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迎来
开学特辑·第一期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助力孩子正向成长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要经历一系列角色的演变,从孩子0-3岁时的“保姆”到3-6岁时的“教练”,再到孩子6-12岁时的“玩伴”,以及孩子12-18岁时的“人生导师”,直到孩子成年了,父母成为“孩子的朋友”。想要实现这种相对理想型的亲子相处方式,离不开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什么是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从法律上来说,是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间的关系,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是一个家庭关系中的核心部分,父母的品格,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方式以及态度等都在这种关系中直接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影响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比如性格、毅力、人际交往等,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孩子才会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父母要想更好地培养孩子,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习有效的教育方法。若正常的亲子关系受到破坏,便会造成亲子关系障碍,不但会严重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成年后子女社会功能的完善。
二、儿童不同发育阶段亲子关系的特点
01
婴儿期
亲子互动是婴儿与父母之间依恋关系的基础。一般来说,到了1岁,绝大部分的婴儿都能与父母形成依恋关系。依恋关系不仅仅是不断发展中的亲子关系的情感基础,也是以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在婴儿期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今后更能够与他人形成更为良好的关系。
02
幼儿期
在幼儿期,亲子关系的重点开始转变,这时候父母开始培养儿童的社会功能,儿童开始通过挑战家长的权威来强调他们的想法。家长必须明白,幼儿的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家长应当同时做到适当的要求与响应,通过亲子关系的支持和构建来保证儿童自主性的正常发展。
03
学前期
在学前期,四种典型的养育方式已经出现: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与他们所接受的养育方式有关,权威型父母的子女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在玩耍时注意力集中并能运用技巧、独立、自控。专制型父母的孩子忧郁、害怕、退缩、易激惹。
04
学龄期
随着心理和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孩子的社交范围已经超越了家庭的范围,扩展到了更多的人,在这段期间亲子关系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仍然是首要的。一般认为,虽然亲子关系是双向的,但儿童总处在被动一方。事实上,亲子关系的影响是双方的,不仅父母方面会影响孩子,孩子也会影响父母。这点在学龄期尤其明显。
05
青春期
青春期是亲子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在身体、认知和情感的改变提示亲子关系的转变。在这段期间,孩子的父母也进入了中年期,这两个特殊时期无疑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处理不当则极易出现亲子关系障碍。儿童在青春期不断地寻求个性和独立,这会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挑战,这段时期需要父母在心态、行为上多做调整。
三、和谐亲子关系的作用
01
促进语言发展。
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机会。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融洽的亲子关系,能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更快。
02
帮助性格养成。
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父母和孩子因亲密互动形成的依恋关系,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也能让他们形成温和谦虚的性格。
03
奠定社交基础。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可以让孩子更愿意与人友好相处,能让他们更加适应人际之间的关系。
04
建立认知发展。
孩子的认知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家长和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亲子游戏当中,孩子的反应灵敏性能够得到训练。在亲子互动中,孩子的情商、智商能够得到平衡发展。
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tips
01
(一)正确定位角色,保持开放心态
父母在亲子关系中需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塑造易于亲近的、美好的优良形象。可以跟孩子做好朋友,多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与孩子同在每一个当下,对彼此的关系和状态保持醒觉、专注、开放、接纳与洞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关爱和严格比肩并重,给孩子积极的关注和反馈。
02
(二)接受自己的情绪,做到换位思考
在家长和孩子发生争执或孩子的作为让家长十分懊恼的时刻,家长可以试着把此时的情绪想成海浪:来了又走,接受它,不再重新审视分析,让情绪变得更大。告诉自己情绪并不完全代表自己,可以不情绪用事,也不用责怪自己或孩子。同时试着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回顾当时的情况,哪怕无法接受孩子的做法,也应该尽量回想自己和孩子的美好时光。记得在下一次被激怒的时候,想想孩子在美好回忆中的样子,以平复情绪。
03
(三)学会聆听孩子的想法
在青少年早期,亲子沟通尤其困难,孩子会更多地向家庭之外寻求交流,较少向父母透露自己的信息。这时期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当中切忌用一堆大道理去代替真实、具体的感受和需求表达,要懂得检验自己的想法和评论,学会聆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先入为主去批判,对任何新的可能性都要保持开放式态度。父母与孩子互动时,需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们在说些什么,对孩子的情感需求保持敏感,接纳孩子,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
亲子关系的建立,尤其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责任尤重,应该多理解孩子,多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关怀、尊重和交流的良好氛围,才能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编辑:蔡 政
责任编辑:蔡 政
责任编辑:周 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