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走向生活

发布时间:2025-08-16 03:22

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游戏让课堂生动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音乐教学乐趣#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人的一生,音乐为伴。儿提时,我们伴着母亲的《摇篮曲》酣酣入睡;稍大些,我们唱着“队歌”、“团歌”光荣的在国旗下宣誓;口袋里的MP3,车载CD,手机铃声,街头音乐喷泉,大自然的声响…… 在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音乐了,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
一位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当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碟片、MP3,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可在我们音乐课上发现,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歌唱不准、音乐知识模糊,甚至不喜欢上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
音乐新课程呼唤:让学生的生活中多一些音乐。新教材注重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身边,使学生渴望音乐、向往音乐,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新课标的出台,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音乐教育者提出了警告: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丰厚自身的知识面和文化底蕴,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学中的新课题新方法,如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更好的进行音乐实践性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这是我们面对时代的筹码,更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音乐教师最大的挑战。

 二、课题的界定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音乐课教学内容生活
(1)将学生喜欢的歌曲提前教学。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那些歌词贴近生活,曲调朗朗上口类歌曲,学生兴趣较浓。开学初,将整册的音乐教材粗粗浏览一遍,将受学生欢迎的歌曲搬到前面来上,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2)合理教唱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是学校音乐教育和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征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歌曲。它情感的抒发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一定的个性化,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一代新人的美好心灵与天真烂漫的气质。校园歌曲与学生的生活比较密切,它那短小精练、活泼向上的鲜亮风格,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给广大孩子们带来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遐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充分反映当代儿童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考虑到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选择他们乐于听,喜欢唱的生动有趣的歌曲。的确,题材熟悉易懂,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使他们感到亲切、真实且有吸引力。
一首首校园歌曲,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唱出了他们的心声。“让孩子们唱自己的歌”,通过校园歌曲的演唱可以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特别是那些思想内容健康向上、贴近学生生活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校园歌曲,以真善美的艺术形象感染着学生,使音乐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增强了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切实提高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3)在生活中学唱歌曲。
教材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大纲强调: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对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新教材中已经出现的《红蜻蜓》、《外婆的澎湖湾》、《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天堂》、《大中国》等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以及如影视动画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小机灵的歌》、《宝莲灯》优秀歌曲,可以利用课前、课末五分钟进行欣赏或演唱,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跟电视学、跟CD学,跟其他人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才艺表演,演唱、演奏生活中的歌(乐)曲,尝试用自己喜爱的音乐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获得情感体验。
2、音乐课教学方法生活
(1)联系生活进行创编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
教材中有些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会很认真、很投入。
(2)深入生活寻找音乐
我们应该想法设法,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改变狭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阔、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让他们深入到生活中去找寻、感受音乐。比如去剧场看戏,去看爷爷奶奶的秧歌、腰鼓队表演,去欣赏多彩的音乐会等;学校没有象样的乐器,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如生活中的废旧报纸、空易拉罐,几只空瓶或者空塑料袋,甚至学生的文具,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还可把学生身边的游戏融入到学习中。
    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能很快的领悟其中的内涵,从而更好的感受和表现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类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让学生明确音乐来自生活。让音乐充满每个学生的心田,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伙伴。
3、音乐课评价方式生活
曹理教授提出:“音乐学习成绩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应根据平时观察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写出有针对性的总结性评语,使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  新《课标》也指出:要改变以往教师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教学评价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比如歌曲学唱方面,课堂上可以借鉴生活中倍受大众喜欢的“音乐超级秀”、“星光大道”等形式,相信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还可让学生把学好的歌曲课后到家中唱给父母听,请他们做出评价;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在学习中能做到认真聆听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做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利用这种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
(二)预期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音乐来自生活,音乐表现生活。明确“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音乐”,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更多的去接触音乐,了解音乐,让音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融入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


课题名称   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走向生活           
学科类别 小学音乐            完成时间 2010年2月     
成果形式  论文形式                              
课题负责人 应柳庆     职务及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所在学校或单位  诸暨市草塔镇小                   
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诸暨市草塔镇小     311812        
联系电话             87078972                                 

网址: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走向生活 https://klqsh.com/news/view/155790

相关内容

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优化策略—以《小小少年》教学为例
论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音乐学院英语教程》:专为音乐学子量身打造的英语教材全面登陆我校课堂
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音乐欣赏课教学途径分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让课堂充满快乐让生活充满阳光——《做什么事最快乐》教学及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快乐教学理念
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