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4 21:05

《幸福心理学:寻找快乐的科学》- 探索幸福与心理健康的科学路径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心理学#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随着《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政策出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更广泛关切。作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乎自身长远发展,也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一定结构性挑战。对照健康中国战略对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能力提升、关口前移等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体制机制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模式效能,旨在不断缩短与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的差距,探索更具效能的新型实践模式与实施路径。为有效应对现实挑战、实现效能提升,高校亟需进一步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树立并践行“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积极关注并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切实维护生命安全基础,全面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加强科技融智,构建“智慧驱动”服务体系。智慧化服务是落实“健康中国”、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健康大数据等要求的具体体现。高校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预防性及科学性。可通过整合学生基本信息、学业成绩、网络足迹、社会实践、情感状态、重大生活事件等多元指标,实现对学生心理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更新,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数据库。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学生心理状态实施动态评估、科学预测、精准识别,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利用科技赋能,构建覆盖全体、关注重点、全程管理的智慧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加强多元协同,健全“医校家社”联动机制。“健康中国”强调“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提倡“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3年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出:“学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高校应主动作为,打破机构壁垒,构建多主体协同、多维度联通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家庭负责预防监测与日常看护,高校负责教育咨询与筛查转介,医院负责诊断治疗,社区负责康复支持与社会融入,应急系统负责危机事件处置。多主体各司其职、信息共享、功能互补,联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家校协同联动平台,定期推送学生心理状态评估报告,帮助家长明确自身的角色和职责,鼓励家长与学生有效沟通,提升家庭支持力;整合社会资源,拓展企业、公益组织等渠道,获得经济、技术等支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能,合力护航大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体教融合,实施“以体强心”育人行动。“健康中国”将全民健身纳入战略,强调体医融合。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扩展教育载体,从“单一课程”教学转向“全域渗透”行动。研究显示,规律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个体的抗挫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以及积极的自我认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建议,“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增强运动意识、提升运动频率,使运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可建立“运动处方”机制,既可以通过简便易行的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如晨跑、健步行等),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有效提升学生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也可以有的放矢设计个性化运动方案,如针对焦虑、抑郁的学生开设正念练习课程、团体球类运动等,帮助其纾解压力、改善情绪,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跳出困惑拥抱健康。

  加强价值引领,激活“群体支持”多级力量。“健康中国”旨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实现全民健康”,强调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形成良好社会氛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优化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培育深厚的生命意义感与健康的生命价值观,构建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高校应将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可通过“生命叙事工作坊”、参访临终关怀机构、“生命树”成长档案等活动,帮助学生重构价值认知,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创造幸福;应激活群体支持力量,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个人”四级预警网络,设立“心理信息员”工作机制,实施标准化培训、专业化指导,实现“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未来,我们仍需聚焦立法保障、资源倾斜、本土化工具开发等,以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落地见效,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心理健康基石,助力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网址: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https://klqsh.com/news/view/152264

相关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究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 护航学生身心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10篇
提升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
2017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含义)
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
健康教育路径对断指再植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功能康复锻炼影响的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