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园急救,掌握这些技能,关键时刻能救人生命

发布时间:2025-08-09 16:14

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生活常识# #生活建议# #建议# #个人技能提升#

1

什么是院前急救

急救,是在突发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以保障人体机能的一种医疗行为。急救适应于各种急性病情、创伤和化学生物物品、物理因素导致的意外伤害等突发状况。

急救包含多方面知识和操作,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伤口等,需要医务人员和普通公众具备基础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2

急救目的

1.挽救病人生命。

2.防止伤情恶化。

3.等待专业救援。

3

急救原则

1.沉着、大胆、细心、果断。

2.区分轻重缓急。

3.保护自身和患者安全。

4.充分利用资源。

4

不同场景急救应对措施

遇见有人倒地,轻拍被救人员双肩并大声呼唤。被救人员对任何刺激都没有反应即可认为意识丧失。通过观察被救人员胸腹部起伏、口鼻的呼吸动作来评估呼吸。如果观察5秒-10秒未见到被救人员胸腹部起伏,没有口鼻呼吸动作,即可认为被救人员已无呼吸。

有时被救人员会出现濒死样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很慢,呼吸时张嘴并伴有下颌或头颈部移动。这种征象也是发生心搏骤停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才能准确判断,对于非医护人员判断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场景一:遇到有意识、有呼吸时,确保被救人员舒适体位,根据需要拨打120。

场景二:遇到无意识、有呼吸时,在排除脊柱外伤的情况下,确保被救人员复原卧位。

场景三:遇到无意识、无呼吸时,确保被救人员仰卧在坚实平面上,持续给予心肺复苏。同时寻找附近有无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有则按操作说明施救。

5

拨打120

1.讲清病人的详细地址,如“× ×区××路×楼×号×室”。

2.简要描述病人情况,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

3.等120先挂电话,保持电话畅通。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有明显标志处的社区、住宅门口或农村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

4.先打电话还是先救人?

对成年人非创伤性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失去知觉、呼吸停止)的,要立刻进行胸外按压,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5.若是成批伤员或中毒病人,必须报告事故缘由,比如楼房倒塌、毒气泄漏、食物农药中毒等,并报告罹患人员的大致数目,以便120调集救护车辆。

6

心肺复苏

按照美国心脏协会《2020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心肺复苏顺序是CAB,即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通气(B),首先要求胸外按压,保证心脏射血,体内血液循环。

C →胸外按压30次

摆正体位:确保被救人员仰卧在坚实地面上。

1.按压姿势:跪或立于患者一侧,贴腕翘指,以髋关节为轴,垂直下压。

2.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以标准体型为例,在乳头连线与正中线交点。

3.按压手法:左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右手平行重叠于左手背上,手指并拢,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手指不能触及患者胸壁。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4.按压幅度:胸骨下陷深度5厘米-6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两次按压中断时间限制在10秒钟以内。

5.按压深度/回弹高度为1:1。

6.按压频率:100次-120次/分。

7.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为30:2。

注意事项:

1.按压过程中观察被救人员面色,保证每次有效按压后胸廓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2.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A→打开气道

原因: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

方法:仰头提颌法。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压被救者前额,另一手中指、食指置于被救者下颌的骨性部位,向上抬起,使头部后仰。

B→人工呼吸2次

人工通气的方式:口对口(成人)、口对口鼻(小孩)。

施救者一手捏住被救人员鼻部,用嘴将被救人员的嘴封住,使之不漏气,给予持续1秒的吹气,可见被救人员胸部起伏为成功的标志。通常连续通气2次,2次之间间隔1秒。2次通气后立刻重复进行胸外按压30次再给予2次通气,如此反复进行。

施救者实施人工呼吸时不要深吸气,成人每次人工呼吸量为400毫升-600毫升。

提示:不熟练的非医护人员单人施救时可以只进行心脏按压。

终止心肺复苏的指证

1.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有活动迹象。

2.现场环境不安全。

3.急救医生到达。

心肺复苏要领

用力压: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大约5厘米,婴儿大约4厘米。

快快压:100-120次/分钟。

少中断:按压与整个心肺复苏时间大于60%;中断时间小于10秒。

要回弹:按压深度与回弹高度1:1。

免过度:人工呼吸时,施救者平静呼吸,有可见的胸廓起伏。

勤交换:交换时间小于5秒,每2分钟或施救者感觉疲劳时交换。

“美国成年人因为参加心脏复苏的培训,每年抢救大约20万条生命;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急诊科主任尹吉东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心肺复苏的手法,挽救更多的生命。

专家简介

赵学涛 急诊科主治医师、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学培训讲师 

毕业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长期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参与转运救治患者,多次参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任务,先后荣获2018年度航空总医院优秀员工奖、2020年航空工业战“疫”立功奖二等功、2021年度朝阳区院前急救网络岗位大比武大练兵技能竞赛决赛二等奖等奖项。

网址:关注校园急救,掌握这些技能,关键时刻能救人生命 https://klqsh.com/news/view/129937

相关内容

掌握这些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常见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十大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关键时刻能救命!这10个急救常识你必须掌握
急救知识必备:关键时刻能救命
家庭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注意!记住这9个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这些急救知识收藏好,关键时刻能救命!
记住这9个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急救常识: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