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的愤怒:快乐教育是最大的骗局!家长千万警惕!

发布时间:2025-08-06 23:35

《愤怒的管理》- 伊丽莎白·科恩教授教你有效控制愤怒 #生活技巧# #情绪调节技巧# #情绪管理书籍#

“孩子还小,别逼他,他不喜欢就算了,让他快乐点成长”

曾几何时,这句鸡汤被很多家长追捧,美其名曰“快乐教育”,甚至被誉为从西方引进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快乐教育”“释放孩子天性”似乎是些听上去很有道理的词汇,有些家长也表示很赞同:我们的教育不正应该实行快乐教育吗?小孩子就应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孩子能充分成长。

但真的是这样吗?又有多少家长知道,这其实是一碗浓浓的“毒鸡汤”?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而言:“目前,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论以及释放孩子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孩子的成长”。

我们先来谈谈快乐教育的起源。

快乐教育是有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来的,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而我们在引进这个理念之后,很多家长开始实行快乐教育:

“作业太多不想做?没事,我跟老师解释一下,不要累坏了”

“不想练钢琴了?觉得不喜欢?那就不学了,去看看喜欢别的什么”

“不想上学了?那就不上了,清华毕业的还去卖猪肉呢,比尔盖茨不也没有大学毕业”

......

诸如此类,以孩子当下的感受为上,看不得孩子吃苦,用“孩子快乐最重要”来推崇快乐教育,释放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减轻孩子的负担,并以“这是西方精英的教育方式”来解释,但真的是吗?

首先,西方的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快乐教育,一种是精英教育。

是的,你没看错,快乐教育确实是国外的一种教育理念。但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精英阶层有钱有势,普遍实行“圈养”型的精英教育,他们把教育看得很重,在教育理念上严格要求,有机会接受精英教育的只占入学人的15%。而工人和贫民阶层没有资源,所以采用的是“放养”型的“快乐教育”。顺其自然,只要孩子去上学就行,学校只是提供一个学习平台,孩子具体能成什么样由孩子自己去成长。

所以,明白了吗?快乐教育只是国外平民迫不得已的教育方式!所以别再说“快乐教育”是国外先进的教育了!

我们现在的一些家长,喜欢给孩子找理由。

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父母说:“没事,孩子快乐就好,别让学习磨灭了孩子的天性”

孩子学钢琴学一办不想学了,父母说“尊重孩子,既然现在没兴趣了那就不学了,不要逼他”

舞蹈不跳了,古筝不弹了,英语不学了...

于是,孩子的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难事,成长的环境是那么的快乐。

然后呢?孩子慢慢成长为一个没有特点,没有特长,习惯放弃的人,长大后,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只能沦为“弱者”。那时候还快乐吗?

喜欢是人的本能,放弃也是人的本能。

孩子刚开始喜欢某个东西,却又因为坚持不下去而想放弃,这都是本能。但不代表父母应该纵容这种本能。你的孩子说喜欢钢琴,练了半年觉得太吃苦说不想练了不喜欢了,想学小提琴,这时候你如果由着孩子放弃,给孩子借口“孩子嘛,就应该快乐的成长”,那之后呢?孩子又不想学小提琴只想去玩呢?继续放弃?

有远见的父母,应该是舍得让孩子吃苦的。

学习本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但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主动选择去吃苦,绝大部分所谓“释放天性,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的孩子,当面临人生窘境是,都会抱怨父母当初对自己的放养和妥协,孩子小的时候,本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某些事物未来走向对自己的影响,这时候其实就是父母要起到引导作用的时候。

坚强的人讲的是坚持不懈,而不是只谈喜欢与不喜欢。

这个社会要想孩子优秀,离不开努力和付出!孩子需要快乐,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快乐的能力,而不是一味放纵的“快乐”。

对于快乐教育。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举报/反馈

网址:清华教授的愤怒:快乐教育是最大的骗局!家长千万警惕! https://klqsh.com/news/view/114381

相关内容

清华教授一语道破,快乐教育是“良药”还是“骗局”,家长别忽视
快乐教育是一个最大的骗局
“快乐教育”这场骗局, 家长别信了, 让孩子以后更不快乐
幼儿防拐骗安全教育知识,家长必看
警惕“高回报”的投资理财诈骗!
家庭教育最好的10本书
复旦教授告诉家长:别误解“快乐教育”了,否则可能耽误孩子一生
警惕快递“空包诈骗”
清华教授钱颖一:知识的有用与无用
高考考生请警惕,骗子盯上你们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