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孩子搞得“语塞”+“心塞”时,试试这样说话~

发布时间:2025-08-18 19:35

孩子模仿大人抽烟,被妈妈制止,孩子无辜地说‘我只是试试味道’,引得大笑。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家居生活趣闻# #家庭日常搞笑#

正面语言塑造正面思维

(双击看大图)

语言塑造思维,你在用不同的语言给孩子勾画不同的心理图景。

积极的现实会让人有更多资源、做得更好。积极心理,不仅会带来积极情绪,更是构建资源。

家长用自己的正面语言和积极情绪,帮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现实。同样一个事,同一个要求和做法,家长有不同的情绪和思路,可以给孩子勾画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景致。

幼儿对语言的接受常是片段的。比如:你说“小心别洒了”,他也能听懂“别”的意思,但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洒了”。心理学上讲,我们所有人都对负面的事情印象更深,这叫“负面偏好”,是人类进化所致,因为这可以让原始人保命。对于孩子,就更是如此。并且当这种坏事情的景象在他脑子里蔓延开来,它就会在潜意识里影响行为。所以,正面语言和负面语言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有很大不同。

正面语言是引导孩子向前看、向好的方面看;负面语言是引导孩子向后看,鼓励他瞻前顾后、担忧,甚至惧怕。所以,这也关系到孩子的情商发展。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乐观的思维方式,有勇于挑战、坚韧不拔、面对失败和逆境能越挫越勇的性格,而不是总有以安全、保险为做事动机的防御型思维模式。

语言就是外化的思维。我们大人的语言就是给孩子的思维方式在做典范。甚至,家长的语言,常常会成为孩子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头脑中的内部对话模式。

在孩子幼年期,我们无意中的语言,塑造了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意识或潜意识里的各种信念。所以,我们改变语言习惯,多从正面讲,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少利用恐惧心理,少用坏事去威胁孩子,这是正面教养的第一步。

正面语言推动正向行为

常有家长说:孩子顶嘴、不虚心、一批评就受不了、总哭……家长的批评、指导和要求如何提出更有效?既能让孩子接受还能真正帮助到孩子进步?

STEP

01

积极倾听,了解实情。

STEP

02

正面地批评和给指导。

(三明治法:肯定好的方面--指出问题--共同想办法)

STEP

03

就事不就人。

STEP

04

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帮他想办法、支招的角度提出。

STEP 05

换位思考,引导式说教。

STEP

06

着眼点是:这次如何补偿、以后怎样改进,不是自责。

STEP

07

谈完之后,情感链接。

怎样具体实施呢?我们看下面这段视频:

积极倾听,了解实情。

正面指导&就事不就人。

肯定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出办法和要求。

引导式说教,让孩子认同,并发自内心希望改变。

面向未来,指出如何做,如何进步,而不是沉浸在对当前失败的苛责和沮丧之中。

击掌——既是肯定、祝贺,也是情感的链接。

我们长要把关注点放在积极的事情上。这其实是教育中的一个大话题,这关系到我们怎样去理解教育。

可能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在自己父母的负面语言里“泡”大的。从小到大,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很可能就是典型的悲观者思维模式。如果不去觉察、改进,那么我们实质是在用过去艰苦环境下家长的教养风格对待自己的孩子。家长需要有能力审视自己的情绪和语言,要搞清楚——你是在和孩子有效沟通,而不是借机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很多家长朋友问我,孩子表现糟糕情况下,我是该管还是不管?不管,他的问题会更严重;管,他就烦。我劝家长,彻底改变“管”这种想法,变成“给帮助和支持”。先放下这个行为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的困难在哪,可以怎样帮他,可以给他哪些办法。

孩子出了点问题,不必惊慌,不必围着问题转,要着眼于基本建设,想想可以在哪方面多做点“扶正”的事情。

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做什么都磨蹭,我们要想的不是怎样去催促,去威逼利诱,而是教给孩子时间管理方法、增强他的学习兴趣,想办法给他有趣的事情让他盼着。

孩子胆小不爱交往,我们平时要在给他树立自信上下功夫,同时教给他交往技巧,多提供交往机会。

孩子看电视控制不住时间,我们要给他提供比看电视更有趣的活动,同时自己少看电视来做表率。

孩子撒谎,我们要改善管教方式,增强亲子间的信任度,让孩子可以在我们眼里安全地犯错误,同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对不太合理的需求,认同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孩子太黏人,我们要给他安全感,平时高质量陪伴,逐渐给他自己留一点空间,并多给他提供与其他家人和外人接触的机会。

孩子不讲理,我们要多关照他的情绪,并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孩子总和小朋友打架,我们要反思在家是否太以他为中心,处处过于满足他;是否教给他社交技巧;是否培养过他的同理心;是否需要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

总之,如果围着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转,只是表层的“教育”;如果方式不好,这就成了反向的力量。与此同时,家长还恰恰错过了进行真正的、深层教育的机会。这样,家长越来越焦虑,并且会无比沮丧地发现:自己已倾尽全力,但问题居然越来越多。

教养孩子,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最后,正面教育,并非让我们时刻小心翼翼不敢说话,而是要家长从内心有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您说出来的自然就是正面语言,做的自然就是正面教育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当被孩子搞得“语塞”+“心塞”时,试试这样说话~ https://klqsh.com/news/view/165252

相关内容

当被孩子搞得“语塞”+“心塞”时,试试这样说话~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文化教育视野|快乐教育(三):浅谈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快乐教育》读后感(精选17篇)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读书笔记
给大家来点最搞笑的笑话段子
斯宾塞快乐教育全书
让孩子感受不一样的春节,这些仪式感值得一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