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发布时间:2025-08-10 09:42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是世界上文明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 #生活知识# #历史#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月令(农历)别称】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季令别称】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令别称】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年龄别称】

孩提——幼儿时期 不惑——40岁

总角——童年时期 知命——50岁

及笄——女子15岁 花甲——60岁

弱冠——男子20岁 古稀——70岁

花信——女子24岁 喜寿——77岁

而立——30岁 米寿——88岁

耄耋——80-90岁 白寿——99岁

期颐——100岁

【十二时辰别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

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

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中国的别称】

九州: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林珍摘自文化网,选自《炎黄纵横》2017年7月刊,部分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福地炎黄(ID:fudiyanhuang)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盗用必究

福地炎黄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每周末 带你领略福地炎黄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https://klqsh.com/news/view/133080

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 文化解读
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历史文化苹果版下载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及基础知识.docx
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中国古都历史文化解读
历史教案解读历史文化.docx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概览
历史文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