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餐饮—“美食社交”该如何“网”住消费者?
如何在家轻松制作网红美食?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美食探店#
最近有很多的“网红店”被抖音带着火得一塌糊涂,有诸多的流量大咖在抖音上推荐各地美食,因此带火了一批“特色小店”。
比如,成都的那些隐藏在小巷子的火锅店、潮汕的糖水、推陈出新的网红泡面、各地的答案奶茶,甚至于还有不少即将消逝的老手艺,比如姜糖的制作等。抖音的定位就是“接地气”、“低门槛”,只要是具备趣味性的内容都可以发布到平台,因此许多餐饮老板看准了这个时机,借着抖音、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开始做“营销”。
想要顾客给你免费给你打广告,不花点心思怎么行?
比如厦门一家“网红泡面”,其店面的装潢、布置均是小清新风格,有大量的年轻人过来可能不是为了泡面,而是为了在小清新的店面中加滤镜拍照发朋友圈。“手机先吃”已成为年轻人进食前的常态。
这种通过拍摄美食照片发布到社交网络与他人进行互动的拍摄行为,是社交摄影中的一大类别——美食社交摄影(亦称“美食社交”)。当下,像柯柯这类热衷“美食社交”的人群不在少数,尤以年轻人居多。有的人借此广交好友,有的人借此解压,还有商家从中寻求商机。“美食社交”正逐渐“攻陷”年轻人的社交网络,俨然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1、年轻人热衷网上分享美食
“好想喝奶茶啊!!!!!!”刚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新晋白领的小五在微信好友群里敲下这句话,后面附带6个感叹号。
因工作地点较偏,公司附近奶茶店稀少,这令爱喝奶茶的她有些闷闷不乐。在刚结束的大学生活里,小五是众多朋友眼里的“吃货”。她时常拍下精致美味的食物,或“颜值”极高的饮品,再细细调色、裁剪加上唯美的滤镜,编辑当下品尝到的感受,分享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上。接着,她就会收获一大波互动。
根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3岁至32岁的普通互联网用户中,63%的人会在社交网络上张贴美食照片。其中,这个年龄段的用户57%的人曾发布他们正在用餐时的食物照片。无论是一大群人聚会吃饭,还是独自一人用餐,“手机先吃”已成为年轻人进食前的常态。
在小五看来,每次品尝到美味、惊艳的食物,自己总能感到心情愉悦,于是也想推荐给其他人。如果别人通过她的推荐,品尝到美味的同时也收获到愉悦心情,会让她觉得自己的愉悦被传播,有种被认同的满足感。“毫不夸张地说,这比我自己吃到好吃的更幸福。”小五如是说。
2、网上“晒”美食有顾虑也有收获
与拿着奶茶摆拍发朋友圈的柯柯不同,在深圳另外一家“网红”奶茶店里独自坐着的小雨,手里捧着一杯最近网络上大热的“泥石流”奶茶,却没有拿着奶茶拍照,而她平常几乎没有通过分享美食照片进行社交互动。小雨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很喜欢喝奶茶,但很少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上。问及原因,她说:“怕被别人觉得我有点‘那个’。”
小雨说的“那个”指的是炫耀,她担心拍摄美食照片分享在别人眼中是一种“拉仇恨”的行为。“比如我现在喝的这杯奶茶,最近在网上很火,而且比普通奶茶贵一些,我怕拍照分享了,别人觉得我有炫耀的意思。”
而仍在该店里排队的的王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是看到同学在微信朋友圈推荐才过来尝鲜的。她说,自己虽然很少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美食,但看到别人的分享会很感兴趣,非常愿意跟着美食达人一起品尝美食。
如今,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美食已经成为了小五日常的社交方式,也是她一项重要的解压方式。每当她在网上分享美食时,总会有朋友向她询问地址或建议,原本不熟悉的朋友也由此变得更亲近,让她觉得很兴奋又很放松。“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交朋友,一箭双雕。”小五说,通过“美食社交”,她结交了一群跟她一样的“吃货”,收获到了许多友谊。
3、商家借“美食社交”“网”住消费者
随着“美食社交”的兴起,越来越多消费者注重的不仅是口味,还有食物的“颜值”。因此,食物的卖相和餐厅的环境也成为笼络顾客的重要指标,不少商家从中挖掘商机,一家家“网红餐厅”“网红奶茶店”“网红咖啡厅”应运而生。
记者通过探访深圳一些“网红”餐饮店发现,具有鲜明主题的店铺布置和色彩丰富或卖相佳的食物、饮品,成为了一众“网红”店的标配。
不仅如此,“网红”餐饮店还使出“浑身解数”,留住愿意为他们买单的消费者。例如一家主打“暴辣”的重庆火锅店,就曾推出过食客8分钟吃完8片“魔鬼辣”牛肉即送代金券还有机会获得新款手机的挑战活动,一时间大受欢迎;一家“网红”奶茶店会根据季节适时推出当季新口味,从之前的杨梅口味到当下的荔枝口味,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同时在包装上也颇费心思,粉色的果汁搭配芝士和新鲜的水果,极易俘获女孩子的心。
在“美食社交”的风靡下,自然也催生了美食测评达人、美食博主群体的出现。通过美食达人对菜品、饮品等的测评分享,许多人能够更好地选择用餐,解决“吃什么”的烦恼。与此同时,美食达人的社交分享也成了餐饮商家做推广的一条蹊径。
商家借助美食达人的影响力,让其对大众进行推荐,许多消费者在听从达人推荐后会去消费,有些消费者认为不虚此行,而有些消费者却觉得大失所望。上班族马小姐告诉记者,她现在对美食达人的美食推荐会有自己的判断,不会盲目地追随,有时甚至会主动寻觅那些偏小众的、地道的美食。
4、专家:“美食社交”为良好的社交方式
依托着愈加便捷的科技,都市里的人们越来越忙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几乎全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来完成。与此同时,人们独自对着手机,内心也越来越孤独。
通过分享美食,小五这类人群在社交网络上实现了互动,利用这张虚拟的网,进而冲破它,建立起与生活、人际的紧密联系,让自己回到现实世界中来,开心而自得。而像小雨这类年轻人,却在这张网里小心翼翼地攀爬。
对于“美食社交”,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蒋平分析道,这是一种从网络上发展出的交际现象,具有即时性、娱乐性和筛选性。对于分享者来说,是他们情绪和意念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解压作用。
5、小结
在网络上分享,将相同爱好的群体聚集起来,分享者的交往范围迅速拓宽,也避免了在现实人际交往中被拒绝的尴尬,这也是一种良好的社交方式。
举报/反馈
网址:网红餐饮—“美食社交”该如何“网”住消费者? https://klqsh.com/news/view/128058
相关内容
网红直播乱象:消费者隐私成牺牲品?贵州打造多样美食消费场景
小红书等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如何改写“消费”?
自助餐厅体验:美食、社交与情感的交响曲
从“饭小圈”到“鸭觅”,美团再试水美食社交赛道
减少浪费,餐饮行业怎么做?
助力网红 热度长红——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击检查“网红”餐厅
2025如何打造:让消费者心动的商业场景?
新餐饮空间的社交赋能丨YEAPLAB:小吃街革新,从细胞单元到新五感
“网红=高价”的套路早该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