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气”
《财富自由的秘密》- 系统性理财理念 #生活技巧# #财务管理技巧# #财务管理书籍#
这本书不是人生指南,相反很多观点我都不认同,但值得肯定的是,这本书是可以帮助我们成长的,如果你想告别过去的自己,获得“改变”的勇气,这本书会很有帮助。我总结分析了书中我感兴趣以及认为有用的观点,做了一个读书笔记。
原因论与目的论
如何看待人的行为方式?书里提出了两种观点。按原因论的观点,我们追溯过去的经历,找到某种行为的原因,换句话说,是过去决定了我们现在的行为方式。例如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创伤理论,儿时受到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在成年后导致人的心理障碍;按照目的论的观点,我们的行为跟过去经历无关(过去的经历对我们的影响仅取决于“我们赋予它的意义”),此时此刻的行为完全出于我们的某种目的。
书中哲人完全否定原因论,支持目的论,我觉得有失偏颇。首先得肯定目的论的进步性,目的论最大的帮助是给了我们放下过去,面对未来的勇气。如果能打心底里认定目的论,那一切的痛苦、迷茫都可以瞬间抛之脑后了,我们会产生无穷的能量,过去不会再牵绊我们,我们随时可以做想做的事;问题在于过去很难完全放下,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不幸回忆的人,例如儿时经历过严重自然灾害,或者是被父母虐待,搬出一套理论让他们立刻重新开始,还说他们走不出来跟不幸的经历没有关系,而是他们自己想这样做,未免又太冷血。
原因论的进步性在于,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方法,避免重蹈覆辙,这有助于进步;原因论的局限很明显,“原因→结果”之间的逻辑很多时候是不通的,就像“我没有女朋友是因为圈子太小”之类的,它不一定正确。同时书里也指出,过度依赖原因论会陷入决定论,比如“因为xxx,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这其实是用原因论来逃避现实。
自卑感与自卑情结
哲人明确给自卑分了类,自卑感和自卑情结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人普遍拥有“追求优越性”,即“希望进步”和“追求理想状态”。如果这种想法得不到实现就会出现自卑感。自卑感指的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它并不是个贬义词,如果我们能从自卑感中汲取进步的动力,那自卑感反而对我们有帮助。自卑情结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它是负面情绪(例如俄狄浦斯的恋母情结),拥有自卑情结的人常常觉得“我不能xxx,是因为没有xxx”,这其实是把缺陷当做盾牌,用自卑来自我保护,这样我就不用再努力,全把错怪在我的缺陷上就好了。自卑情结进一步演化可能会变成“如果有xxx,我一定能xxx”,人沉浸在幻觉之中,甚至会变得自负(所以说很多自负的人其实是自卑的)。
可是自卑久了人会很压抑吧,在社交上也会有困扰。有两个方法可以缓解自卑感。第一个方法是书中介绍的,即不与他人比较,这个观点瞬间让这篇文章增加了几分鸡汤感,但我觉得它确实是有用的。我们常常下意识地去和别人比较,事无巨细什么都比,它仿佛成了安装在我们大脑里的某种机制,要想从大脑中卸载掉这个流氓软件,就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概念,大概复述一下书中的话,即每个人都是“不同但平等的”,我们在一个没有坐标的平面内前进,不存在优劣之分。自卑感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二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书中提到,自卑感不是由缺陷或失败直接产生的,自卑感产生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缺陷或失败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又是劣等的”这个问题本该由我们自己回答,可现状是,我们根本来不及思考,dy、xhs、gzh等已经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们答案了。问题在于我们很难成为符合所有社会期待的家伙,而背离社会期望,总结出自己的“价值期待”的能力又几乎没有。于是我们心中的“价值”逐渐与社会期待的“价值”划上等号,我们开始追逐主流审美,争取传统意义的成功,自卑感、优越感便产生了,即使它本不是我们想要的。
课题分离与自由
课题分离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厉害的观点,阿德勒把它看作获得自由的前提。
人生中我们会经历大大小小不同的课题(也可以理解成任务),有的课题是自己的,有的课题是他人的(辨别课题的归属取决于某个选择所带来的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课题分离即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比如,孩子不喜欢学习,根据课题分离的观点,父母不能强迫孩子学习,因为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知晓这是他的课题,并在孩子想要学习的时候提供帮助(书中把这样的行为称为“鼓励”),但绝不能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例如强迫孩子上补习班,不写完作业不准吃饭等。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事关我屁事,我的事关你屁事。真是相当绝情的观点,它确实能让我们从人际关系的枷锁中解放,减少矛盾、冲突的发生,但是呢如果生活中没有了矛盾与冲突,就像菜失去了辣味,似乎少了几分味道。这个观点我思考了很久,完全采纳肯定不行,否定也不行,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才更有助于人际关系呢?我的答案是——共情,即干涉他人课题之前应该思考,我对你课题的干涉,究竟是从我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你的角度出发。如果是前者,那无疑是一种将自我意识凌驾于他人意志之上的行为,应该被否定。只有设身处地思考,充分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期望之后给予的帮助,才是该被肯定的干涉。但是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共情力,他们从自己的目的出发,再想一个看似充分的理由去说服甚至控制他人,类似“我是为你好”的说辞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总之,课题分离并未完全正确,运用课题分离原则会让生活轻松许多,运用修改后的课题分离原则可能会让生活更加温暖,但实施起来很难就是了。
网址:“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气” https://klqsh.com/news/view/144910
相关内容
园艺,女性幸福的秘密花园幸福的秘密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留出多少空间让生命自由呼吸
《亲密关系》:决定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还是快乐的秘诀是什么?
“穿衣自由?揭秘女性时尚背后的隐藏密码!”
《幸福密码》:平凡生活中的婚姻幸福秘诀
追寻幸福: 幸福的秘诀是什么?
幸福密码大揭秘!科学家告诉你的五大幸福密码!
十种好心态,让你幸福一生的秘密
幸福与快乐的秘密
《富爸爸穷爸爸》深度解读:揭示财务自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