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上新了!

发布时间:2025-08-13 12:42

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青少年心理疏导#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青年夜校手機攝影課課堂。
  圖源:微信公眾號“青春龍泉驛”

  北京市海澱區北城青年夜校瑜伽課課堂。
  受訪者供圖

  北京市朝陽區青年夜校滑冰課課堂。
  許 佳攝

  7月15日,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青年人才夜校管家巷教學點一家陶藝館,學員在繪制彩陶。
  楊 東攝(人民圖片)

  青年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青年夜校學習創意色彩。
  李 軍攝(人民圖片)

  從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走到家的路上,余啟嬌嘴裡哼著歌,不時停下腳步,重溫一遍剛剛舞蹈課上學的動作。

  今年7月,在青年夜校上了10次爵士舞課的她,在舞蹈室的鏡子裡看見了一個新的自己。

  夜校,一個富有年代感的詞匯,正在近幾年間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成為不少青年人喜愛的聚集地。在離開校園、步入社會之后,青年夜校成為大家汲取知識、獲得技能、結識朋友的場所。

  2024年,共青團中央基層建設部公開發布了《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項目實施指引》,據了解,這是首個中央部委層面對辦好“青年夜校”作出的政策倡導。

  社交媒體上,截至今年7月31日,名稱中包含青年夜校的小紅書賬號有280余個,有關青年夜校的微博話題近50個,其中一些還登上過熱搜榜。

  近日,筆者採訪了北京、四川成都、廣東順德等多地的青年夜校,與屬地團青組織、夜校老師、夜校學員等交流,看青年夜校為何深受大家歡迎。

  青年下班,夜校上課

  7月24日晚,北京市朝陽區,馮秀雲在冰立方——冰上運動中心的冰場上努力控制雙腿,試著找到並運用冰刀的內外刃,完成教練剛剛教的前葫蘆步。

  站立、滑步、屈膝、內刃外推、外刃收回……努力完成這些動作時,馮秀雲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兩條腿上。這是她在朝陽青年夜校上的第二節滑冰課。每周四晚七點半到九點,她的心裡隻想三件事:邁哪條腿,保持平衡,不要摔倒。

  滑冰課是朝陽青年夜校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同樣受歡迎的課程還有化妝、流行音樂演唱和中醫等。

  馮秀雲告訴筆者,由於呼聲高,原本隻計劃開一個班的滑冰課,現在一周開了三個班,周二、周三、周四都有。“這讓我們的時間安排有了更大的靈活性,今天就有本來是周二班的同學來上課,因為周二她在加班。”

  余啟嬌最初看到“青年夜校”這個詞的時候,以為不會有太多人參與。“大家白天已經夠累了,晚上可能不太會再想去上課吧。”直到看到課程報名群的人數和活躍度,余啟嬌才發現夜校吸引的青年人不在少數。令她動心的,是夜校開設的課程:素描、手機攝影、視頻剪輯、爵士舞、吉他……

  余啟嬌告訴筆者,夜校讓她看到了下班后的全新可能。因為從小喜歡舞蹈,余啟嬌報名了爵士舞。從今年五月起,她會在每周二晚上,定期前往龍泉驛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爵士舞課,圓自己此前未能實現的跳舞夢想。

  選擇上青年夜校的年輕人,懷揣著不同的願望。

  梓涵是一個從未上過冰場的東北人,今年也報名了朝陽青年夜校的滑冰課。那段時間,恰逢她剛結束一段壓力特別大的工作,希望找回更多自己的時間,調整好生活的節奏和狀態。於是,她和馮秀雲成了同班同學。

  朝陽青年夜校裡,整理收納課學員娜娜說,她希望在這認識更多的新朋友。“上班時自己的工位是一個小格子,回家后又是一個小空間,雖然中間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但內心還是比較封閉。”所以,看到“青春朝陽”公眾號發布的報名推送后,她果斷填寫信息,成了青年夜校的一員。

  也有不少青年到夜校來學習一技之長。廣東順德青年夜校非遺手作課教師阿詩告訴筆者,第一節課結束后,有學員在微信上跟她反饋課程難度太低了,“像兒童手工”。她才意識到,夜校的學員們對非遺手作課的需求已經超出體驗層面,“他們是真心想要來學些東西的”。

  下班后上夜校,逐漸成為年輕人們新的生活方式。

  北京海澱青年夜校聯盟成員單位、北京城市學院青年夜校的負責人孫玉琦介紹,從2024年9月到今年7月,她們主持的夜校項目服務青年2000余人次。青年們參加夜校活動非常踴躍,她甚至曾勸一位報了四門課的學員退掉一些課,因為擔心那位學員會太過勞累。

  開門辦校,主打“聽勸”

  書法、中國畫、AIGC應用、流行演唱、非洲鼓、尊巴、瑜伽、八段錦、插花、調酒……如今,夜校開設的課程,緊緊圍繞著年輕人的興趣來。

  孫玉琦告訴筆者,學員們曾開玩笑地稱夜校工作人員是“許願精靈”。“學員們想要的,我們都會努力幫大家實現。”她會讓學員們在群內接龍意向課程,當接龍人數接近成班,她和團隊就開始聯絡相關老師進行課程研發。

  比如,北京城市學院青年夜校沒有普拉提床,要開課,最可行的辦法是改為墊上普拉提課。進一步,孫玉琦和老師討論,在有限的10課時內,如何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我們要讓學員們真正學到東西。像學非洲鼓的,學完要能打個曲﹔學插花的,自己在家有容器、買了花,要能插出課上的效果。”孫玉琦說。

  筆者在這所夜校看到,簽到表封面經過了精心設計,整整齊齊排列在教室牆上的透明收納欄裡,有些舞蹈課的簽到表是粉色系的,尊巴課的簽到表是橙綠色系的。“希望能用這些細節給大家提供更多情緒價值。”孫玉琦說。

  朝陽團區委青年夜校項目負責人付洪震介紹,青年夜校價格明顯低於商業課程價格。以冰立方單人滑冰課程為例,半個小時課程教學加一個小時自由滑,市場價一般在150元左右﹔但同樣的課,青年夜校收費60元。

  “我們的工作思路是‘青年出一點,社會讓一點,項目補一點’。”付洪震說。

  留住青年的,既是夜校的性價比,更是實實在在的收獲。

  北京城市學院青年夜校學員佟璐告訴筆者,每次想到下班可以去上流行音樂演唱課,就連上班都變得有動力。以前與朋友去KTV時,她只是吃水果、喝水,“現在已經有了拿手的四五首歌”。

  這也是雙向奔赴的結果。她堅持每次課后完成唱歌打卡作業,每周二上傳自己唱歌的文件,以便周四上課時老師點評。課后的周末,她總會反復練習。

  有的青年甚至在青年夜校找到了新的職業方向。朝陽青年夜校中醫課老師孫健翔告訴筆者,有一期6課時的中醫課結束后,一位學員表示出對中醫的強烈興趣,希望能跟著他繼續拜師學習,不斷精進醫術。

  年輕人還發現,夜校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

  整理收納課上,娜娜學到一個很實用的理念:動物歸原。“此前,我走到衛生間就把眼鏡放到衛生間,走到廚房就把眼鏡放到廚房,第二天上班前,要花一番力氣去找眼鏡在哪。但是現在,我會把眼鏡特意放在一個固定位置,出門時就去那個位置找,特別高效”。

  娜娜還報名了今年9月份的健身團舞課,她說:“自從報名之后,我現在更加期待9月份了,感覺自己很有力量。”

  長期關心,多方愛護

  一段時間以來,青年夜校因時間匹配青年的作息,內容系統具體,成為在各地走紅的青年項目。而其背后,有各級團組織對青年人的長期關心。

  付洪震告訴筆者,對朝陽團區委來說,青年夜校成為青年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項目,與此前的諸多做法一脈相承。

  在朝陽區,用活動團結廣大青年,有很多形式和辦法。付洪震回憶,從2010年開始,就根據青年需要部署落實了很多青年服務工作,包括建設實體的“青年之家”,構建青年社團社群等,初衷是希望團結更多青年,擴大他們的社會支持網絡。

  “我們之前依托青年之家、社區青年匯等陣地,免費為青年做思想引領、志願公益、文體健康、普法維權、創業就業等方面的學習培訓和活動,還有青年的交友聯誼活動等。雖然沒有叫夜校,但形式很像。”付洪震說。

  “我們一直特別想團結剛從學校出來、步入社會不久的這個群體。”在付洪震看來,這個群體很需要歸屬感。

  共青團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基建部的王小梅也認為,社會節奏快,信息化程度高,讓青年之間的聯結變弱了許多,導致很多壓力難以找到出口。與此同時,建立一個廣大青年願意積極參與的平台也不容易。

  為了抓住青年的心,付洪震和同事們做了不少努力。

  其中一次成功嘗試,是“紅色海棠”劇本推理活動。活動源於他們看到的一個調查結論,劇本推理行業在青年線下社交活動中能排到前三位。受此啟發,他們在市面上尋找劇本,沒找到合適的,就自己寫了劇本《紅色海棠》。活動成功組織之后,收獲了不少青年的關注和喜愛。

  朝陽青年夜校,正是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在留意到青年夜校這一形式先在上海、成都等地火起來后,付洪震和同事們順利地將其引進朝陽區。

  成都市龍泉驛區的青年夜校成功開展,也來自對青年的長期關心。王小梅告訴筆者,團組織在走訪調研和座談交流中,與街道、社區、園區的企業、單位建立了聯系,對青年的急難愁盼有了基本了解。在此基礎上,協調鏈接團成都市委的青年服務品牌和資源,推動了夜校的平穩運行。

  海澱團區委則依托駐區內豐富的高校、教育培訓機構資源,搭建了“海澱青年夜校聯盟”,以覆蓋長期以來發現的區內各地青年的發展需求。孫玉琦告訴筆者,成為夜校聯盟的成員單位以來,她們在師資、課程資源的鏈接和曝光度上得到了托舉,這幫助她們實現了對學員“有求必應”的心願。

  共同成長,改變生活

  對青年夜校的用途,年輕人有自己更新穎的想法。

  朝陽青年夜校滑冰課學員趙陽說,她更願意將青年夜校理解為“都市青年的自我更新計劃”。

  “在夜校,大家通過課程學習的平台產生連接,不管是零碎的交談,還是發現志同道合的朋友后進行深入交流,我們都在成為彼此的支持系統。這是一個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成長共同體。”趙陽說。

  她舉了兩個例子。一次滑冰課后摘護具、脫冰鞋時,一位做醫生的同學聽到其他人抱怨肌肉酸痛,就跟大家分享了有關運動防護的知識。課上還有一位理工科的同學,跟大家分享了運動手表的智能測速功能,幫助大家了解學習狀態。“這些跨領域的知識共享,是我意料之外的收獲。”

  梓涵也有類似的感受。此前,她總聽父母說起在老年大學裡的古琴課、繪畫課等,心中充滿向往。但父母說,以她的年紀,去了可能隻適合做助教。梓涵意識到,小朋友們有少年宮、興趣班,老年人有老年大學,她這個年紀的青年卻似乎被落下了。

  青年夜校正合她的心意。她告訴筆者,報名時加入了一個整理收納課程群,大家在群裡聊整理收納的問題和辦法,有一位同學推薦《斷舍離》這本書,她找來讀了,很有收獲。

  青年夜校凝聚著青年,也為青年工作打開了思路。

  在接受採訪時,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團工委負責人梁城喆認為,依托青年夜校,團委能更好地發揮團結青年的紐帶作用,將更多人納入團組織服務和開展工作的范圍中。

  梁城喆向筆者介紹了海澱清河夜校的“小哥學堂”。“小哥學堂”是清河夜校在服務廣大青年的同時,面向新就業群體的特色課程。清河街道轄區內有21個快遞站點和7個外賣站點,全職的外賣員和快遞員有600余人。結合這一特點,清河夜校“送課進站”,在外賣員和快遞員相對清閑的下午兩三點鐘,請老師到外賣站、快遞站,為他們講解急救知識、自護知識等。

  清河夜校運營和執行負責人關佳鬆給筆者展示了“小哥學堂”的上課場景。快遞站裡,老師用假人向各位小哥演示急救操作。互動環節,有一位小哥主動提出“老師,我想試試”,這之后,大家排起了隊,躍躍欲試。清河夜校教務和執行負責人劉曉薇還拿來了小哥的“積分存折”,上面是大家的簽到記錄。這是為激發積極性而建立的獎勵機制。

  通過“小哥學堂”,清河街道建起了小哥微信群。大家會在群裡分享天氣情況、道路情況,有的還會分享“搶單信息”、車輛買賣信息等。團工委的工作人員由此加深了對小哥的理解,也更容易收集小哥的需求。了解到他們在站點會遇到勞動糾紛,就開展勞動權益保護課程﹔針對小哥跟顧客、小區保安溝通不暢的問題,還開展了職業技能提升課程。

  通過青年夜校聚合起來的青年社群,成為團組織活動的堅定支持力量。關佳鬆說,從前招不滿人的志願活動,現在能夠很順利地舉行。

  付洪震告訴筆者,在對接資源的過程中,有好多組織和個人都希望加入青年夜校項目,為夜校出一份力。接下來,朝陽團區委希望邀請各領域各行業的青年人才擔任課程的主理人,為夜校的運行提供資源和想法,在對接青年課程需求的同時,回應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積極合作奉獻的需求。

  採訪結束后的晚上,娜娜給筆者發來一條消息:“我想說,夜校是改變我生活的禮物。”

  的確,這份承載了用心與期待的禮物,在城市的夜晚,給無數青年人帶去了全新的可能性。

(責編:郝孟佳、孫競)

网址:青年夜校,上新了! https://klqsh.com/news/view/148278

相关内容

青年夜校
青年夜校,点亮年轻人的夜生活
泉州“青年夜校+”模式累计惠及青年18940人次
各地夜校助力青年自我提升
青年夜校:充实生活的新选择,社交互动的新平台!
云广青年夜校正式启动 为青年生活添彩赋能
充实生活!常州青年夜校2025课程大揭秘,快来报名!
贵州金沙青年夜生活:在夜色里生长的青春力量
重磅!上海黄浦区市民日校/夜校/周末课堂全龄美育课程全面升级!
2025年吉林青少年网瘾矫正学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