子,根本没那本事,现在连广场舞队都不给他留 C 位。选秀圈也是这个理,观众看的是真本事,不是装出来的派头。你对着镜头演 “资深导师”,我们在屏幕外看 “大型翻车现场”,时间长了,大家都看透了,这种闹剧也就没人愿意看了。
九、选秀该回归本真:摒弃乱象
最近刷到某新综艺,请了位拿过金曲奖的歌手当导师,人家那才叫专业和谦逊。点评时先给选手鞠躬,态度诚恳地说:“这首歌我听过原版,你的处理很有想法,不过这里的转音如果再收一点会更动人。” 选手听完连连点头,心服口服,弹幕里也全是 “这才是导师该有的样子” 的夸赞。
说到底,选秀节目该选的是有潜力的新人,是为了给真正有才华的人提供舞台,而不是让半吊子导师来演 “皇帝的新衣”,上演一出出荒诞的闹剧。就像小区运动会,重点是大家玩得开心,展现运动风采,而不是请个不会跑步的人来当裁判,还得逼着运动员说 “您指导得太对了”。希望明年再打开选秀节目,看到的是 “前辈带新人” 的传承,是专业导师对新人的悉心指导,而不是 “半吊子教宗师” 的滑稽场面。
最后说句实在话,要是实在找不到合格的导师,不如请小区门口修鞋的张师傅去当评委。为啥呢?人家张师傅修了几十年鞋,知道 “哪里松了该钉钉子,哪里磨了该补皮子”,实实在在,比某些只会坐在导师席上说 “你不行”,却给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的导师靠谱多了。选秀节目真该好好反思,别再让这些乱象继续下去,还观众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选秀舞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