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岁儿童的正面引导: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
7-12岁的儿童进入小学,开始面临学业压力,家长应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生活常识# #育儿常识# #儿童心理发展#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许多所谓的行为不当只是儿童试图以另一种方式被看见。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重新审视和理解儿童的新方向。
《0—12岁儿童的正面引导: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主要讨论了如何为有能力差异的儿童提供正面引导,预防儿童的行为问题,强化儿童的正面行为。本书分阶段地探讨了0—12岁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分析了儿童产生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原因。它既回顾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又提供了关于忽视、重新定向或干预不当行为的实践细节;同时强调树立正确的期望,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掌握科学的语言沟通技巧,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情绪智力。
《0—12岁儿童的正面引导: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刘晶波教授组织翻译团队深入研读、精心翻译,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儿童的不当行为时采取适当的正面引导和积极的干预策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1]
图书目录
播报
编辑
第一部分 为正面引导做准备
第1章 为什么引导是重要的
1-1 当今世界的儿童养育
1-2 什么是发展适宜性教育?
1-3 为什么儿童正面引导的训练对家长、照护者和教师很重要?
1-4 儿童引导的目的是什么?
1-5 儿童引导的短期目标
1-6 儿童引导的长期目标
第2章 历史的观点和引导理论
2-1 历史的观点
2-2 社会中的儿童
2-3 引导的哲学
第3章 理解儿童的行为
3-1 典型的年龄和阶段
3-2 婴儿(出生—12个月)
3-3 学步儿(12个月—3岁)
3-4 幼儿(3—5岁)
3-5 学龄初期儿童(5—8岁)
3-6 学龄后期儿童(9—12岁)
第二部分 珍视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第4章 如何观察儿童
4-1 识别个人偏见
4-2 观察顺序
4-3 观察策略
第5章 为文化多元的儿童和家庭服务
5-1 文化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
5-2 结合社区背景理解儿童及其家庭
5-3 偏见、种族主义和歧视
5-4 文化如何影响引导?
5-5 尊重文化差异
第6章 理解有能力差异的儿童
6-1 如何引导有能力差异的儿童?
6-2 有关能力差异儿童的法律和项目
6-3 儿童的各种健康状况如何影响行为?
第三部分 预防行为问题
第7章 营造内外兼顾的发展适宜性环境
7-1 环境如何塑造恰当的行为?
7-2 如何设计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室内环境?
7-3 创建一个平静、和平的教室环境
7-4 如何设计户外环境?
7-5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6 照护者
第8章 通过积极沟通建立联系
8-1 建立积极沟通的基础
8-2 凸显潜在的感受
8-3 正面引导与负面命令
8-4 自主性沟通的特征
8-5 非生产性沟通的特征
8-6 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第9章 产生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根本原因
9-1 道德发展是积极行为产生的核心
9-2 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
9-3 定义消极行为
9-4 气质
9-5 问题行为的潜在原因
第四部分 正面干预
第10章 有效的引导干预
10-1 忽略不违反基本规则且轻微的烦人行为
10-2 直接打断有害的且不公平的行为
10-3 果断地塑造积极行为
10-4 调整对象、事件和态度,以消除可能引起问题的诱因
第11章 错误的目标、动机和正念
11-1 错误目标是否会引发不当行为?
11-2 行为问题会暗示虐待和忽视儿童吗?
11-3 满足成人的需求
11-4 惩罚与引导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11-5 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
11-6 行为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1-7 外部强化
11-8 如何开发儿童的社会情绪智力?
11-9 走向正念 [1]
网址:0—12岁儿童的正面引导: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 https://klqsh.com/news/view/175978
相关内容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幼儿心理世界:给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书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ptx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新民晚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给家长100条育儿建议
0~12 岁儿童常见病的用药和护理指南,我们都整理好了
科学育儿指南:从0到12岁的成长策略
假期心理调适:为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的实用建议
关于关爱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建议
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
给学生心理建议