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阅读策略中的主题分析:识别文章主线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阅读理解策略#
[摘要]文本细读是一种综合性阅读教学方法,强化对文本的深切感知,并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使语文课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采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学习文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模式。所以,在认识到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意义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探究文本细读教学的应用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李萌萌(1996),女,吉林省长春新区北湖明达学校,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谢勤浩(1992),男,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文学涵养的具体体现。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中,文本细读是比较适用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文章细节、特点、语言等方面展开思考与理解,从而感受到作者文章情感的表达及应用的手法。文本细读是在文本表层含义的基础上,将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逐渐升华到理性层面中,充实其内心的情感,从而对生活、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流派,强调注重分析文本的结构、语境等。国内的学者越来越关注到文本细读的重要性。窦桂梅老师指出,文本细读是“在充分阅读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文学理论为我们提供的方法和视角,就文本本身,进行反复、深入、全面、细致的阅读。”[1]窦老师认为文本细读要深入文章背景情境,利用积累的文学知识与文学素养,抓住文本的关键之处,反复品味与阅读。王崧舟老师则认为,“文本细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的、精确的语义分析,以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2]王老师注重文本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文本细读不仅要关注文字、语句的使用,还要分析语义代表的情感,这样才能领悟到文章的精髓。
新课标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细读文本能够真正透彻地理解文本内涵。
二、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材中的文章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并且适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能力,例如,九年级上的《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等描绘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八年级上的《孟子三章》《愚公移山》等文言文抒发人生理想,彰显人物性格。这些课文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利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手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使其更深入地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培养审美感受能力。教师在文本细读的教学中要从文本的欣赏与审美角度入手,为学生逐步提升语文素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语文阅读课堂变得逐渐丰富、多元化,而在实践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的偏差。比如,学生阅读文本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掌握文本含义;有的教师意识到文本细读的意义并在课堂中实践,但没有真正领会文本细读的内涵,使文本解读过于琐碎,阅读教学的目标模糊,分不清主次;有的教师缺乏对文本解读的创新,对学生的思维缺乏有效的引导。而文本细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刺激其思维拓展的水平。学生如果形成深入了解作品的学习模式,自然对文本细节处的意蕴、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并逐渐学会深度解读文本的方法和观念。
(三)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完成各种考核目标,更是希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学生语言认知表达能力,了解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情境,进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辨别能力。采用文本细读的策略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果,使其从文章中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实现高效阅读。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重视文本朗读,加深阅读理解
1.注重文本朗读
朗读是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关键步骤,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的情感与语言的美。文本朗读的语音、节奏、停顿等都是影响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文本细读环节,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思,并融入成自己的情感理解。
对于简短的文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上进行朗读。例如,七年级上《春》一文的句子优美高雅,词语的运用也惟妙惟肖,更贴近生活中的场景,适合学生在朗读时去想象春天生机盎然的氛围。教师在教学时要循循善诱,注重细读的情绪和节奏,控制字词的朗读速度,让学生仿佛置身春天之中,不仅发现文本语句表达之巧妙,更能体会作者心中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采用集中细读
除朗读外,还可通过集中细读形式进行教学。集中细读可以在短时间内更加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并产生感情共鸣。
例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却温情细腻。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可以体会到济南冬天景色的朦胧,特别之美,但放在课堂中进行细读篇幅可能过长,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选择文中济南冬天最美的景物,在课堂中集中细读,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阅读的思维,还能从多角度欣赏文章的语言魅力,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阅读思路。
(二)深入文本细节,领悟人文内涵
1.抓住文本关键字词
从文章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无论采用何种阅读教学模式,关键字词的提炼都是教学的关注点。找寻文中的关键词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让其按照关键词句的线索阅读文本,这样能够加深阅读印象,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差异性,提炼文本关键词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别。
例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文本,了解文章内容,并让其提取关键词句。在整体感知过后,学生能够发现“秋天、菊花、母亲”等词语,能够找出关键词语说明学生已经阅读出文章的主要情感脉络,能够发觉作者是以菊花为线索,描述与母亲之间的深切情感,间接表达母亲对史铁生的深厚关爱。在进行文本细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文章细节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阅读与思考,比如“找寻文中‘隐’与‘显’的表现”,引发学生讨论,再次对文章细枝末节之处进行细读,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关注关键字词的作用,使其对文字、语言、韵味的欣赏更为深入。
2.细读文本空白之处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因为文本形式的区别与变化会导致文本中细节的表现差距,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文本空白之处,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作者写作的意义,找寻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例如,《桃花源记》是典型的运用文本细读教学的课文。文章没有直接叙述作者对桃花源的感触,而是运用了留白的方式,通过渔人的视角,介绍桃花源的与世隔绝。这样写作的优势除了增加桃花源的神秘感之外,还有深层的一种含义:渔人的见利忘义与桃源人的朴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现实生活的黑暗不堪与桃花源中的宁静美好形成巨大的反差,这都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通过文章细节的形式变化,启发学生关注不同之处,读懂作者的内心,展开丰富的故事想象力。
(三)依托阅读语境,获取情感共鸣
文本都有各自的文化语境,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字、词的运用,还要关注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初中生对很多阅读内容的理解存在误差,原因是没有置身于文章的语境中。文本细读要联系语境分析,在文本细读的氛围之下对文章进行联想,掌握文章的主旨。
1.细读背景,感受情境
不同时代的作者所创作的文章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每一种时代背景都会对作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学生开始进行文本细读之前,可以对作者置身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与感受,将自己融入到相应的语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与内容。例如,教学《黄河颂》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朗诵这首诗的文化内涵,感受其传递出的民族精神。但很多学生通过文本很难理解黄河的磅礴豪情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所以,教师可以转换教学思路,让学生细读黄河的历史渊源,以及黄河所代表的民族强大生命力。通过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或者音频,营造出磅礴豪迈的气氛,引导学生联想气势磅礴的黄河,感受黄河雄大的气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黄河的历史典故,拓展学生文本细读的范围和思维,使其不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尝试体会文章中作者对于黄河的敬佩与赞颂,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关联语境,感受情感
情境学习与认知理论发现,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有密切关系。“学习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情境性,它不是可以被孤立思考和生成的东西,也不是一个任意操纵的说教式术语。”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的教学时,要创设真实的、适切的、有意义的语境,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需要真实语境的激发,富有兴趣的文本阅读活动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关键因素。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文本细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中情感的深切感悟。例如,教师在教学《背影》时,采取文本细读方法能够缩短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其结合自身的情感经验来理解作品中父爱的深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恰当的背景音乐,随着文本细节阅读的深入,使学生获取更多父爱的情感共鸣。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阅读是学生学习、感受、应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中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应用策略也是多样的,教师要具备细读文本、分析文本的能力,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选择适切的文本细读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深入作者内心,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文学知识,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 考 文 献]
[1]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208.
[2]黄厚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中)[J].中学语文教学,2014(03).
[3](美)J·莱芙,E·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肖秀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应用[J].中学语文,2022(27).
[5]惠东海.初中语文小说文本细读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4).
[6]李启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3(10).
[7]史卓霞.文本细读能力培养谈略[J].中学语文,2022(21).
[8]杜少凡.如何“细读”新课标——基于“文本细读”的视角[J].中学语文,2023(10).
网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https://klqsh.com/news/view/128927
相关内容
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励志书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语文读本4:人生的智慧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生活因阅读而快乐》读后感作文
湖南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初中生写作幸福感有效提升策略研究.DOC
【杂志清仓】疯狂阅读下一站大学初中版高中版小学版微阅读青春风最美文高考中考一类文哲思文摘文学
这是茅盾文学奖中最值得阅读的5本书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读本 必修4 人生的智慧
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