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逆境使人更加坚强,也更懂得感恩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逆境成长#
【核心提示】
●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改革举措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激励与约束并重是增强制度执行力的必由之路,要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强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硬约束;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软环境
●以系统思维构建严密制度体系,以严实作风狠抓制度执行,以科学方法优化制度效能,以创新精神推动制度发展,用制度把党锻造成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时代背景,党的建设领域仍存在制度体系系统性协同性不足、制度执行力层层递减、制度效能转化机制不够通畅等深层次矛盾,唯有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改革举措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构建系统集成、权威高效的制度体系
党的制度建设水平决定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通过制度明确党的领导的范围、方式和责任。要细化发挥党委(党组)在同级各种组织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具体机制,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必须健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建立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制度,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完善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推动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制度,把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必须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科学评估和动态优化,编织一张经纬有序、疏密有度的制度之网,确保管党治党制度覆盖全面、逻辑严密、操作性强。
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设置制度,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优化组织设置方式,针对新业态、新领域、新就业群体特点,推动在产业链、商圈、网络平台等建立党组织;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规范村(居)务公开、议事决策等制度,让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要坚持规范与活力并重的原则,健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制度,着力构建覆盖党员教育管理全链条的闭环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制度执行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激励与约束并重是增强制度执行力的必由之路。
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强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硬约束。要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贯通各类监督力量,形成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聚焦“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防止权力滥用;要完善巡视巡察制度,深化政治巡视,强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让巡视巡察成为利剑。建立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建考核和巡视巡察范围,构建全链条、闭环式的制度执行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建考核核心指标;坚持日常督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督精准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坚决破除破窗效应。唯有以钉钉子精神压实执行链条,方能将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强化制度意识,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党员干部在阳光下用权,确保制度执行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软环境。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直接关系用人导向和干事氛围。要坚持政治标准、注重实绩实效,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等原则,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硬约束的同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待遇保障等正向激励制度,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综合运用表彰奖励、政治关怀、典型宣传等精神激励方式,绩效奖励、福利保障改善等物质激励方式,晋升任用、培训深造等发展激励方式,谈心谈话和容错纠错等关怀激励方式,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精准化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干部选拔任用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改革攻坚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等考察识别干部。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考核、精准考核,让干得好的受激励、干得差的受鞭策;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聚焦履职需求开展精准培训,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细化免责情形和操作流程,明确容错界限和程序,为锐意改革者卸下包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种刚柔并济的制度设计,旨在营造既纪律严明又充满活力的党内政治生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制度框架内放心放手干事创业。
锻造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制度更新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写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均需依靠制度来规范与保障。唯有保持制度体系动态更新的敏锐性与主动性,党的建设制度方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以系统思维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更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制度制定与执行相统一,避免碎片化、形式化,确保改革形成闭环、取得长效。要注重制度配套与系统集成,党的建设制度彼此关联、相互支撑,不能单兵突进。例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需要与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容错纠错等制度衔接,避免“选出来却用不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要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制度协同,防止“党建与业务两张皮”。要加强制度的系统性审查,清理过时制度、完善现有制度、补充急需制度,形成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的制度体系。
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更新。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既保持中央统筹规划的战略定力,又尊重地方首创精神。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成熟做法,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负面影响。既要立足全局制定科学的制度框架,明确改革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表,又要鼓励基层结合实际创新实践。要及时总结基层的成功经验,将成熟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实践—制度—实践”的良性循环。要将法治思维贯穿全过程,所有改革措施都要于法有据,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做法予以坚持和完善,对不合时宜的规定及时清理废止。尤为重要的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重点难点问题的制度,通过建立台账管理、定期督查通报等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要以系统思维构建严密制度体系,以严实作风狠抓制度执行,以科学方法优化制度效能,以创新精神推动制度发展,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制度效能,用制度把党锻造成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制度革新之犁深耕于时代沃土,必将孕育出党永续发展的生命之树,撑起民族复兴的广阔天空。(作者:李一吉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网址: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https://klqsh.com/news/view/169586
相关内容
图猜词党建组织开展党建趣味猜词主题党日活动江海区深化党建引领 提升社区服务力 增强居民幸福感
加强影视评论人才培养,助力影视评论生态建设
正能量党员读本
重庆加快完整社区建设让居民乐享高品质生活
厦门湖里江头街道吕岭社区:依托“党建+”,让文明实践“不打烊”
嘉兴市委党校召开2024年全市党校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
北京盛华翔伦党支部开展城市更新主题研学活动
自流井“五态”相融加快建设休闲旅游中心
加强师资建设提质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