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履职故事)
家庭医生制度有助于优化我国医疗服务结构,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生活常识# #家庭医生#
清晨5点多,带上调查问卷和调研提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驱车直奔舟山市岱山县。类似这样的调研,他每年都要进行好几次。
为了提升浙江省内山区海岛地区的医疗水平,浙大二院与包括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的7家基层医院缔结协作关系,通过常驻专家、工作站(室)、周末专家等形式,输入优质医疗资源。
“帮扶成效很明显,但是想要变‘输血’为‘造血’,还需要在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会议室内,卫健、医院、高校等相关单位的代表围绕这个议题纷纷发言,王建安认真倾听、仔细记录,时不时问上几句。
云南景东、青海海西、西藏那曲……浙大二院合作帮扶的医院落到哪里,王建安调研的脚步就跟到哪里。除了义诊、座谈,他还经常要求到远一些的村子走走,倾听山区百姓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心声。
“基层医院想要真正强起来,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人’入手。”围绕深耕多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王建安在提案中建议,制定“县医”“乡医”“村医”的专项培养和继续教育计划,鼓励通过远程培训、业务讲座、跟班学习、设立名医工作站等方式,助力基层医疗人才职业发展。
为此,王建安首先在浙大二院开始探索,办起了“山海飞鹰”班。首期38名“飞鹰学员”由浙大二院、浙大医学院与7家“山海”分院面试后产生,由导师一对一指导学习。学员们接受1个月的集中理论授课和6个月的临床实操,考核合格后将在县域内获得硕士研究生同等待遇。
“针对基层医院临床‘名医’少、关键技术缺乏的现象,可以打造掌握某方面关键技术的当地名医队伍,重点提高慢病诊疗、急诊鉴别、儿科等能力。”王建安建议。为此,浙大二院推出侧重临床实用专项的重点培训项目。针对县域难以维系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情况,浙大二院还提供支持,让基层医务人员定期到医院来“回炉”提升。
近年来,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应急医疗救治服务队伍建设、临床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王建安提出了多条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积极回应。
医学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是王建安始终关心的问题。过去一年,他花了大量时间走访多家基层医疗机构,与一线青年住院医师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规范化培训上的需求和困惑。如今,这些用心调研收获的所思所想已经转化成一条条切实的建议。
“倾听基层呼声,反映民生关切,形成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是政协委员应尽的责任。”王建安说,未来将继续认真履行委员职责,为破解民生难题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7日 18 版)
网址:助力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履职故事) https://klqsh.com/news/view/119263
相关内容
加强影视评论人才培养,助力影视评论生态建设健康生活“15分钟”可达 高济健康打造基层医药健康服务驿站
广州发布“家庭医疗应急包”建议清单
中域教育孙运国:中药饮食配伍需谨慎:从附子与豆腐之忌看基层用药安全
新春走基层|小区“春晚”好戏不断 “候鸟”在乐东的快乐生活
铜陵市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探索“医艺结合”路径,音乐疗愈可帮助减压促进健康
“快乐骨科病房文化”对建设人文医院的启示
最新医院护理个人工作计划 护理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精选(11篇)
职业发展规划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